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尘口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基于噪声发电的负离子防尘口罩,包括:防尘口罩主体和设置在口罩主体两侧的罩带,还包括:负离子发生器,用于产生负离子使进入到防尘口罩主体的微小颗粒沉降;噪声发电装置,用于利用噪声为负离子发生器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过滤效果不仅理想,而且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噪声发电的负离子防尘口罩
本技术涉及防尘口罩
,更具体地说,涉及基于噪声发电的负离子防尘口罩。
技术介绍
目前,各类建筑施工工地、煤矿开采及大型设备作业车间等场所的空气中往往具有较高浓度的粉尘及可吸入性颗粒物,且在运作中会产生较大的噪声污染,充分利用这些噪声作为能源对防尘口罩腔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在为人体营造一个良好的呼吸环境的同时又实现了节能环保。目前,市面上针对工业粉尘作业的防护口罩主要有过滤式防尘和隔绝式防尘两类,均只通过其过滤结构达到空气净化效果,然而针对环境中的大颗粒污染物,过滤结构能够过滤,针对环境中的微小颗粒污染物,过滤结构就无法过滤。因此,长时间佩戴现有技术中的防护口罩,不仅易导致呼吸不畅、胸闷,而且过滤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基于噪声发电的负离子防尘口罩,其过滤效果不仅理想,而且稳定。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基于噪声发电的负离子防尘口罩,包括:防尘口罩主体和设置在口罩主体两侧的罩带,还包括:负离子发生器,用于产生负离子使进入到防尘口罩主体的微小颗粒沉降;噪声发电装置,用于利用噪声为负离子发生器供电。进一步地,所述噪声发电装置,包括:鼓膜式噪声收集器,用于收集噪声;共鸣腔,用于将鼓膜式噪声收集器收集的噪声放大;声电转换器,用于将放大后的噪声转换为电能;蓄电池,用于存储声电转换器产生的电能;所述鼓膜式噪声收集器与声电转换器相连,并在相连部位形成共鸣腔;所述声电转换器与蓄电池相连。更进一步地,所述声电转换器,具体用于将共鸣腔放大后的噪声转换为交流脉冲电流;所述噪声发电装置,还包括:AC/DC转换器,用于将交流脉冲电流转换为直流电流;电容,用于将直流电流进行预存储;DC/DC转换器,用于将预存储的直流电流转存至蓄电池中;所述声电转换器依次连接AC/DC转换器、电容和DC/DC转换器后,与蓄电池相连。再进一步地,鼓膜式噪声收集器,包括:上壳和多个鼓膜;所述鼓膜设置在上壳内;所述声电转换器安装在上壳上并与上壳之间形成密闭的共鸣腔。还进一步地,所述鼓膜为半球形鼓膜;各鼓膜的球顶部分都指向声电转换器所在方向。又进一步地,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和噪声发电装置集成与复合装置内;所述复合装置还包括:中框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与中框相匹配,分别相对地安装在中框的两面;所述声电转换器位于上壳和中框的一面之间;所述蓄电池和负离子发生器位于下壳和中框的另一面之间。优选地,所述复合装置还包括:开关和控制电路板;所述开关与控制电路板相连并相配合地控制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状态;所述开关设置在中框上;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在下壳和中框的另一面之间,并与负离子发生器相连。所述控制电路板还与蓄电池相连。优选地,所述下壳上开设有用于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穿过防尘口罩主体的负离子释放孔;所述防尘口罩主体上开设有基座,用于安装复合装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尘口罩主体上设置有口鼻区过滤层;所述口鼻区过滤层,包括但不限于:太空棉、活性炭纤维层、熔喷滤布、静电吸附滤棉和亲肤无纺布。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口鼻区过滤层上设置有呼吸阀;所述防尘口罩主体的上边缘处设置有可塑性鼻梁条,下边缘处设置有海绵条。在本技术中,在防尘口罩主体用于过滤环境中的大颗粒物,负离子发生器用于过滤环境中的微小颗粒物,这样的结构保证了过滤效果。本技术中设置的噪声发电装置可持续为负离子发生器供电,从而保证了本技术过滤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复合装置的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噪声发电装置的电路原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口鼻区过滤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防尘口罩主体1、口鼻区过滤层2、太空棉3、活性炭纤维层4、熔喷滤布5、静电吸附滤棉6、亲肤无纺布7、罩带8、海绵条9、可塑性鼻梁条10、呼吸阀11、复合装置12、上壳13、开关14、声电转换器15、中框16、蓄电池17、负离子发生器18、控制电路板19、负离子释放孔20、螺旋固定孔21、下壳22、基座23、鼓膜24、AC/DC转换器25、电容26、DC/DC转换器27。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在本技术所述的基于噪声发电的负离子防尘口罩,包括:防尘口罩主体1、罩带8、海绵条9和可塑性鼻梁条10;两条罩带8分别对称地设置在防尘口罩主体1的两侧边缘处;可塑性鼻梁条10设置在防尘口罩主1的上边缘处;海绵条9设置在防尘口罩主体1的下边缘处。海绵条9和可塑性鼻梁条10按压后可使之与用户面部贴合。防尘口罩主体1采用拱形形状,既能保证与人脸形状的密和良好,又能在口鼻处保留一定的空间,佩戴舒适。在防尘口罩主体1的两侧上,分别开设有一个基座23。每个基座23都用于安装一个复合装置12。防尘口罩主体1上沿中轴线方向设置有口鼻区过滤层2。口鼻区过滤层2对应于用户的口鼻处。在口鼻区过滤层2上设置有呼吸阀11。所述呼吸阀11包括上盖、膜片以及底座,中空的圆柱形结构底座与防尘口罩内部相连通,膜片固定在底座上方,所述上盖与底座扣合,上盖的四周均匀分布有若干排气口。用户呼气时排出气体的正压将阀片吹开,以迅速将体内废气排除,而吸气时的负压会自动将阀门关闭,以避免吸进外界环境的污染物。如图5所示,口鼻区过滤层2,包括但不限于:太空棉3、活性炭纤维层4、熔喷滤布5、静电吸附滤棉6和亲肤无纺布7。在本实施例中,由用户口鼻处由远及近依次设置的是:太空棉3、活性炭纤维层4、熔喷滤布5、静电吸附滤棉6和亲肤无纺布7。针对其余顺序的设置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在此就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口鼻区过滤层2采用五层滤网,对大颗粒物及有机物进行过滤吸附,最内层的亲肤无纺布保证防尘口罩的舒适性。防尘口罩本体1的其余部分为三级潜水布。口鼻区过滤层2上的呼吸阀11,在阻隔污染性气体进入的同时,及时排除防尘口罩本体1内呼吸产生的湿热气体,保证防尘口罩本体1使用过程中的干爽舒适性且减小呼吸阻力。从而使得用户长时间佩戴后不易导致呼吸不畅、胸闷。如图3和4所示,复合装置12包括:负离子发生器18,用于产生负离子使进入到防尘口罩主体1的微小颗粒沉降;噪声发电装置,用于利用噪声为负离子发生器18供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负离子发生器18设有开关、高压发生器、负离子释放端、负离子输出接口。负离子释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噪声发电的负离子防尘口罩,包括:防尘口罩主体(1)和设置在口罩主体(1)两侧的罩带(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负离子发生器(18),用于产生负离子使进入到防尘口罩主体(1)的微小颗粒沉降;/n噪声发电装置,用于利用噪声为负离子发生器(18)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噪声发电的负离子防尘口罩,包括:防尘口罩主体(1)和设置在口罩主体(1)两侧的罩带(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负离子发生器(18),用于产生负离子使进入到防尘口罩主体(1)的微小颗粒沉降;
噪声发电装置,用于利用噪声为负离子发生器(18)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噪声发电的负离子防尘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噪声发电装置,包括:
鼓膜式噪声收集器,用于收集噪声;
共鸣腔,用于将鼓膜式噪声收集器收集的噪声放大;
声电转换器(15),用于将放大后的噪声转换为电能;
蓄电池(17),用于存储声电转换器(15)产生的电能;
所述鼓膜式噪声收集器与声电转换器(15)相连,并在相连部位形成共鸣腔;所述声电转换器(15)与蓄电池(17)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噪声发电的负离子防尘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声电转换器(15),具体用于将共鸣腔放大后的噪声转换为交流脉冲电流;
所述噪声发电装置,还包括:
AC/DC转换器(25),用于将交流脉冲电流转换为直流电流;
电容(26),用于将直流电流进行预存储;
DC/DC转换器(27),用于将预存储的直流电流转存至蓄电池(17)中;
所述声电转换器(15)依次连接AC/DC转换器(25)、电容(26)和DC/DC转换器(27)后,与蓄电池(17)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噪声发电的负离子防尘口罩,其特征在于,鼓膜式噪声收集器,包括:上壳(13)和多个鼓膜(24);
所述鼓膜(24)设置在上壳(13)内;
所述声电转换器(15)安装在上壳(13)上并与上壳(13)之间形成密闭的共鸣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噪声发电的负离子防尘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鼓膜(24)为半球形鼓膜;各鼓膜(24)的球顶部分都指向声电转换器(15)所在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令,王朕,黄吴吉,王涵,焦应健,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