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单腔支气管导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单腔支气管导管。
技术介绍
临床上,在胸科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左右肺分隔的单肺通气,要求麻醉医师能够使患侧肺停止通气并塌陷而健侧肺正常通气,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同时防止健侧肺受到患侧肺内感染源、肿物等污染,保护键侧肺;手术结束后,恢复到正常的双肺通气。目前临床常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或单腔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实现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的相互切换,但在使用这两种方式进行气道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一、双腔管可选型号较少,适用范围小,最小型号为26号,不适合较小的儿童;二、双腔导管外径较粗,材质硬,操作过程中需要不断通过旋转、移动调整位置,会增加声门、气道损伤的风险,甚至无法通气,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三、由于气道解剖结构的特点,人体的左侧支气管较长,前端单个通气孔就能保证左上肺和左下肺的通气,而右侧支气管较短,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右侧双腔支气管头端侧面有一固定开口用于右上肺通气,所以双腔气管的两单管功能差异较大不能互换,需反复调整位置,可能增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单腔支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1)、设置在所述气管导管(1)外壁的第一气囊(11),所述第一气囊(11)与第一充气管(12)相连;所述气管导管(1)的下端还连接有支气管导管(2),所述支气管导管(2)与所述气管导管(1)之间的成钝角,所述支气管导管(2)的管径小于所述气管导管(1)的管径,所述支气管导管(2)外设置有第二气囊(21)、所述第二气囊(21)与第二充气管(22)相连,其特征在于:/n所述气管导管(1)下端远离所述支气管导管(2)的一侧还设有支气管通气口(34),所述气管导管(1)位于支气管通气口(34)处的导管管壁的厚度是气管导管(1)上端管壁厚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单腔支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1)、设置在所述气管导管(1)外壁的第一气囊(11),所述第一气囊(11)与第一充气管(12)相连;所述气管导管(1)的下端还连接有支气管导管(2),所述支气管导管(2)与所述气管导管(1)之间的成钝角,所述支气管导管(2)的管径小于所述气管导管(1)的管径,所述支气管导管(2)外设置有第二气囊(21)、所述第二气囊(21)与第二充气管(22)相连,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管导管(1)下端远离所述支气管导管(2)的一侧还设有支气管通气口(34),所述气管导管(1)位于支气管通气口(34)处的导管管壁的厚度是气管导管(1)上端管壁厚度的1.5-5倍,支气管通气口(34)形成管状,成为通气管(3);所述通气管(3)的内部上壁上设有第三气囊(31),所述第三气囊(31)与第三充气管(32)相连;所述气管导管(1)的左管壁中开设有第一壁道(33),所述第三充气管(32)穿过所述第一壁道(33)与所述第三气囊(31)连通;
所述支气管导管(2)内部上壁上设有第四气囊(23),所述第四气囊(23)与第四充气管(24)相连,所述气管导管(1)的右管壁中开设有第二壁道(25),所述第四充气管(24)穿过所述第二壁道(25)与所述第四气囊(23)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单腔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3)的长度远小于所述支气管导管(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单腔支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支气管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自洋,周田田,李竞进,周晓凯,孙晓迪,邓甘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