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炔基金(III)配合物及发光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配位化学和发光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金(III)配合物及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作为新一代显示和照明技术,其性能的关键在于所采用的发光材料,目前,对发光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Pt(II)、Ir(III)或Ru(II)配合物领域,并已有部分配合物作为发光材料被商业化而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平板显示中,随着人们对显示器或照明技术向更多领域拓展的需求、以及对高性能、低成本的追求,基于更广泛的金属配合物尤其是基于较廉价金属配合物的发光材料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发光材料的发光主要有基于磷光发光和基于荧光发光两种,在金属配合物中,从基态S0受激发而跃迁至单重激发态(S1态)的电子部分通过辐射回到基态而发出荧光,正常情况下理论内量子效率只有约25%,剩下的部分(约75%)则通过系间窜越到达三重激发态(T1态),然后再在中心重金属原子作用下加快系间窜越,从而在常温下可以通过辐射从T1态返回S0基态而发出磷光,由于T1至S0的辐射跃迁自旋禁阻,使得T1态具有相对低的辐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炔基金(III)配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式I所示的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炔基金(III)配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式I所示的结构,
其中,R1和R2分别独立地为氢、氘、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R1和R2还可以与相连的N原子形成含氮杂5元环或氮杂6元环的结构;
R3-R6和R7-R17分别独立地为氢、氘、卤素、三氟甲基、硝基、亚硝基、氰基、异氰基、羧基、磺酸基、羟基、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R7-R17中两个相邻的基团还可以部分或全部与相连的母环中的2或4个碳原子形成5-8元环;
其中,R7-R17中至少两个基团为吸电子取代基,所述吸电子取代基分别独立地为F、Cl、三氟甲基、硝基、亚硝基、氰基、异氰基、羧基或磺酸基,或为被F、Cl、三氟甲基、硝基、亚硝基、氰基、异氰基、羧基和磺酸基中的至少之一取代的芳基、杂芳基、1-不饱和烷基、1-氧代烷基、烷基磺酰基或芳基磺酰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炔基金(III)配合物,其特征在于,
R1和R2分别独立地为氢、氘、含1-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含4-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含4-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烷基、含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含4-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或者R1和R2还可以与相连的N原子形成含氮杂5元环或氮杂6元环的结构;
优选地,R1和R2分别为含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者R1和R2还可以与相连的N原子形成含氮杂5元环或氮杂6元环的结构;
其中所述R1和R2还可以与相连的N原子形成含氮杂5元环或氮杂6元环的结构是指R1和R2的芳环之间直接键合从而与相连的N原子形成6-5-6稠和环结构或通过所述芳环上的取代基键合从而与相连的N原子形成6-6-6稠合环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炔基金(III)配合物,其特征在于,
R3-R6和R7-R17分别独立地为:氢、氘、卤素、三氟甲基、硝基、亚硝基、氰基、异氰基、羧基、磺酸基、羟基、巯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氧基、含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氧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磺酰基、含6-20个碳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磺酰基、含0-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氨基、含1-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含5-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含3-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烷基、含6-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含3-2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杂芳基。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炔基金(III)配合物,其特征在于,
R7-R10以及R14-R17中任选地至少两个基团分别独立地为F、Cl、三氟甲基、硝基、亚硝基、氰基、异氰基、羧基、磺酸基、含6-12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被取代的芳基、含4-12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被取代的杂芳基、含2-1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1-不饱和烷基、含1-10个碳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1-氧代烷基、含1-10个碳原子的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支志明,杜伟邦,唐素明,周冬伶,
申请(专利权)人:港大科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