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及放射性粉末运输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8823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包括负压单元、输送单元和分离单元;所述负压单元,用于为所述输送单元提供负压;所述输送单元包括吸料枪,所述吸料枪与所述分离单元连通,用于在所述负压单元的负压作用下将放射性粉末抽吸至所述分离单元中;所述分离单元包括气固分离器,用于对放射性粉末进行气固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放射性粉末运输系统,包括上述的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能够在放射性粉末的输送和转移中确保放射性粉料不会溢出至厂房内,降低运输过程工作人员所受的照射剂量,保证满足厂房清洁和人员辐射防护的要求。

A radioactive powder conveying device and a radioactive powder convey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及放射性粉末运输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及放射性粉末运输系统。
技术介绍
核设施内使用以粉末形式存在的产品或原料,由于粉末一般具有放射性且颗粒细小,在粉末的产生、输送、暂存、转运等过程中,溢出至厂房内的放射性粉末会形成放射性气溶胶,危害工作人员的健康,因此各个环节都要避免放射性粉末外溢到厂房内,并尽可能降低该过程接触人员所受的照射剂量,保证满足厂房清洁和人员辐射防护要求。目前,前处理核设施使用的放射性铀粉末输送方式为“管链输送机”输送,通过倒桶装置、输送管链及卸料阀等部件完成放射性粉末的输送和转移,但是,倒桶等操作过程中仍会有少量放射性粉末外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以及包含上述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的放射性粉末运输系统,所述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能够在放射性粉末的输送和转移中确保放射性粉料不会溢出至厂房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包括负压单元、输送单元和分离单元;所述负压单元,用于为所述输送单元提供负压;所述输送单元包括吸料枪,所述吸料枪与所述分离单元连通,用于在所述负压单元的负压作用下将放射性粉末抽吸至所述分离单元中;所述分离单元包括气固分离器,用于对放射性粉末进行气固分离。优选的,负压单元包括压缩空气管线7和压空喷射器6,所述压缩空气管线7用于将压缩空气输送至所述压空喷射器6中,所述气固分离器5分别与所述压空喷射器6和所述吸料枪3连通。优选的,所述吸料枪的入口的负压为-10~-80kPa,所述气固分离器内的负压为-10~-80kPa,所述压缩空气管线的内径为15~100mm,所述压缩空气管线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为0.3~0.8MPa。优选的,所述输送单元还包括第一输送管线、第二输送管线,所述吸料枪通过第一输送管线与所述气固分离器连通,所述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还包括暂存罐和第一卸料阀门,所述暂存罐与气固分离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输送管线连通,所述第一卸料阀门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管线上。优选的,所述输送单元还包括第三输送管线和辅助送料气体管线,所述暂存罐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输送管线连通,所述辅助送料气体管线与所述第三输送管线连通,用于向所述第三输送管线中输送保护气体。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管线、所述第二输送管线、所述第三输送管线的内径为50~300mm,所述辅助送料气体管线的内径为10~100mm,所述辅助送料气体管线与垂直线倾斜设置,两者之间的夹角为6~10°,所述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二卸料阀门,所述第二卸料阀门设于所述第三输送管线上。优选的,所述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还包括反吹气管线,所述反吹气管线与所述气固分离器中的过滤器相连,用于在其内通入气体以对所述过滤器进行反吹处理。优选的,所述反吹气管线的内径为50~100mm,其中,通入的气体压力为0.3~0.8MPa。优选的,所述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还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设置在所述吸料枪的吸口周围。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放射性粉末运输系统,包括放射性粉末料桶,上述的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以及放射性粉末接收槽,所述吸料枪的吸口伸入至所述放射性粉末料桶中,所述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放射性粉末接收槽连通。本技术的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具体来说,其有益效果如下:1.采用负压抽吸的方式输送放射性粉末,从而可完全避免放射性粉末的外溢;2.采用可远程控制的卸料阀门、快拆部件的过滤器及免维修部件,降低了人员与放射性粉料的接触频次;3.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设置有暂存罐,能够实现放射性粉料在运输过程中的暂存;4.采用辅助送料气体对放射性粉末进行气氛保护,避免了第三输送管线下料口结疤堵塞现象,降低了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的检修频次。本技术的放射性粉末运输系统能够将放射性粉末从放射性粉末料桶中转移至放射性粉末接收槽中,且运输过程中没有放射性粉末溢出至厂房内,能够降低运输过程中工作人员所受的照射剂量,保证满足厂房清洁和人员辐射防护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放射性粉末运输系统的流程示意图。图中:1-放射性粉末料桶;2-防尘罩;3-吸料枪;4-第一输送管线;5-气固分离器;6-压空喷射器;7-压缩空气管线;8-第一尾气管线;9-第二尾气管线;10-反吹气管线;11-第一卸料阀门;12-暂存罐;13-第二卸料阀门;14-第二输送管线;15-第三输送管线;16-辅助送料气体管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包括负压单元、输送单元和分离单元;所述负压单元,用于为所述输送单元提供负压;所述输送单元包括吸料枪,所述吸料枪与所述分离单元连通,用于在所述负压单元的负压作用下将放射性粉末抽吸至所述分离单元中;所述分离单元包括气固分离器,用于对放射性粉末进行气固分离。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放射性粉末运输系统,包括放射性粉末料桶,上述的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以及放射性粉末接收槽,所述吸料枪的吸口伸入至所述放射性粉末料桶中,所述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放射性粉末接收槽连通。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包括负压单元、输送单元和分离单元;负压单元,用于为输送单元提供负压;输送单元包括吸料枪3,吸料枪3与分离单元连通,用于在负压单元的负压作用下将放射性粉末抽吸至分离单元中;分离单元包括气固分离器5,用于对放射性粉末进行气固分离。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中的放射性粉末在负压单元产生的负压的作用下直接被抽吸,并通过输送单元输送至分离单元中,分离单元中的气固分离器5能够将输送至分离单元中的放射性粉末进行气固分离,将固体放射性粉末分离出来;其中,分离单元主要用于将固体的放射性粉末分离出来并沉降,能够避免颗粒较小、质量较轻的放射性粉末随着气体转移,造成这部分放射性粉末逃逸出放射性粉末运输装置中。所述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能够保证放射性粉末的输送和转移中能够确保放射性粉料不会溢出至厂房内,降低运输过程接触人员所受的照射剂量,不会产生放射性气溶胶,并能够保证满足厂房清洁和人员辐射防护要求。本实施例通过以下具体装置实现上述步骤,其中,负压单元包括压缩空气管线7和压空喷射器6,压缩空气管线7用于将压缩空气输送至压空喷射器6中,压空喷射器6用于产生负压,实现负压自动将放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单元、输送单元和分离单元;/n所述负压单元,用于为所述输送单元提供负压;/n所述输送单元包括吸料枪(3),所述吸料枪(3)与所述分离单元连通,用于在所述负压单元的负压作用下将放射性粉末抽吸至所述分离单元中;/n所述分离单元包括气固分离器(5),用于对放射性粉末进行气固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单元、输送单元和分离单元;
所述负压单元,用于为所述输送单元提供负压;
所述输送单元包括吸料枪(3),所述吸料枪(3)与所述分离单元连通,用于在所述负压单元的负压作用下将放射性粉末抽吸至所述分离单元中;
所述分离单元包括气固分离器(5),用于对放射性粉末进行气固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单元包括压缩空气管线(7)和压空喷射器(6),
所述压缩空气管线(7)用于将压缩空气输送至所述压空喷射器(6)中,
所述气固分离器(5)分别与所述压空喷射器(6)和所述吸料枪(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料枪(3)的入口的负压为-10~-80kPa,所述气固分离器(5)内的负压为-10~-80kPa,
所述压缩空气管线(7)的内径为15~100mm,所述压缩空气管线(7)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为0.3~0.8MP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单元还包括第一输送管线(4)、第二输送管线(14),
所述吸料枪(3)通过第一输送管线(4)与所述气固分离器(5)连通,
所述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还包括暂存罐(12)和第一卸料阀门(11),
所述暂存罐(12)与气固分离器(5)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输送管线(14)连通,所述第一卸料阀门(11)设于所述第二输送管线(1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射性粉末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单元还包括第三输送管线(15)和辅助送料气体管线(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金成王博纪雷鸣熊佳丽李银华郭咏雪姜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