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下料称重装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4290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化下料称重装框设备,包括:滚筒输送线,用于传输料框;滚筒输送线上依次设有堆框机构、称重工位和顶框机构;堆框机构,用于让空料框按序通过滚筒输送线传输到称重工位处;称重工位的上方设有送料设备,用于将加工好的零件放入位于称重工位处的空料框;称重工位用于对装有零件的料框进行称重后再返回到滚筒输送线上传输至顶框机构;顶框机构,用于将称重后的料框送入无动力滚筒线处;顶框机构一侧设有无动力滚筒线,用于传输称重后的料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自动实现对空料框的传输,空料框装载零件后并进行称重,最后送入无动力滚筒线进行收集,提升了零件的生产效率和装箱产能,降低了人力成本。

A kind of automatic weighing and load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下料称重装框设备
本技术属于自动化运输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下料称重的装框设备。
技术介绍
在机械加工领域中,一些零件的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批量生产,然后再进行称重和装箱,最后再经由工人进行收集。但是在长时间的运行后发现,这样的生产模式不但工人的劳动强度高,用工人数多导致用工成本高,同时整个加工过程繁琐,装箱产能低,并且利用人工进行称重的话可能会有误差产生,严重影响了产品的整个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自动实现对加工好的零件进行称重和装箱,进而提高零件生产效率的自动化下料称重的装框设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化下料称重装框设备,包括:滚筒输送线,用于传输料框;在所述滚筒输送线上依次设有堆框机构、称重工位和顶框机构;其中,所述堆框机构,用于让空料框按序通过滚筒输送线传输到称重工位处;在所述称重工位的上方设有送料设备,用于将加工好的零件放入位于称重工位处的空料框;所述称重工位用于对装有零件的料框进行称重后再返回到滚筒输送线上传输至顶框机构;所述顶框机构,用于将称重后的料框送入无动力滚筒线处;在所述顶框机构一侧设有无动力滚筒线,用于传输称重后的料框。进一步的,所述堆框机构包括呈U型状的堆框架;在所述堆框架的开口处设有空料框限位板;所述堆框架内设有多个依次上下设置的空料框,且最底部的空料框位于滚筒输送线上;所述堆框架的内部设有夹框提升机构,用于将除底部的空料框夹紧并往上提升。进一步的,所述夹框提升机构包括相对设置在堆框架内的两个夹紧气缸;两个所述夹紧气缸设置在传送链条上,传送链条经由电机驱动将夹紧气缸进行上下传送。进一步的,所述称重工位包括阻挡机构、提框机构和称重传感器;所述阻挡机构设置在滚筒输送线内,用于将滚筒输送线传输过来的空料框进行阻挡;在所述阻挡机构的上方设有提框机构,用于将空料框提升,在所述提框机构处设有重量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阻挡机构包括阻挡传感器、阻挡气缸和阻挡板;所述阻挡传感器设置在滚筒输送线上,用于感应空料框的位置,并控制阻挡气缸;所述阻挡气缸设置在滚筒输送线的下方;所述阻挡板通过阻挡气缸可在滚筒输送线内上下移动。进一步的,所述顶框机构包括设置在滚筒输送线内的两组滚轮,所述滚轮的底部设有升降气缸;所述滚轮的上方设有位于防护罩内的顶框气缸,所述顶框气缸的前端设有可转动的推动板,用于将称重后的料框推入无动力滚筒线处。进一步的,所述无动力滚筒线由多个依次倾斜设置的传输辊构成。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方案的自动化下料称重装框设备,整体结构紧凑,可以自动实现对空料框的传输,空料框装载零件后并进行称重,最后送入无动力滚筒线进行集中收集,整个过程自动化完成,提升了零件的生产效率和装箱产能,降低了人力成本,符合企业的生产加工需求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附图3中的局部放大图;附图5为本技术的俯视图;附图6为附图5中的局部放大图;其中:滚筒输送线1、无动力滚筒线2、堆框机构3、称重工位4、顶框机构5、送料设备6、接油盘7、堆框架30、空料框限位板31、空料框32、夹紧气缸33、传送链条34、电机35、阻挡机构40、提框机构41、称重传感器42、滚轮50、顶框气缸51、推动板52、升降气缸53、防护罩5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附图1-6,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自动化下料称重装框设备,包括:滚筒输送线1,滚筒输送线1是由多个依次分布的滚筒构成,用于对料框进行直线传输;在所述滚筒输送线1上依次设有堆框机构3、称重工位4和顶框机构5,堆框机构3和顶框机构5分别位于滚筒输送线1的两端,称重工位4位于滚筒输送线1的中部;其中,所述堆框机构3用于让空料框32按序经由滚筒输送线1传输到称重工位4处;在所述称重工位4的上方设有送料设备6,送料设备6主要是用来生产各种零件,并将生产后的零件放入位于称重工位4的空料框处;所述称重工位4用于对装有零件的料框进行称重后再返回到滚筒输送线1上传输至顶框机构5;所述顶框机构5,用于将称重后的料框送入无动力滚筒线2处;在所述顶框机构7一侧设有无动力滚筒线2,用于传输称重后的料框。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堆框机构3包括呈U型状的堆框架30;在所述堆框架30的开口处设有空料框限位板31,空料框限位板31用于限制空料框32的位置;所述堆框架30内设有多个依次上下设置的空料框32,且最底部的空料框32位于滚筒输送线1上;所述堆框架30的内部设有夹框提升机构,用于将除底部的空料框32夹紧并往上提升,这样夹框提升机构将除底部的空料框32夹紧并往上提升后,最底部的空料框32就经由滚筒输送线1传输至称重工位4。其中,所述夹框提升机构包括相对设置在堆框架30内的两个夹紧气缸33;两个所述夹紧气缸33设置在传送链条34上,传送链条经34由电机35驱动将夹紧气缸33进行上下传送。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称重工位4包括阻挡机构40、提框机构41和称重传感器42;所述阻挡机构40设置在滚筒输送线1内,用于将滚筒输送线1传输过来的空料框32进行阻挡;阻挡机构40的上方设有提框机构41,用于将空料框32提升,在所述提框机构41处设有重量传感器42。所述阻挡机构40包括阻挡传感器(图中未示出)、阻挡气缸(图中未示出)和阻挡板(图中未示出);所述阻挡传感器设置在滚筒输送线1上,用于感应空料框32的位置,并控制阻挡气缸;所述阻挡气缸设置在滚筒输送线1的下方;所述阻挡板通过阻挡气缸可在滚筒输送线1内上下移动。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顶框机构5包括设置在滚筒输送线1内的两组滚轮50,所述滚轮50的底部设有升降气缸53;所述滚轮50的上方设有位于防护罩54内的顶框气缸51,所述顶框气缸51的前端设有可转动的推动板52,用于将称重后的料框推入无动力滚筒线2处。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无动力滚筒线2由多个依次倾斜设置的传输辊构成,高位的传输辊位于顶框机构5一侧,这样当顶框机构5将称重后的料框推过来后,称重后的料框由于自重自动传输到无动力滚筒线2的底部,从而将称重后的料框依次放置在无动力滚筒线2上。另外,在所述滚筒输送线1的下方还设有接油盘7,防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油水乱流。实际的工作过程如下:员工在堆框机构3处上完空料框32后,最底部的空料框32位于滚筒输送线1上,夹紧气缸33将底部第二个空料框32夹紧,并由电机35带动传送链条34提升除底层外所有空料框32,滚筒输送线1将最底部的空料框32送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下料称重装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滚筒输送线,用于传输料框;/n在所述滚筒输送线上依次设有堆框机构、称重工位和顶框机构;其中,/n所述堆框机构,用于让空料框按序通过滚筒输送线传输到称重工位处;/n在所述称重工位的上方设有送料设备,用于将加工好的零件放入位于称重工位处的空料框;所述称重工位用于对装有零件的料框进行称重后再返回到滚筒输送线上传输至顶框机构;/n所述顶框机构,用于将称重后的料框送入无动力滚筒线处;/n在所述顶框机构一侧设有无动力滚筒线,用于传输称重后的料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下料称重装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滚筒输送线,用于传输料框;
在所述滚筒输送线上依次设有堆框机构、称重工位和顶框机构;其中,
所述堆框机构,用于让空料框按序通过滚筒输送线传输到称重工位处;
在所述称重工位的上方设有送料设备,用于将加工好的零件放入位于称重工位处的空料框;所述称重工位用于对装有零件的料框进行称重后再返回到滚筒输送线上传输至顶框机构;
所述顶框机构,用于将称重后的料框送入无动力滚筒线处;
在所述顶框机构一侧设有无动力滚筒线,用于传输称重后的料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下料称重装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堆框机构包括呈U型状的堆框架;在所述堆框架的开口处设有空料框限位板;所述堆框架内设有多个依次上下设置的空料框,且最底部的空料框位于滚筒输送线上;所述堆框架的内部设有夹框提升机构,用于将除底部的空料框夹紧并往上提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下料称重装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框提升机构包括相对设置在堆框架内的两个夹紧气缸;两个所述夹紧气缸设置在传送链条上,传送链条经由电机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燕樊剑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爱迪亚自动化送料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