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门吊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90113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龙门吊架,包括工字钢和活动安装在工字钢上的电动葫芦,所述工字钢的两端均固定支柱,所述支柱下端固定支撑底板,所述工字钢上侧设有方形杆,所述方形杆的两端均固定支杆,所述支杆下端安装连板,所述连板与支柱固定连接,所述方形杆上套设移动块,所述移动块沿着方形杆轴线方向开设方形口,所述方形杆安插在方形口内,所述移动块下端面安装套筒,所述套筒内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上端外表面涂抹有红色标记圈,所述红色标记圈设置在套筒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达到提示工字钢处于形变弯曲状态的目的,便于人员及时判断工字钢的工作状态,提高安全性。

A kind of gantry 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龙门吊架
本技术是一种龙门吊架,属于龙门吊架领域。
技术介绍
龙门吊架(移动起吊小龙门架)是根据中、小工厂(公司)日常生产需要搬运设备、仓库进出货,起吊维修重型设备及材料运输的需要,开发出来的新型小型起重龙门架。适用于制造模具、汽修工厂、矿山、土建施工工地及需要起重场合。常见的在建筑施工中兼作材料运输和施工人员的上下使用,实现起重机械化。可减少人力,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目前,龙门吊架上缺少工字钢形变提示功能,在起吊过程中难以判断工字钢的是否因应力疲劳而形变弯曲,容易诱发较大安全事故,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龙门吊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龙门吊架上缺少工字钢形变提示功能,在起吊过程中难以判断工字钢的是否因应力疲劳而形变弯曲,容易诱发较大安全事故,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技术实现对工字钢形变弯曲的提示,便于判断工字钢在起吊过程中的工作状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龙门吊架,包括工字钢和活动安装在工字钢上的电动葫芦,所述工字钢的两端均固定支柱,所述支柱下端固定支撑底板,所述工字钢上侧设有方形杆,所述方形杆的两端均固定支杆,所述支杆下端安装连板,所述连板与支柱固定连接,所述方形杆上套设移动块,所述移动块沿着方形杆轴线方向开设方形口,所述方形杆安插在方形口内,所述移动块下端面安装套筒,所述套筒内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上端外表面涂抹有红色标记圈,所述红色标记圈设置在套筒内。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块下端面开设螺纹盲孔,所述套筒上端外表面加工有外螺纹,所述套筒上端通过外螺纹啮合在螺纹盲孔内,所述套筒上端外表面通过外螺纹啮合螺母。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杆下端安装牛眼珠,所述牛眼珠与工字钢上端面相接触。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板上端面对称焊接两个斜撑,所述斜撑远离支撑底板的一端与支柱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板下端面安装有固定耳,所述固定耳通过螺丝与支柱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方形口上侧设有毛刷,所述毛刷与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毛刷与方形杆上端面相接触。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板下端面通过螺丝安装耐磨橡胶垫。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利用电动葫芦起到重物时,调整移动块在方形杆上的位置,直至移动块处于电动葫芦的正上方,在起吊过程中活动杆上的红色标记圈暴露在套筒外侧时,达到提示工字钢处于形变弯曲状态的目的,便于人员及时判断工字钢的工作状态,通过及时采取停止起吊操作措施,避免发生较大的安全事故,提高安全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龙门吊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龙门吊架中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龙门吊架中活动杆、移动块与套筒的装配示意图;图中:1-工字钢、2-电动葫芦、3-方形杆、4-移动块、5-套筒、6-支杆、7-活动杆、8-连板、9-支柱、10-斜撑、11-支撑底板、12-牛眼珠、13-方形口、14-螺纹盲孔、15-螺母、16-红色标记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龙门吊架,包括工字钢1和活动安装在工字钢1上的电动葫芦2,工字钢1的两端均固定支柱9,支柱9下端固定支撑底板11,支柱9和支撑底板11实现对工字钢1的支撑。工字钢1上侧设有方形杆3,方形杆3的两端均固定支杆6,支杆6下端安装连板8,连板8与支柱9固定连接,将连板8与支柱9固定连接后,完成方形杆3位置的固定,进而方形杆3与工字钢1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方形杆3上套设移动块4,移动块4沿着方形杆3轴线方向开设方形口13,方形杆3安插在方形口13内,将方形杆3插入移动块4上的方形口13内,便于沿着方形杆3的轴线方向滑动移动块4,同时防移动块4发生旋转。移动块4下端面安装套筒5,套筒5内设有活动杆7,活动杆7上端外表面涂抹有红色标记圈16,红色标记圈16设置在套筒5内,在利用电动葫芦2起到重物时,调整移动块4在方形杆3上的位置,直至移动块4处于电动葫芦2的正上方,此时活动杆7下端与工字钢1上端面相接触,同时红色标记圈16隐藏在套筒5内,在起吊过程中活动杆7上的红色标记圈16暴露在套筒5外侧时,表明工字钢1处于弯曲形变状态,从而达到提示工字钢1处于形变弯曲状态的目的,便于人员及时判断工字钢1的工作状态,通过及时采取停止起吊操作措施,避免发生较大的安全事故,提高安全性。移动块4下端面开设螺纹盲孔14,套筒5上端外表面加工有外螺纹,套筒5上端通过外螺纹啮合在螺纹盲孔14内,套筒5上端外表面通过外螺纹啮合螺母15,在未使用状态下,若红色标记圈16处于套筒5外侧,拧动套筒5,从而调整套筒5上端在螺纹盲孔14内的位置,因方形杆3与工字钢1的间距不变,故调整套筒5在螺纹盲孔14内的位置时,活动杆7在套筒5内的位置亦发生改变,继而便于将暴露在外侧的红色标记圈16隐藏在套筒5内,套筒5位置调整完毕后,拧动螺母15时螺母15与移动块4紧密贴合,起到防套筒5随意转动的作用。活动杆7下端安装牛眼珠12,牛眼珠12与工字钢1上端面相接触,通过在活动杆7上安装牛眼珠12,实现活动杆7与工字钢1的滚动接触,减小活动杆7沿着工字钢1移动的摩擦阻力。支撑底板11上端面对称焊接两个斜撑10,斜撑10远离支撑底板11的一端与支柱9固定连接,在支撑底板11与支柱9之间安装斜撑10,提高结构强度。连板8下端面安装有固定耳,固定耳通过螺丝与支柱9固定连接,采用螺丝将固定耳与支柱9固定连接,完成连板8与支柱9的固定连接。方形口13上侧设有毛刷,毛刷与移动块4固定连接,毛刷与方形杆3上端面相接触,人工推动移动块4沿着方形杆3滑动时,移动块4带动毛刷沿着方形杆3表面滑动,起到清理附着在方形杆3上表面灰尘的作用。支撑底板11下端面通过螺丝安装耐磨橡胶垫,在支撑底板11上安装耐磨橡胶垫,减小支撑底板11在移动过程中的磨损,延长支撑底板11的使用寿命。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龙门吊架,包括工字钢(1)和活动安装在工字钢(1)上的电动葫芦(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钢(1)的两端均固定支柱(9),所述支柱(9)下端固定支撑底板(11),所述工字钢(1)上侧设有方形杆(3),所述方形杆(3)的两端均固定支杆(6),所述支杆(6)下端安装连板(8),所述连板(8)与支柱(9)固定连接,所述方形杆(3)上套设移动块(4),所述移动块(4)沿着方形杆(3)轴线方向开设方形口(13),所述方形杆(3)安插在方形口(13)内,所述移动块(4)下端面安装套筒(5),所述套筒(5)内设有活动杆(7),所述活动杆(7)上端外表面涂抹有红色标记圈(16),所述红色标记圈(16)设置在套筒(5)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龙门吊架,包括工字钢(1)和活动安装在工字钢(1)上的电动葫芦(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钢(1)的两端均固定支柱(9),所述支柱(9)下端固定支撑底板(11),所述工字钢(1)上侧设有方形杆(3),所述方形杆(3)的两端均固定支杆(6),所述支杆(6)下端安装连板(8),所述连板(8)与支柱(9)固定连接,所述方形杆(3)上套设移动块(4),所述移动块(4)沿着方形杆(3)轴线方向开设方形口(13),所述方形杆(3)安插在方形口(13)内,所述移动块(4)下端面安装套筒(5),所述套筒(5)内设有活动杆(7),所述活动杆(7)上端外表面涂抹有红色标记圈(16),所述红色标记圈(16)设置在套筒(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门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4)下端面开设螺纹盲孔(14),所述套筒(5)上端外表面加工有外螺纹,所述套筒(5)上端通过外螺纹啮合在螺纹盲孔(14)内,所述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楠周易王鹏路宇李亚男
申请(专利权)人:岭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