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9694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内设置有容纳腔体,外壳体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投送口,容纳腔体内设置有压缩机构与垃圾桶,压缩机构包括引导管、压缩箱体、中转箱体,中转箱体内设置有压缩腔体,中转箱体的一侧壁设置有进料口,中转箱体的顶面设置有避空通孔,中转箱体的底面设置有出料口,引导管的底端连接于进料口,压缩箱体的底端连接于避空通孔,压缩箱体内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上设置有压板,容纳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平移机构,平移机构上设置有挡板,平移机构带动挡板打开或关闭出料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了垃圾在垃圾桶内的占用体积,提高垃圾桶的可储存垃圾量,并且有利于后续的回收运输处理。

A garbage recyc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回收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垃圾贮器,尤其涉及一种垃圾回收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垃圾箱只具有单一的储存功能,由于垃圾箱的空间有取,如没有环保工作人员及时对垃圾桶内的垃圾清理,垃圾很容易堆积溢出垃圾桶,成为制约了环保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环保工作人员对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垃圾进行回收处理时也非常不便,由于垃圾的占用体积较大,减少了垃圾运输工具的承载量,提高了运输次数,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回收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容纳腔体,所述外壳体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投送口,所述容纳腔体内设置有压缩机构与垃圾桶,所述压缩机构包括引导管、压缩箱体、中转箱体,所述引导管、压缩箱体与中转箱体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体内,所述中转箱体内设置有压缩腔体,所述中转箱体的一侧壁设置有进料口,所述中转箱体的顶面设置有避空通孔,所述中转箱体的底面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避空通孔、出料口分别与所述压缩腔体相互连通,所述引导管沿靠近所述中转箱体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引导管的顶端与所述投送口相互连通,所述引导管的底端连接于所述进料口,所述压缩箱体的底端连接于所述避空通孔,所述垃圾桶位于所述出料口的正下方,所述压缩箱体内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设置有压板,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压板在所述压缩箱体与所述中转箱体之间来回活动,所述容纳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上设置有挡板,所述平移机构带动所述挡板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料口。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将垃圾从投送口放入到外壳体内,垃圾经过引导管的引导输送从进料口进入到中转箱体的压缩腔体内,此时挡板将出料口关闭,垃圾掉落在挡板上,由挡板承托,此时挡板所受到的压力主要传递至平移机构上,然后利用升降机构带动压板向下运动,使压板从压缩箱体进入到中转箱体内,对位于压缩腔体内的垃圾进行压缩处理,由于垃圾掉落在挡板上的位置是随机的,不会全部堆积于挡板的边缘位置,避免了压板下压垃圾时容易因为受力不均匀而容易变形的问题,压缩完成后,升降机构带动压板上升,而挡板则由平移机构带动作平移运动,将出料口打开,位于挡板上的垃圾由于中转箱体的侧壁阻挡,无法进一步跟随挡板平移离开压缩腔体,当挡板不再对垃圾承托时,垃圾则由出料口掉落至正下方的垃圾桶内,由于对垃圾进行了压缩处理,可有效减少了垃圾在垃圾桶内的占用体积,提高垃圾桶的可储存垃圾量,并且有利于后续的回收运输处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板的一侧面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挡板的运动方向相同,所述容纳腔体正对所述限位凹槽的一侧壁设置有限位凸条,所述限位凹槽与所述限位凸条相互配合连接。利用限位凹槽与限位凸条的配合连接,可增强挡板在受压时所受的承压力,挡板不容易变形,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纳腔体远离所述平移机构的一侧壁设置有承托块,所述承托块正对所述挡板的一侧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平移机构带动所述挡板关闭所述出料口时,所述挡板靠近所述卡槽的一侧插入所述卡槽内,所述平移机构带动所述打开所述出料口时,所述挡板靠近所述卡槽的一侧脱离出所述卡槽。当挡板关闭出料口时,利用承托块上的卡槽将挡板的另一侧卡紧,可增强挡板在受压时所受的承压力,挡板不容易变形,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机构为升降电动丝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板的顶面连接有不少于三条的传动杆,至少三条所述传动杆呈三角形排列设置,所述电动丝杆的输出端连接有安装板,所述传动杆远离所述压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上。利用三角排列设置的传动杆连接在压板上,既可将推力均匀地传递,还可起到加强压板结构稳定性的作用,当垃圾对压板的力集中于压板上的一点时,压板也不容易变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移机构为平移电动丝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转箱体的底面环绕所述出料口设置有毛刷。毛刷可填充中转箱体底面与挡板之间的间隙,减少垃圾进入到间隙内,当挡板移动时,还可将垃圾阻挡于间隙外。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维修门,所述维修门正对于所述中转箱体。打开维修门,可方便地对中转箱体进行清理,方便维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00-外壳体、110-投送口、210-引导管、220-压缩箱体、221-升降机构、222-安装板、223-传动杆、224-压板、230-中转箱体、231-平移机构、232-挡板、233-承托块、300-垃圾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一种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外壳体100,所述外壳体100内设置有容纳腔体,所述外壳体100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投送口110,所述容纳腔体内设置有压缩机构与垃圾桶300,所述压缩机构包括引导管210、压缩箱体220、中转箱体230,所述引导管210、压缩箱体220与中转箱体23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体内,所述中转箱体230内设置有压缩腔体,所述中转箱体230的一侧壁设置有进料口,所述中转箱体230的顶面设置有避空通孔,所述中转箱体230的底面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避空通孔、出料口分别与所述压缩腔体相互连通,所述引导管210沿靠近所述中转箱体230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引导管210的顶端与所述投送口110相互连通,所述引导管210的底端连接于所述进料口,所述压缩箱体220的底端连接于所述避空通孔,所述垃圾桶300位于所述出料口的正下方,所述压缩箱体220内设置有升降机构221,所述升降机构221上设置有压板224,所述升降机构221带动所述压板224在所述压缩箱体220与所述中转箱体230之间来回活动,所述容纳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平移机构231,所述平移机构231上设置有挡板232,所述平移机构231带动所述挡板232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料口。由上述可知,将垃圾从投送口110放入到外壳体100内,垃圾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00),所述外壳体(100)内设置有容纳腔体,所述外壳体(100)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投送口(110),所述容纳腔体内设置有压缩机构与垃圾桶(300),所述压缩机构包括引导管(210)、压缩箱体(220)、中转箱体(230),所述引导管(210)、压缩箱体(220)与中转箱体(23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体内,所述中转箱体(230)内设置有压缩腔体,所述中转箱体(230)的一侧壁设置有进料口,所述中转箱体(230)的顶面设置有避空通孔,所述中转箱体(230)的底面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避空通孔、出料口分别与所述压缩腔体相互连通,所述引导管(210)沿靠近所述中转箱体(230)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引导管(210)的顶端与所述投送口(110)相互连通,所述引导管(210)的底端连接于所述进料口,所述压缩箱体(220)的底端连接于所述避空通孔,所述垃圾桶(300)位于所述出料口的正下方,所述压缩箱体(220)内设置有升降机构(221),所述升降机构(221)上设置有压板(224),所述升降机构(221)带动所述压板(224)在所述压缩箱体(220)与所述中转箱体(230)之间来回活动,所述容纳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平移机构(231),所述平移机构(231)上设置有挡板(232),所述平移机构(231)带动所述挡板(232)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料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00),所述外壳体(100)内设置有容纳腔体,所述外壳体(100)的一侧壁上设置有投送口(110),所述容纳腔体内设置有压缩机构与垃圾桶(300),所述压缩机构包括引导管(210)、压缩箱体(220)、中转箱体(230),所述引导管(210)、压缩箱体(220)与中转箱体(23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体内,所述中转箱体(230)内设置有压缩腔体,所述中转箱体(230)的一侧壁设置有进料口,所述中转箱体(230)的顶面设置有避空通孔,所述中转箱体(230)的底面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避空通孔、出料口分别与所述压缩腔体相互连通,所述引导管(210)沿靠近所述中转箱体(230)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所述引导管(210)的顶端与所述投送口(110)相互连通,所述引导管(210)的底端连接于所述进料口,所述压缩箱体(220)的底端连接于所述避空通孔,所述垃圾桶(300)位于所述出料口的正下方,所述压缩箱体(220)内设置有升降机构(221),所述升降机构(221)上设置有压板(224),所述升降机构(221)带动所述压板(224)在所述压缩箱体(220)与所述中转箱体(230)之间来回活动,所述容纳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平移机构(231),所述平移机构(231)上设置有挡板(232),所述平移机构(231)带动所述挡板(232)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32)的一侧面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挡板(232)的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强余汉生梁绍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美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