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的多终端智能无线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574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基于STM32的多终端智能无线充电器,包括设备外壳,设备外壳为圆形的空心板,设备外壳的正面侧壁上开设有电源孔,设备外壳的顶面中间位置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为矩形的槽,矩形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承载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承载板通过向下位移使得挤压支架向下挤压,弹簧此时向下位移,两组挤压板通过斜面的挤压向中间位置移动,挤压板通过连接杆带动两组移动块向中间位置移动将手机两侧夹住,通过添加移动块使得在手机放置在设备外壳上充电时,移动块可以将手机紧密夹住,防止手机在充电时遇到震动左右晃动掉落,且在无线充电时,手机能准确的与无线充电元件上下对应进行无线充电,提高充电的稳定性。

Multi terminal intelligent wireless charger based on stm3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STM32的多终端智能无线充电器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器
,尤其涉及基于STM32的多终端智能无线充电器。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技术(英文:Wirelesschargingtechnology;Wirelesschargetechnology)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对手机充电的Qi方式,但中兴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式采用感应式[1]。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大部分电动汽车充电采用此方式)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目前市面上已有的无线充电装置在使用时,手机放落在充电器上没有相对的固定,从而手机在受到震动时会发生位移,且手机与充电位置的中心偏移会导致充电不稳定。为此,我们提出基于STM32的多终端智能无线充电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基于STM32的多终端智能无线充电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STM32的多终端智能无线充电器,包括设备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外壳(1)为圆形的空心板,所述设备外壳(1)的正面侧壁上开设有电源孔(2),所述设备外壳(1)的顶面中间位置开设有矩形槽(3),所述矩形槽(3)为矩形的槽,所述矩形槽(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承载板(4),所述承载板(4)为矩形的板,所述承载板(4)的两侧均设置有移动块(5),所述矩形槽(3)的两侧边中间位置均开设有滑槽(6),所述滑槽(6)为矩形的槽,所述滑槽(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杆(7);/n所述设备外壳(1)的内部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无线充电元件(8),所述承载板(4)在设备外壳(1)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挤压...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STM32的多终端智能无线充电器,包括设备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外壳(1)为圆形的空心板,所述设备外壳(1)的正面侧壁上开设有电源孔(2),所述设备外壳(1)的顶面中间位置开设有矩形槽(3),所述矩形槽(3)为矩形的槽,所述矩形槽(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承载板(4),所述承载板(4)为矩形的板,所述承载板(4)的两侧均设置有移动块(5),所述矩形槽(3)的两侧边中间位置均开设有滑槽(6),所述滑槽(6)为矩形的槽,所述滑槽(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杆(7);
所述设备外壳(1)的内部中心位置固定安装有无线充电元件(8),所述承载板(4)在设备外壳(1)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挤压支架(10),所述挤压支架(10)为矩形的框架,所述挤压支架(10)的上端表面为倾斜的面,所述连接杆(7)在设备外壳(1)内部靠近挤压支架(10)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挤压板(9),所述挤压支架(10)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大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博屹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