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靶向控释抗血栓药物智能监测生物可降解心脏封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583924 阅读: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内皮靶向控释抗血栓药物智能监测生物可降解心脏封堵器,涉及医疗器械的领域,其包括封堵器主体以及调控封堵器主体的鞘管,封堵器主体由双盘状生物骨架、固定形变体以及生物阻流膜构成,双盘状生物骨架由两个相互对称形成左心盘面、右心盘面的贴附盘组成,贴附盘侧表面环绕设置有支架外盘,支架外盘表面设置有双层抗栓药物控释层;两个贴附盘之间与固定形变体紧贴连接,固定形变体内部设置有超声波血流传感器,固定形变体内部内位于超声波血流传感器的一侧设置有阻抗传感器,生物阻流膜分别设置于两个贴附盘相反一侧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封堵器位于患者体内周期降解减少异物留存导致的并发症,针对封堵器表面血栓形成,通过局部控释中低剂量抗血栓药物,以减少封堵术后长期口服抗栓药物带来的全身不良反应。血栓风险及封堵器内皮化进程动态监测以辅助心脏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医疗器械设备,更具体涉及可植入血管内的滤器,具体而言涉及内皮靶向控释抗血栓药物智能监测生物可降解心脏封堵器


技术介绍

1、心脏封堵器是用于治疗心脏结构异常(尤其是先天性心脏病)的医疗器械,其发展历程和技术背景体现了医学和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传统心脏封堵器多采用镍钛合金材料,具有超弹性和耐久性,可适应心脏动态环境,但是植入后将永久留存于体内,这可能导致长期并发症,如金属过敏、血管壁磨损,甚至可能影响心脏结构或功能,同时金属表面容易引发血栓形成,增加了血栓栓塞等风险,为了抑制血栓形成,封堵术后需较大剂量口服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直至封堵器内皮化完成(半年至1年),该过程中可能诱发系统性出血风险。虽然近2年来有可降解封堵器逐步被研发上市,但是市面上现有可降解封堵器对术后抗血小板强度更高,抗血小板时间更长(大于1年),致使出血风险显著增加。且现有可降解封堵器存在释放后回收困难,内皮化进程难以监测,对心脏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支持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封堵术后长期口服抗栓药物带来的出血风险、封堵器表面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内皮靶向控释抗血栓药物智能监测生物可降解心脏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封堵器主体以及调控封堵器主体的鞘管(1),所述封堵器主体由双盘状生物骨架、固定形变体(5)以及生物阻流膜(4)构成,所述双盘状生物骨架由两个相互对称形成左心盘面、右心盘面的贴附盘(3)组成,所述贴附盘(3)侧表面环绕设置有支架外盘(11),所述支架外盘(11)表面设置有用于快速释放血栓药物的双层抗栓药物控释层(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皮靶向控释抗血栓药物智能监测生物可降解心脏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1)内部设置有支撑钢缆(6),所述支撑钢缆(6)顶部固设有压缩扩口(8),所述支撑钢缆(6...

【技术特征摘要】

1.内皮靶向控释抗血栓药物智能监测生物可降解心脏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封堵器主体以及调控封堵器主体的鞘管(1),所述封堵器主体由双盘状生物骨架、固定形变体(5)以及生物阻流膜(4)构成,所述双盘状生物骨架由两个相互对称形成左心盘面、右心盘面的贴附盘(3)组成,所述贴附盘(3)侧表面环绕设置有支架外盘(11),所述支架外盘(11)表面设置有用于快速释放血栓药物的双层抗栓药物控释层(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皮靶向控释抗血栓药物智能监测生物可降解心脏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管(1)内部设置有支撑钢缆(6),所述支撑钢缆(6)顶部固设有压缩扩口(8),所述支撑钢缆(6)末端穿插过贴附盘(3)、生物阻流膜(4)设置有伸展支架(2),所述伸展支架(2)与贴附盘(3)、生物阻流膜(4)套设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皮靶向控释抗血栓药物智能监测生物可降解心脏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形变体(5)包括插接设置在鞘管(1)顶表面的挤压形变体(53),所述挤压形变体(53)顶部固设有支撑中间体(51),所述支撑中间体(51)远离挤压形变体(53)的一侧固设有弯曲压缩体(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皮靶向控释抗血栓药物智能监测生物可降解心脏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压缩体(52)末端以支撑钢缆(6)为中心进行向内弯曲设置有倒弯曲面(54),所述倒弯曲面(54)的收缩末端面开设有固定卡槽(5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皮靶向控释抗血栓药物智能监测生物可降解心脏封堵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花一阳史倞刘静张浩孙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