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核电检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密封结构的自动抛光装置。该装置包括抛光单元、行走单元、吸尘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的行走单元可安装在压力容器顶盖处,并沿压力容器顶盖外柱面移动;抛光单元安装在行走单元上,并可对压力容器顶盖上密封O环槽进行打磨和抛光;吸尘单元安装在行走单元上,并可对抛光单元产生的粉尘进行抽吸;所述控制单元安装在行走单元上,用于控制行走单元的运动及对压力容器顶盖密封结构的打磨抛光。能实现压力容器顶盖密封结构的自动抛光及检查,取代人工打磨抛光操作,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小操作人员的受照剂量,降低操作人员的沾污风险。
An automatic polishing device for sealing structure of reactor pressure vessel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密封结构的自动抛光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核电检修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密封结构的自动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核电厂在大修换料时必须开启反应堆压力容器,为了保证压力容器密封性,需要对压力容器法兰面顶盖上的O环槽密封面进行打磨抛光以及检查,去除残留其上可能会影响其密封性的一些粉尘、锈迹等异物以及印痕和划痕等,并对打磨抛光表面进行视频检查,保证打磨和抛光后的顶盖O环槽密封面满足密封要求。目前国内的压力容器顶盖密封面抛光多采用人手工打磨抛光的方式,存在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操作人员暴露在放射性粉尘环境中沾污风险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密封结构的自动抛光装置,实现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密封面自动抛光。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用于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密封结构的自动抛光装置,该装置包括抛光单元、行走单元、吸尘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的行走单元可安装在压力容器顶盖处,并沿压力容器顶盖外柱面移动;抛光单元安装在行走单元上,并可对压力容器顶盖上密封O环槽进行打磨和抛光;吸尘单元安装在行走单元上,并可对抛光单元产生的粉尘进行抽吸;所述控制单元安装在行走单元上,用于控制行走单元的运动及对压力容器顶盖密封结构的打磨抛光。所述的行走单元包括车体、行走轮模块及槽内导向轮,其中,所述的车体可挂在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上,并可沿压力容器顶盖外柱面移动而不偏移;所述的行走轮模块整体安装在车体底部上,并通过顶丝调节行走轮模块上下移动,从而实现与压力容器顶盖法兰面的贴紧与脱离;所述的槽内导向轮安装在车体底部下端面上,在车体安装在压力容器顶盖上时,使槽内导向轮嵌入外侧O环槽内,为车体的行走提供导向。所述的车体包括吊臂、顶部导轮以及底部,平板结构的底部一侧与框架结构的吊臂相连接,吊臂可将车体悬挂在压力容器顶盖上,并在吊臂上部与压力容器顶盖接触处安装有顶部导轮用于为车体提供辅助导向,吊臂侧面与压力容器顶盖接触处设置有磁性导轮,使吊臂始终贴近压力容器侧面,在车体沿压力容器顶盖外柱面移动而不偏移。所述的抛光单元包括打磨抛光轮及轮罩、减速箱以及打磨抛光电机,其中,打磨抛光轮及轮罩包括前后排列的打磨轮和抛光轮,打磨抛光电机通过减速箱与打磨抛光轮及轮罩相连接,根据打磨和抛光的工艺要求,通过减速箱为打磨轮和抛光轮分配不同的转速。所述的打磨抛光轮及轮罩中的打磨轮和抛光轮,其外形均与两层O环槽宽度和深度相适配,且车体行进前端为打磨轮,后端为抛光轮,打磨轮和抛光轮可同时对两层O环槽进行打磨并进行抛光。所述的抛光单元通过直线导轨即直线气缸与车体相连接,通过直线气缸控制抛光单元的上下运动及与被抛光表面的贴紧程度。所述的吸尘单元包括吸尘桶及波纹管,其中,吸尘桶安装在车体上,并通过波纹管与抛光单元中的打磨抛光轮及轮罩相连接,在抛光过程中,吸尘桶工作使轮罩保持一定的负压,从而将抛光产生的粉尘吸入吸尘桶中。该装置还包括视频检查单元,所述的视频检查单元包括相机、光源及相机支架,在抛光过程中,同步检查并记录抛光后的内外侧O环槽密封面图像,为判断抛光效果提供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显著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密封结构的自动抛光装置,能实现压力容器顶盖密封结构(压力容器顶盖O环槽)的自动抛光及检查,取代人工打磨抛光操作,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小操作人员的受照剂量,降低操作人员的沾污风险。同时,能保证自动抛光装置始终沿着压力容器顶盖O环槽运动,抛光轮和打磨轮始终覆盖压力容器顶盖O环槽密封面。另外,打磨和抛光过程中抛光轮和打磨轮与O环槽密封面之间的接触里恒定,从而保证抛光的均匀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密封结构的自动抛光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密封结构的自动抛光装置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2的另一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密封结构的自动抛光装置中车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体;2、行走轮;3、顶丝;4、行走电机及传动装置;5、视频检查单元;6、槽内导向轮;7、打磨抛光轮及轮罩;8、减速箱;9、直线气缸;10、打磨抛光电机;11、吊臂;12、顶部导轮;13、磁性导轮;14、底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19923611346如图1~4所示,一种适用于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密封结构的自动抛光装置,包括抛光单元、行走单元、吸尘单元、视频检查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其中,行走单元可以安装在压力容器顶盖处,并利用安装在行走单元上的抛光单元对压力容器顶盖上密封O环槽进行打磨和抛光;吸尘单元和视频检查单元安装在行走单元上,利用吸尘单元对抛光单元产生的粉尘进行抽吸,通过视频检测单元对密封O环槽打磨抛光的区域进行视频监测;控制单元安装在行走单元上,用于控制行走单元的运动及对压力容器顶盖密封结构的打磨抛光。行走单元包括车体1、行走轮模块以及槽内导向轮6,其中,车体1可挂在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上,其具体包括吊臂11、顶部导轮12以及底部14,平板结构的底部14一侧与框架结构的吊臂11相连接,吊臂11可将车体1悬挂在压力容器顶盖上,并在吊臂11上部与压力容器顶盖接触处安装有顶部导轮12用于为车体1提供辅助导向,吊臂11侧面与压力容器顶盖接触处设置有磁性导轮13,使吊臂11始终贴近压力容器侧面,在车体1沿压力容器顶盖外柱面移动而不偏移;行走轮模块包括行走电机及传动装置以及行走轮2,其中,行走轮模块整体安装在车体1底部14上,并通过顶丝3调节行走轮模块上下移动,从而实现与压力容器顶盖法兰面的贴紧与脱离;当行走轮模块与压力容器顶盖法兰面贴紧时,可利用行走轮2转动带动车体1移动;槽内导向轮6安装在车体1底部14下端面上,在车体1安装在压力容器顶盖上时,使槽内导向轮6嵌入外侧O环槽内,为车体1的行走提供导向,并使其始终沿O环槽行走,从而保证抛光单元中的抛光轮和打磨轮始终覆盖O环槽密封面;抛光单元通过直线导轨及直线气缸9与车体1相连接,通过直线气缸9控制抛光单元的上下运动及与被抛光表面的贴紧程度;抛光单元包括打磨抛光轮及轮罩7、减速箱8以及打磨抛光电机10,其中,打磨抛光轮及轮罩7包括前后排列的打磨轮和抛光轮,其外形均与两层O环槽宽度和深度相适配,且车体1行进前端为打磨轮,后端为抛光轮,打磨轮和抛光轮可同时对两层O环槽进行打磨并进行抛光;打磨抛光电机10通过减速箱8与打磨抛光轮及轮罩7相连接,根据打磨和抛光的工艺要求,通过减速箱为打磨轮和抛光轮分配不同的转速;吸尘单元包括吸尘桶及波纹管,其中,吸尘桶安装在车体1上,并通过波纹管与抛光单元中的打磨抛光轮及轮罩7相连接,在抛光过程中,吸尘桶工作使轮罩保持一定的负压,从而将抛光产生的粉尘吸入吸尘桶中;视频检查单元包括相机、光源及相机支架,在抛光过程中,同步检查并记录抛光后的内外侧O环槽密封面图像,为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密封结构的自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抛光单元、行走单元、吸尘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的行走单元可安装在压力容器顶盖处,并沿压力容器顶盖外柱面移动;抛光单元安装在行走单元上,并可对压力容器顶盖上密封O环槽进行打磨和抛光;吸尘单元安装在行走单元上,并可对抛光单元产生的粉尘进行抽吸;所述控制单元安装在行走单元上,用于控制行走单元的运动及对压力容器顶盖密封结构的打磨抛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密封结构的自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抛光单元、行走单元、吸尘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的行走单元可安装在压力容器顶盖处,并沿压力容器顶盖外柱面移动;抛光单元安装在行走单元上,并可对压力容器顶盖上密封O环槽进行打磨和抛光;吸尘单元安装在行走单元上,并可对抛光单元产生的粉尘进行抽吸;所述控制单元安装在行走单元上,用于控制行走单元的运动及对压力容器顶盖密封结构的打磨抛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密封结构的自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单元包括车体(1)、行走轮模块及槽内导向轮(6),其中,所述的车体(1)可挂在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上,并可沿压力容器顶盖外柱面移动而不偏移;所述的行走轮模块整体安装在车体(1)底部(14)上,并通过顶丝(3)调节行走轮模块上下移动,从而实现与压力容器顶盖法兰面的贴紧与脱离;所述的槽内导向轮(6)安装在车体(1)底部(14)下端面上,在车体(1)安装在压力容器顶盖上时,使槽内导向轮(6)嵌入外侧O环槽内,为车体(1)的行走提供导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密封结构的自动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体(1)包括吊臂(11)、顶部导轮(12)以及底部(14),平板结构的底部(14)一侧与框架结构的吊臂(11)相连接,吊臂(11)可将车体(1)悬挂在压力容器顶盖上,并在吊臂(11)上部与压力容器顶盖接触处安装有顶部导轮(12)用于为车体1提供辅助导向,吊臂(11)侧面与压力容器顶盖接触处设置有磁性导轮(13),使吊臂(11)始终贴近压力容器侧面,在车体(1)沿压力容器顶盖外柱面移动而不偏移。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卫民,肖可,王晨,杜林宝,
申请(专利权)人: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