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9376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冷机,其具备:制冷循环,具有压缩机、冷凝器、膨胀器、蒸发器及依次连接它们的配管(12)以及喷出配管;及声学装置(13),设置于配管(12),声学装置(13)具有:空间形成部(14),在内侧形成空间(S),且开口的第一端(14a)与配管(12)以连通状态连接;波纹管(21),与空间形成部(14)中的开口的第二端连接且可伸缩;及密封部(20),设置于波纹管(21)中的与空间形成部(14)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侧。

refrig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制冷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机。本申请主张关于2017年11月21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223822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技术介绍
制冷机为广泛用于如电力电子相关工厂那样的具有无尘室的工厂空调、地域冷气和暖气设备等的用途的热源设备。对于制冷机,已知有一种如下制冷机:将离心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构成设备配置于附近并设为一体,并且进行单元化(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以往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277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随着制冷机的高效化,从制冷机产生的噪音的增大成为课题。从制冷机产生的噪音的原因大致分为由机械诱因产生的噪音和由流体诱因产生的噪音这2种。由机械诱因产生的噪音是由在离心压缩机、泵运行时产生的、由叶片的动作、扩压器的叶片数量等引起的周期性流量变动引起的。由该周期性流量变动产生压力脉动,由此产生称为NZ音的噪音。由机械诱因产生的噪音具有成为特征性且单一的频率特性的性质。已知:由机械诱因产生的噪音与制冷机内部的配管等的声学特征值产生共鸣,声音被放大。该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机,其具备制冷循环,所述制冷循环具有压缩机、冷凝器、膨胀器、蒸发器及依次连接它们的配管,所述制冷机能够抑制噪音。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制冷机具备:制冷循环,具有压缩机、冷凝器、膨胀器、蒸发器及依次连接它们的配管以及喷出配管;及声学装置,设置于所述配管,所述声学装置具有:空间形成部,在内侧形成空间,且开口的第一端与所述配管以连通状态连接;波纹管,与所述空间形成部中的开口的第二端连接且可伸缩;及密封部,设置于所述波纹管中的与所述空间形成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侧。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将声学装置安装于配管,能够减少通过构成制冷机的压缩机、冷凝器、膨胀器、蒸发器及配管中的至少一个构成要件的NZ音与配管内的空间的声学特征值产生共鸣而产生的噪音。并且,构成声学装置的波纹管进行伸缩,将声能转换成结构振动能,由此能够实现声学装置的小型化。在上述制冷机中,所述空间形成部具有呈筒状的第一筒部、呈筒状的第二筒部及连接所述第一筒部和所述第二筒部的第二波纹管,所述第一端为所述第一筒部中的与所述第二波纹管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所述第二端为所述第二筒部中的与所述第二波纹管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分割波纹管,能够不延长波纹管而减少噪音。在上述制冷机中,所述空间形成部具有:筒部,一个端部与所述配管以连通状态连接;及容器部,开口的第一开口与所述筒部的另一个端部以连通状态连接,且体积大于所述筒部的内侧的空间的体积,所述波纹管与所述容器部的开口的第二开口连接。根据这种结构,能够调节声学装置的容器部的体积而调节配管的声学阻抗。在上述制冷机中可以如下:所述声学装置具有多孔板,所述多孔板配置于所述空间形成部与所述配管的流路的边界处。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抑制具有与构成制冷机的压缩机的NZ音产生共鸣的可能性的、配管的特定频率的声学阻抗的产生。由此,能够降低噪音级。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声学装置安装于配管,能够减少通过构成制冷机的压缩机、冷凝器、膨胀器、蒸发器及配管中的至少一个构成要件的NZ音与配管内的空间的声学特征值产生共鸣而产生的噪音。并且,构成声学装置的波纹管进行伸缩,将声能转换成结构振动能,由此能够实现声学装置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机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机的压缩机、冷凝器及连接它们的配管的概略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机的声学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制冷机的声学装置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制冷机的声学装置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制冷机的声学装置的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制冷机的声学装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冷机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制冷机1具备:压缩机2,压缩制冷剂W;冷凝器3,利用冷却水冷凝由压缩机2压缩的制冷剂W;第一膨胀阀4,其为对来自冷凝器3的制冷剂W进行减压的膨胀器;及节约器6(气液分离器),将来自第一膨胀阀4的制冷剂W分离成气液二相。并且,制冷机1具备:流入通道8,供来自节约器6的气相W1能够流入压缩机2内;第二膨胀阀5,再次对来自节约器6的液相进行减压;及蒸发器7,使来自第二膨胀阀5的制冷剂W蒸发。在冷凝器3的气相部与蒸发器7的气相部之间设置有热气旁通管9。在热气旁通管9设置有用于控制流入热气旁通管9内的高温制冷剂气体的流量的热气旁通阀10。制冷机1具备具有配管12的制冷循环11。配管12依次连接压缩机2、冷凝器3、第一膨胀阀4、第二膨胀阀5及蒸发器7。具体而言,制冷机1具有:配管12a,连接压缩机2和冷凝器3;配管12b,连接冷凝器3和节约器6,配管12c,连接节约器6和蒸发器7;及配管12d,连接蒸发器7和压缩机2。配管12为供制冷剂W流通的流路。制冷剂W例如为代替氟利昂的R134a(氢氟烃)等。在连接压缩机2和冷凝器3的配管12a设置有减少由压缩机2产生的噪音的声学装置13。压缩机2为离心式二级压缩机,并且由利用变更来自电源的输入频率的逆变器控制转速的电动马达(未图示)驱动。冷凝器3为如下装置:通过利用冷却水等使由压缩机2压缩的制冷剂W进行热交换来冷却,并设为液态的状态。例如,冷凝器3为管壳式换热器。第一膨胀阀4为通过使来自冷凝器3的液体的制冷剂W隔热膨胀并进行减压而使一部分液体蒸发来将制冷剂W设为气液二相的状态的膨胀器。节约器6为将在第一膨胀阀4中设为气液二相的状态的制冷剂W分离成气相W1和液相的装置。流入通道8为供利用节约器6从气液二相的制冷剂W分离的气相W1流入压缩机2中的流路。与第一膨胀阀4同样地,第二膨胀阀5将气相W1通过节约器6分离而仅成为液相的制冷剂W隔热膨胀并进行减压。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制冷机1中,设为使用膨胀阀来对制冷剂W进行减压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制于此,可以使用其他机构来对制冷剂W进行减压。蒸发器7将来自第二膨胀阀5的制冷剂W在与水等之间进行热交换而使其蒸发,并设为饱和蒸汽的状态。如图2所示,声学装置13为设置于连接压缩机2和冷凝器3的配管12a的消音器。声学装置13具有:筒状的空间形成部14,与配管12连接;波纹管21,与空间形成部14连接;及密封部20,对波纹管21的端部进行密封。在压缩机2运行时,由于轮子的旋转、扩压器的叶片数量等而发生周期性流动变动。由该周期性流量变动产生压力脉动,由此产生称为NZ音的噪音。由这种机械原因产生的NZ音具有成为特征性且单一的频率特性的性质,有时与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机,其具备:/n制冷循环,具有压缩机、冷凝器、膨胀器、蒸发器及依次连接它们的配管以及喷出配管;及/n声学装置,设置于所述配管,/n所述声学装置具有:/n空间形成部,在内侧形成空间,且开口的第一端与所述配管以连通状态连接;/n波纹管,与所述空间形成部中的开口的第二端连接且可伸缩;及/n密封部,设置于所述波纹管中的与所述空间形成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侧。/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21 JP 2017-2238221.一种制冷机,其具备:
制冷循环,具有压缩机、冷凝器、膨胀器、蒸发器及依次连接它们的配管以及喷出配管;及
声学装置,设置于所述配管,
所述声学装置具有:
空间形成部,在内侧形成空间,且开口的第一端与所述配管以连通状态连接;
波纹管,与所述空间形成部中的开口的第二端连接且可伸缩;及
密封部,设置于所述波纹管中的与所述空间形成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机,其中,
所述空间形成部具有呈筒状的第一筒部、呈筒状的第二筒部及连接所述第一筒部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耕治大村真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