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电极及圆管PTC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861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金属电极及圆管PTC加热器,金属电极包括电极基体和电极引线,至少在所述电极基体的一端部设有孔体,电极引线穿入电极基体的孔体内,通过冲压或铆接的方式,将电极引线与电极基体可靠稳固结合。圆管PTC加热器采用缩管机将金属圆管进行缩管紧箍操作,各部件之间紧密接触,大幅降低了热阻;由于PTC陶瓷元件具有正温度系数效应,换热性能越好和热阻越小,其功率就越大,因此大大提升了对液体的加热效率;制造成本低,安全可靠,寿命长。

A PTC heater with metal electrode and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电极及圆管PTC加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PTC加热器,具体涉及一种金属电极及圆管PTC加热器。
技术介绍
PTC加热器采用PTC陶瓷作为核心发热元件,PTC陶瓷具有正温度系数热敏效应,可以自动控温,使用电压范围广,无明火,安全可靠,寿命长。现有的PTC加热器,先将电极引线与电极片的端部卡爪压合,再将PTC片和电极片紧固后包裹绝缘纸塞入铝管,形成加热铝管,将该加热铝管穿入不锈钢管里,在两者之间填充导热介质,不锈钢管两端再进行封胶处理,以防导热介质漏出。这种加热器成本高,热阻大,散热效果差,并且两端封胶的老化会造成填充介质的泄漏,造成产品功率的大幅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金属电极及圆管PTC加热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电极,包括电极基体和电极引线,所述电极基体的横截面成劣弧弓形,至少在所述电极基体的一端部设有孔体,所述电极引线的一端设于该孔体内,在所述电极基体上对应于所述电极引线的穿入位置设有挤压区,该挤压区受压合力作用后产生向所述孔体的变形,该变形将所述电极引线端部紧固于所述孔体内。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电极引线穿入电极基体的孔体内,通过冲压或铆接的方式,将电极引线与电极基体可靠稳固结合。电极基体上不再需要额外设置卡接爪体,可靠性好,同时减小了电极基体的长度,节约了成本。进一步地,所述孔体为从电极基体一端面内凹的钻孔。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孔体可以采用钻孔工艺加工适宜深度的孔深。进一步地,所述孔体为从电极基体一端面贯穿到另一端面的通孔。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所述孔体可以在电极基体型材挤压时一并成型,减少后续机加工工序。进一步地,所述电极基体的材质为导热性高的铝或铜。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有效降低热阻,增大加热器的功率。一种圆管PTC加热器,包括PTC陶瓷元件、两个金属电极、绝缘层和金属圆管,两个金属电极分别贴设于所述PTC陶瓷元件的两电极表面,所述PTC陶瓷元件和两个金属电极组合后的横截面成整圆,所述绝缘层包裹于PTC陶瓷元件和两金属电极的外周,所述金属圆管通过缩管工艺紧箍于绝缘层外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TC陶瓷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金属电极、绝缘层、金属圆管传出以加热液体,金属圆管与液体接触面积大,提升了换热性能;且结构简单,采用缩管机将金属圆管进行缩管紧箍操作,各部件之间紧密接触,大幅降低了热阻;由于PTC陶瓷元件具有正温度系数效应,换热性能越好和热阻越小,其功率就越大,因此大大提升了对液体的加热效率;制造成本低,安全可靠,寿命长。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圆管材质为不锈钢、铝或铜,所述金属圆管的壁厚为0.2-2mm。所述金属圆管的内腔两端分别设有硅胶塞,所述金属圆管远离所述电极引线的一端采用焊接工艺封闭。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较薄的壁厚,有效降低了热阻,提高导热性能,从而增大了加热器的功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金属电极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极基体与电极引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圆管PTC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的名称:1-PTC陶瓷元件;2-金属电极;21-电极基体;211-孔体;212-挤压区;22-电极引线;3-绝缘层;41-金属圆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金属电极,包括电极基体21和电极引线22,电极基体21的横截面成劣弧弓形,至少在电极基体21的一端部设有孔体211,电极引线22的一端设于该孔体211内,在电极基体21上对应于电极引线的穿入位置设有挤压区212,该挤压区受压合力作用后产生向所述孔体的变形,该变形将电极引线22端部紧固于孔体211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电极引线穿入电极基体的孔体内,通过冲压或铆接的方式,将电极引线与电极基体可靠稳固结合。电极基体上不再需要额外设置卡接爪体,可靠性好,同时减小了电极基体的长度,节约了成本。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孔体211为从电极基体一端面内凹的钻孔。可以采用钻孔工艺加工适宜深度的孔深。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孔体211为从电极基体一端面贯穿到另一端面的通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孔体可以在电极基体型材挤压时一并成型,减少后续机加工工序。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极基体21的材质为导热性高的铝或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有效降低热阻,增大加热器的功率。如图3所示,一种圆管PTC加热器,包括PTC陶瓷元件1、两个金属电极2、绝缘层3和金属圆管41,两个金属电极2分别贴设于PTC陶瓷元件1的两电极表面,PTC陶瓷元件1和两个金属电极2组合后的横截面成整圆,绝缘层3包裹于PTC陶瓷元件1和两金属电极2的外周,金属圆管41通过缩管工艺紧箍于绝缘层外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PTC陶瓷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金属电极、绝缘层、金属圆管传出以加热液体,金属圆管与液体接触面积大,提升了换热性能;且结构简单,采用缩管机将金属圆管进行缩管紧箍操作,各部件之间紧密接触,大幅降低了热阻;由于PTC陶瓷元件具有正温度系数效应,换热性能越好和热阻越小,其功率就越大,因此大大提升了对液体的加热效率;制造成本低,安全可靠,寿命长。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金属圆管41材质为不锈钢、铝或铜,金属圆管41的壁厚为0.2-2mm,金属圆管41的内腔两端设有硅胶塞,金属圆管41远离电极引线的一端采用焊接工艺封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较薄的壁厚,有效降低了热阻,提高导热性能,从而增大了加热器的功率。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基体和电极引线,所述电极基体的横截面成劣弧弓形,至少在所述电极基体的一端部设有孔体,所述电极引线的一端设于该孔体内,在所述电极基体上对应于所述电极引线的穿入位置设有挤压区,该挤压区受压合力作用后产生向所述孔体的变形,该变形将所述电极引线端部紧固于所述孔体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基体和电极引线,所述电极基体的横截面成劣弧弓形,至少在所述电极基体的一端部设有孔体,所述电极引线的一端设于该孔体内,在所述电极基体上对应于所述电极引线的穿入位置设有挤压区,该挤压区受压合力作用后产生向所述孔体的变形,该变形将所述电极引线端部紧固于所述孔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孔体为从电极基体一端面内凹的钻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孔体为从电极基体一端面贯穿到另一端面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基体的材质为导热性高的铝或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小晶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