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自动排液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6407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排液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自动排液罐,包括罐体,罐体通过上分隔板和下分隔板将罐体分为上腔室、中部过渡室和下腔室,上腔室的顶部设有排气口和进水口,所述上分隔板上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上设有出水阀,所述下腔室的底部设有排液口,排液口上设有排液阀,所述下分隔板上设有通孔,中部过渡室通过通孔和下腔室相通,所述中部过渡室的侧壁上设有观察镜,所述上腔室和下腔室之间通过回路管连通,所述回路管的上部设有真空切换阀,所述真空切换阀与下腔室之间的回路管上设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分别和回路管、外界大气和气体压缩机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排水效率高,噪音小,并且经久耐用、方便维修。

Vacuum automatic drain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自动排液罐
本技术属于排液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真空自动排液罐。
技术介绍
目前,造纸行业在真空脱水系统中,真空泵前置滤液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装置,但是滤液罐的内外存在压力差,罐内为负压,这样液体不易排出,需要在滤液罐上连接一个滤液泵,强行把罐内液体抽出。目前,国内造纸行业都采用此工艺设备进行排液,这种排液设备需要滤液泵和滤液罐配套使用,操作不便,且能耗高。现有的真空排液罐,普遍存在故障率高、维修成本高,而且排水时间长以及吸气时噪音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真空自动排液罐,排水效率高,噪音小,并且经久耐用、方便维修。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真空自动排液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中部固定有上分隔板和下分隔板,上分隔板和下分隔板将罐体分为上腔室、中部过渡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的顶部设有排气口,上腔室的上部侧壁设有进水口,所述上分隔板上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上设有出水阀,所述下腔室的底部设有排液口,排液口上设有排液阀,所述下分隔板上设有通孔,中部过渡室通过通孔和下腔室相通,所述中部过渡室的侧壁上设有观察镜,所述上腔室和下腔室之间通过回路管连通,所述回路管的上部设有真空切换阀,所述真空切换阀与下腔室之间的回路管上设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分别和回路管、外界大气和气体压缩机连接。优选地,所述的出水阀和排液阀均为板式单向阀。优选地,所述的上腔室的上部设有挡水板,挡水板设于进水口的上部。优选地,所述的排液口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管与竖管连接,连接点位于排液阀的上部,所述竖管内设有浮球液位控制器,浮球液位控制器同时与真空切换阀、三通阀和气体压缩机电连接。将浮球液位控制器放置在罐体外部的竖管内,是为了方便于调整维修。优选地,所述的上腔室和下腔室上均设有液位计,便于观察罐体内的液位高度。优选地,所述的上腔室上设有冲洗口,用于清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取得了节能降耗的效果,可适用于医药、食品、化工行业的真空浓缩、蒸馏设备中的真空自动排液罐。2、本技术空间占用小,方便搬运安装,同时通过设置下分隔板可作为观察刻度标准,用以调节浮球液位控制器的设定位置。3、本技术可达到快速排水和消除噪音的效果,同时可缩短吸气的时间,从而可提高系统的真空度和真空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罐体;2、进水口;3、上腔室;4、挡水板;5、排气口;6、液位计;7、下腔室;8、真空切换阀;9、回路管;10、三通阀;11、气体压缩机;12、冲洗口;13、观察镜;14、上分隔板;15、出水阀;16、出水口;17、中部过渡室;18、下分隔板;19、排液阀;20、排液口;21、连接管;22、竖管;23、浮球液位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所述的真空自动排液罐,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的中部固定有上分隔板14和下分隔板18,上分隔板14和下分隔板18将罐体1分为上腔室3、中部过渡室17和下腔室7,所述上腔室3的顶部设有排气口5,上腔室3的上部侧壁设有进水口2,所述上分隔板14上设有出水口16,出水口16上设有出水阀15,所述下腔室7的底部设有排液口20,排液口20上设有排液阀19,所述下分隔板18上设有通孔,中部过渡室17通过通孔和下腔室7相通,所述中部过渡室17的侧壁上设有观察镜13,所述上腔室3和下腔室7之间通过回路管9连通,所述回路管9的上部设有真空切换阀8,所述真空切换阀8与下腔室7之间的回路管9上设有三通阀10,所述三通阀10分别和回路管9、外界大气和气体压缩机11连接。所述的出水阀15和排液阀19均为板式单向阀。所述的上腔室3的上部设有挡水板4,挡水板4设于进水口2的上部。所述的排液口20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接管21与竖管22连接,连接点位于排液阀19的上部,所述竖管22内设有浮球液位控制器23,浮球液位控制器23同时与真空切换阀8、三通阀10和气体压缩机11电连接所述的上腔室3和下腔室7上均设有液位计6。所述的上腔室3上设有冲洗口12。工作过程及原理:开始工作时,三通阀10关闭,真空切换阀8开启,通过回路管9使上腔室3和下腔室7相通,罐体1内的气体从排气口5排出,罐体1处于真空状态,上下腔真空状态一致,真空压力下液体由进水口2进入上腔室3,由上腔室3经出水管16,通过出水阀15进入下腔室7,随着下腔室7内的液位升高,竖管22内的液位始终与下腔室7内的液位一致,浮球在浮力作用下上升至设定高度时,通过浮球液位控制器23采集到电信号,打开三通阀10,关闭真空切换阀8,开启气体压缩机11,此时切断了上下两腔的连通气路,使上腔室3保持原有真空状态,下腔室7与大气相通,在压差的作用下,此时出水阀15关闭,高压气体迅速进入下腔室7内,在气体压力以及重力作用下,排液阀19打开,下腔室7的水可迅速自排液口20排出。当浮球随液位下降到某一设定高度时,浮球液位控制器23采集到电信号使三通阀10关闭,真空切换阀8打开,关闭气体压缩机11,从而使得上腔室3和下腔室7相通重新处于真空平衡状态,如此周而复始,完成滤液罐的自动排液。当然,上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范围。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自动排液罐,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中部固定有上分隔板(14)和下分隔板(18),上分隔板(14)和下分隔板(18)将罐体(1)分为上腔室(3)、中部过渡室(17)和下腔室(7),所述上腔室(3)的顶部设有排气口(5),上腔室(3)的上部侧壁设有进水口(2),所述上分隔板(14)上设有出水口(16),出水口(16)上设有出水阀(15),所述下腔室(7)的底部设有排液口(20),排液口(20)上设有排液阀(19),所述下分隔板(18)上设有通孔,中部过渡室(17)通过通孔和下腔室(7)相通,所述中部过渡室(17)的侧壁上设有观察镜(13),所述上腔室(3)和下腔室(7)之间通过回路管(9)连通,所述回路管(9)的上部设有真空切换阀(8),所述真空切换阀(8)与下腔室(7)之间的回路管(9)上设有三通阀(10),所述三通阀(10)分别和回路管(9)、外界大气和气体压缩机(1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自动排液罐,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中部固定有上分隔板(14)和下分隔板(18),上分隔板(14)和下分隔板(18)将罐体(1)分为上腔室(3)、中部过渡室(17)和下腔室(7),所述上腔室(3)的顶部设有排气口(5),上腔室(3)的上部侧壁设有进水口(2),所述上分隔板(14)上设有出水口(16),出水口(16)上设有出水阀(15),所述下腔室(7)的底部设有排液口(20),排液口(20)上设有排液阀(19),所述下分隔板(18)上设有通孔,中部过渡室(17)通过通孔和下腔室(7)相通,所述中部过渡室(17)的侧壁上设有观察镜(13),所述上腔室(3)和下腔室(7)之间通过回路管(9)连通,所述回路管(9)的上部设有真空切换阀(8),所述真空切换阀(8)与下腔室(7)之间的回路管(9)上设有三通阀(10),所述三通阀(10)分别和回路管(9)、外界大气和气体压缩机(11)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阎力扬徐厚孝胡婉莹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鲁博真空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