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肿瘤抗原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469547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30 2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负载肿瘤抗原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负载肿瘤抗原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是将肿瘤抗原通过迈克尔加成和席夫碱反应共价连接到聚多巴胺纳米颗粒的表面上制备而成;其中,肿瘤抗原包括但不限于特异的肿瘤抗原肽段、肿瘤细胞裂解物、特异的肿瘤抗原DNA片段及佐剂CpG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负载肿瘤抗原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有效激活体内的抗肿瘤免疫,显著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还能改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进一步增强肌体的抗肿瘤活性;可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制备方法温和简单、无污染。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umor antigen loaded polydopamine nanopart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载肿瘤抗原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负载肿瘤抗原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全世界每年死于恶性肿瘤者大约880万人,新发病例1400万。最新统计资料显示,近二十年来,中国癌症死亡率上升了近百分之三十,每四、五个死亡者中就有一个死于癌症,居死亡原因前三位。虽然临床上应用手术治疗、放化疗等方法治疗恶性肿瘤,但依然有不少患者出现术后复发,耐受不了放化疗的毒副作用等状况。新兴的肿瘤免疫治疗给中晚期肿瘤患者带来希望,但目前临床受益不明显。肿瘤免疫治疗主要有两方面的障碍:一是无法有效激活体内的抗肿瘤免疫,二是很难克服肿瘤微环境对已经激活的免疫杀伤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有效的抗原呈递是抗肿瘤免疫的关键先决条件,其需要激活抗原提呈细胞(APC),而树突状细胞(DC细胞)是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通常大多数抗原被DC细胞吞噬后不能从溶酶体中逃逸,最终由MHCII分子提呈抗原,其仅引发体液免疫。为了诱导对抗肿瘤免疫至关重要的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即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产生,抗原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载肿瘤抗原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n所述负载肿瘤抗原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是将肿瘤抗原共价连接到聚多巴胺纳米粒子表面而成;其中,所述肿瘤抗原包括但不限于特异的肿瘤抗原肽段、肿瘤细胞裂解物、特异的肿瘤抗原DNA片段及佐剂CpG中的一种或多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载肿瘤抗原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肿瘤抗原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是将肿瘤抗原共价连接到聚多巴胺纳米粒子表面而成;其中,所述肿瘤抗原包括但不限于特异的肿瘤抗原肽段、肿瘤细胞裂解物、特异的肿瘤抗原DNA片段及佐剂CpG中的一种或多种。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肿瘤抗原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将聚多巴胺纳米粒子溶液与肿瘤抗原溶液混合,在0~37℃条件下反应1~24小时;将反应得到的产物离心后洗涤,收集得到所述负载肿瘤抗原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肿瘤抗原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聚多巴胺纳米粒子和肿瘤抗原的质量比为1:(0.1~10);
所述肿瘤抗原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1~50mg·mL-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肿瘤抗原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在聚多巴胺纳米粒子溶液与肿瘤抗原溶液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介质溶液得到混合反应体系的步骤;其中,所述介质溶液为水溶液或者有机物/水混合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载肿瘤抗原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溶液为盐酸水溶液、硫酸水溶液、磷酸水溶液、醋酸水溶液、氯化钠水溶液、磷酸缓冲液、醋酸缓冲液、碳酸氢钠水溶液、碳酸钠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液和氢氧化钾水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所述混合反应体系的质量的比值为(0.000001~0.1):100;
所述水溶液的pH值为2~9。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玲冷希岗王晓莉王宁杨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