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路板的供电结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558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电路板的供电结构及电子设备,包括:分开设置的主板和电源板,所述电源板上的电源输入端子通过设有二极管的一条供电线与大功率负载A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的电源变压及控制模块B和电源变压及开关控制模块A均通过双向电源网络与所述电源板上的大功率负载A电气连接;所述电源板通过控制信号线与所述主板的电源变压及开关控制模块A电气连接。通过采用能在分开设置的主板与电源板之间双向供电的双向电源网络,实现以更窄的柔性扁平电缆或柔性电路板实现两板之间的供电,能降低整机成本和装配难度;通过控制信号线与电源变压及开关控制模块A,能避免电池供电时,主板上各模块的静态耗电。

Power supply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of a dual circuit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路板的供电结构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采用双电路板的电子设备的电源供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电路板的供电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在有些带电池的嵌入式电子设备设计过程中,因结构与散热等原因,需要将电源板与主板耗电部分分开布置于两块不同的PCB板,同时电池需布置在主板侧,主板及电源板上均设有大功率器件。例如智能音箱系统,由于音箱功放和CPU是最大的功率负载和热源,经常需要采用这种布置方式。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方案如图1所示,电源网络A在外部电源输入接入时从电源板向主板供电,此时电源板上大功率负载A的供电由两个二极管构成的电路提供,当外部电源输入断开时,主板向电源板的供电传输由电源网络B实现。现有技术的方案中,由于电源网络需要提供较大电流,需要使用电线传输,或者使用FFC(柔性扁平电缆)或FPC(柔性电路板)传输时占用较多的连线和连接器管脚,这样由于电源网络A和电源网络B都要采用这种方式,存在占用双份供电用硬件资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电路板布局结构及电子设备,能解决现有分开布置电源板与主板耗电部分的方案中,分别采用电源网络A和电源网络B,存在占用双份供电用硬件资源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双电路板布局结构,包括:分开设置的主板和电源板,所述电源板上的电源输入端子通过设有二极管的一条供电线与大功率负载A电气连接,所述主板上的电源变压及控制模块B和电源变压及开关控制模块A均通过双向电源网络与所述电源板上的大功率负载A电气连接;所述电源板通过控制信号线与所述主板的电源变压及开关控制模块A电气连接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采用本技术所述的双电路板布局结构。由上述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电路板布局结构及电子设备,其有益效果为:通过在主板与电源板之间设置双向电源网络为大功率负载供电,并在电源板与主板之间设置控制信号线,使双向电源网络的供电可以实现双向传输,减少分开设置的主板与电源板两块PCB板之间的电连接硬件资源,从而达到节省成本及装配难度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双电路板布局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电路板布局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的具体内容,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实施例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电路板布局结构,包括:分开设置的主板和电源板,所述电源板上的电源输入端子通过设有二极管的一条供电线与大功率负载A电气连接,所述主板上的电源变压及控制模块B和电源变压及开关控制模块A均通过双向电源网络与所述电源板上的大功率负载A电气连接;所述电源板通过控制信号线与所述主板的电源变压及开关控制模块A电气连接上述供电结构中,电源变压及开关控制模块A采用带有使能信号的芯片或者开关的电源变压及控制模块。这种电源变压及开关控制模块A能通过电源板发送的电压信号作为控制信号进行开关控制,根据控制开启或关闭。上述供电结构中,双向电源网络包括:第一供电线1、第二供电线2和共用供电线3;所述第一供电线的一端与所述主板上的电源变压及开关控制模块A电气连接;所述第二供电线的一端与所述主板上的电源变压及控制模块B电气连接,所述第二供电线上设有二极管D1;所述第一供电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供电线的另一端电气连接作为公共连接点;所述共用供电线的一端与所述公共连接点电气连接,该共用供电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板上的大功率负载A电气连接。上述结构的双向电源网络,配合带有使能信号的芯片或使用开关元件实现开关可控的电源变压及开关控制模块A,这样在电源输入端子插入时,供电由电源板经过双向电源网络供向主板,此时控制信号线提供电压信号作为控制信号使电源变压及开关控制模块A工作,供电经过该电源变压及开关控制模块A供给主板上的大功率负载B使用,在没有电源插入时,供电由主板上的电池经过电源变压及控制模块B及二极管D1供给电源板上的大功率负载A使用,此时控制信号线没有电压信号作为控制信号,则会关闭电源变压及开关控制模块A,防止主板上各模块间形成功率浪费的环路。上述结构的双向电源网络,由分离的元件和线路组成,实现在分开设置的主板与电源板之间仅用一条供电线和一条控制信号线就能实现双向供电,这种双向电源网络方便实施,也能根据不同的主板与电源板的电压、电流要求方便调整。上述供电结构中,第一供电线和第二供电线和所述第二供电线上的二极管均设置于所述主板上;所述共用供电线连接于所述电源板与所述主板之间。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内设有分开设置的主板和电源板,主板与电源板之间采用是上述的双电路板的供电结构。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具体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电路板布局结构,将设有二极管D1的第二供电线布局到主板上,这样第二供电线与第一供电线和共用供电线有机连接形成主板与电源板间的双向电源网络,在主板与电源板上,二极管D1、D2所在的两条供电线构成了电源板上大功率负载A的供电选择结构;并在电源输入端子处引出控制信号线,在主板的电源变压及开关控制模块A上采用带有使能信号的芯片或者设有开关元件增加控制功能的电源变压及控制模块,电源变压及开关控制模块A由电源输入端子引出的控制信号控制,供电路径改由双向电源网络供电。在电源适配器插入时电源由双向电源网络给主板供电,当电源适配器拔出时,电池的电流通过路径“电源变压及控制模块B->二极管D1->双向电源网络”供给电源板上的大功率负载A。为避免因设置双向电源网络在主板上的各模块之间(包括:电源及控制模块A、电源变压及控制模块B、电源管理单元及电池和二极管D1),形成电池放电向自己充电的循环,造成静态电量消耗。本技术通过设置控制信号线,使用电源输入端子处的电压信号作为控制信号对电源变压及开关控制模块A进行控制,能在电源板没有电源插入时,关闭电源变压及开关控制模块A,避免了主板上的各模块之间形成静态电量消耗的循环。并且,由于引入的控制信号不需要大电流,只需要在FFC(柔性扁平电缆)或FPC(柔性电路板)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路板的供电结构,包括:分开设置的主板和电源板,所述电源板上的电源输入端子通过设有二极管的一条供电线与大功率负载A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的电源变压及控制模块B和电源变压及开关控制模块A均通过双向电源网络与所述电源板上的大功率负载A电气连接;/n所述电源板通过控制信号线与所述主板的电源变压及开关控制模块A电气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路板的供电结构,包括:分开设置的主板和电源板,所述电源板上的电源输入端子通过设有二极管的一条供电线与大功率负载A电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的电源变压及控制模块B和电源变压及开关控制模块A均通过双向电源网络与所述电源板上的大功率负载A电气连接;
所述电源板通过控制信号线与所述主板的电源变压及开关控制模块A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路板的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变压及开关控制模块A采用带有使能信号的芯片或者开关的电源变压及控制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电路板的供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电源网络包括:第一供电线、第二供电线和共用供电线;
所述第一供电线的一端与所述主板上的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晓刚王占国李双龙王丙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枭龙防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