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002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灭蚊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灭蚊元件,所述灭蚊元件包括吸风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循环腔,所述空气循环腔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壳体并位于所述空气循环腔的进风端,所述进风口设置为环型结构;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开设于所述灭蚊结构并位于所述空气循环腔的排风端,所述排风口与所述进风口平行设置,所述排风口与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侧;所述吸风部将位于所述进风口四周的空气及蚊子吸入所述空气循环腔,并将所述空气循环腔内部的空气从所述排风口排出;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从四周进空气,从中间排空气,灭蚊范围更大,灭蚊效果更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灭蚊结构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蚊虫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灭蚊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文字的数量不断增多,蚊子是一种常见的害虫,数量庞大,无处不在,研究表明,蚊子可以传播多种疾病,而在日常生活中,蚊子带来的影响更体现在夜间,它翅膀振动的声音使人们无法入眠,严重降低了人们的睡眠的质量。目前,为了灭蚊,市面上已有多种灭蚊器,通过灭蚊灯吸引蚊子,诱捕并消灭蚊子;但是,现有的灭蚊器采用空气从上进,从下出的空气循环方式,吸风的的效果较差,降低了灭蚊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灭蚊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灭蚊器采用空气从上进,从下出的空气循环方式而导致的灭蚊效果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灭蚊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灭蚊元件,所述灭蚊元件包括吸风部,所述吸风部包括灭蚊灯、电机、风扇,所述电机与所述风扇分别与电源板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风扇连接,还包括:空气循环腔,所述空气循环腔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空气循环腔设有风道,所述风道设置为收缩结构,所述风道设有出口,所述出口处设有储蚊箱;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壳体并位于所述空气循环腔的进风端,所述进风口设置为环型结构;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开设于所述空气循环腔并位于所述空气循环腔的排风端,所述出口与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排风口与所述进风口平行设置,所述排风口与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侧;所述吸风部将位于所述进风口四周的空气及蚊子吸入所述空气循环腔,并将所述空气循环腔内部的空气从所述排风口排出。进一步地,所述排风口与所述进风口同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进风口的斜下方。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循环腔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斜下方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排风口、进风口与竖直面之间形成夹角。进一步地,所述排风口设有多个通风孔。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一种灭蚊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设有灭蚊元件,灭蚊元件包括吸风部,还包括:空气循环腔,空气循环腔开设于壳体的内部;进风口,进风口开设于壳体并位于空气循环腔的进风端,进风口设置为环型结构;排风口,排风口开设于灭蚊结构并位于空气循环腔的排风端,排风口与进风口平行设置,排风口与进风口位于壳体的同侧;吸风部将位于进风口四周的空气及蚊子吸入空气循环腔,并将空气循环腔内部的空气从排风口排出;本技术将进风口设置为环型结构,可以实现从四周进空气,使得灭蚊更加分散,扩大了灭蚊的范围,提高了灭蚊的效果;此外,进风口、排风口设置在壳体的同侧,进风口与排风口平行且同轴设置,实现了空气从四周通过排风口进入空气循环腔,并从进风口中心对应的位置排至排风口,也即实现了从四周吸气,从中间排气的空气循环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灭蚊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灭蚊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灭蚊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101-进风口;102-排风口;103-通风孔;104-空气循环腔;105-风扇;106-储蚊箱;107-风道;2-电线;3-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灭蚊结构,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设有灭蚊元件,灭蚊元件包括吸风部,吸风部包括灭蚊灯、电机、风扇105;在壳体1内部的底端设有电源板,壳体1外部的底部与底座3连接,电线2穿过底座3与电源板连接,电源板分别与灭蚊灯、电机连接,电机与风扇105连接,电机控制风扇105旋转;灭蚊灯包括多个紫外荧光管。还包括:空气循环腔104,空气循环腔104开设于壳体1的内部,空气循环腔104设有风道107,风道107设置为收缩结构,以便于将蚊子排至储蚊箱106;风道107设有出口,出口处设有储蚊箱106和风扇105;进风口101,进风口101开设于壳体1并位于空气循环腔104的进风端,进风口101设置为环型结构;排风口102,排风口102开设于空气循环腔104并位于空气循环腔104的排风端,出口与排风口102连通;排风口102与进风口101平行设置,排风口102与进风口101位于壳体1的同侧;电机控制风扇105将位于进风口101四周的空气吸入空气循环腔104,并将空气循环腔104内部的空气从排风口102排出。本技术将进风口101设置为环型结构,蚊子在灭蚊灯的吸引下飞到壳体1的附近,电机控制风扇105将位于进风口101四周360度的空气吸入空气循环腔104的同时,将空气中携带的蚊子也吸入空气循环腔104,在空气循环的过程中将蚊子排到储蚊箱106的内部,本技术可以实现从进风口101四周360度无死角进空气,并从进风口101中心对应的位置排至排风口102,也即实现了从四周吸气,从中间排气的空气循环方式,使得灭蚊更加分散,灭蚊的范围更大,提高了灭蚊的效果。为了实现空气在吸风部的控制下实现从四周进,从中间排出,排风口102与进风口101同轴设置。为了便于空气循环腔104内的空气流通,降低空气循环的阻力,提高灭蚊的效果,排风口102设置在进风口101的斜下方。为了实现进风口101与排风口102设置在壳体1的同侧,进而实现空气从四周进入空气循环腔104,从中间排出,空气循环腔104设置在壳体1的斜下方的内部。为了便于空气流通循环,同时,加强空气在空气循环腔104内循环的过程中的灭蚊效果,排风口102、进风口101与竖直面之间形成夹角。为了实现排风,同时防止蚊子从排风口102脱逃,排风口102设有多个通风孔103。实施例2本技术提供一种灭蚊结构,壳体1根据需要可以设置为不同的结构,例如,可以将壳体1设置为长方体结构,进而实现将本技术的灭蚊结构悬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灭蚊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灭蚊元件,所述灭蚊元件包括吸风部,所述吸风部包括灭蚊灯、电机、风扇,所述电机与所述风扇分别与电源板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风扇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空气循环腔,所述空气循环腔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空气循环腔设有风道,所述风道设置为收缩结构,所述风道设有出口,所述出口处设有储蚊箱;/n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壳体并位于所述空气循环腔的进风端,所述进风口设置为环型结构;/n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开设于所述空气循环腔并位于所述空气循环腔的排风端,所述出口与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排风口与所述进风口平行设置,所述排风口与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侧;所述吸风部将位于所述进风口四周的空气及蚊子吸入所述空气循环腔,并将所述空气循环腔内部的空气从所述排风口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灭蚊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灭蚊元件,所述灭蚊元件包括吸风部,所述吸风部包括灭蚊灯、电机、风扇,所述电机与所述风扇分别与电源板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风扇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空气循环腔,所述空气循环腔开设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空气循环腔设有风道,所述风道设置为收缩结构,所述风道设有出口,所述出口处设有储蚊箱;
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壳体并位于所述空气循环腔的进风端,所述进风口设置为环型结构;
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开设于所述空气循环腔并位于所述空气循环腔的排风端,所述出口与所述排风口连通,所述排风口与所述进风口平行设置,所述排风口与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侧;所述吸风部将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戈许重阳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明日汇科技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