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多重防护装置的无人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84068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8: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备多重防护装置的无人机,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所述具备多重防护装置的无人机包括多个缓冲吸能装置、气囊装置和降落伞装置,每个旋翼与机身的连接处均设有缓冲吸能装置,缓冲吸能装置内设有若干缓冲吸能中空结构,且其两端分别与旋翼和机身连接,缓冲吸能装置被配置为当无人机受冲击时首先发生变形,气囊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气囊和充气结构,充气结构被配置为对气囊充气,以使气囊膨胀并包裹无人机的任务设备,降落伞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伞包和开伞结构,开伞结构被配置为弹射伞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降落伞装置、气囊装置和缓冲吸能装置三重防护装置,对无人机进行多阶段多方面的保护,安全性高。

A UAV with multiple protective devi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多重防护装置的无人机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尤其涉及一种具备多重防护装置的无人机。
技术介绍
无人机是一种新型的飞行器,其携带一些专业设备后可以执行一些特殊作业。多旋翼无人机因其应用广泛的特性,使用中难免会发生故障及意外,需要针对性地对其加以保护,以减少损失。现有多旋翼无人机的安全防护装置单一,功能及安全防护效果有限,且体积重量大。例如,现有气囊和降落伞的激发装置均为火工品,需要专门火工品运输车进行运输,携带和装配均不方便;火工品燃烧后产生的气体温度高,容易损伤设备,且需热量消散之后才可拆卸设备,操作不方便。进一步地,降落伞最多能够使无人机的速度降至5-6m/s,落地速度仍较快,仍会对结构和设备造成较大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多重防护装置的无人机,安全防护效果好,能够对无人机进行较好的保护。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备多重防护装置的无人机,包括多个缓冲吸能装置、气囊装置和降落伞装置,每个旋翼与机身的连接处均设有所述缓冲吸能装置,所述缓冲吸能装置内设有若干缓冲吸能中空结构,所述缓冲吸能装置两端分别与所述旋翼和所述机身连接,所述缓冲吸能装置被配置为当无人机受冲击时首先发生变形,所述气囊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气囊和充气结构,所述充气结构被配置为对所述气囊充气,以使所述气囊膨胀并包裹无人机的任务设备,所述降落伞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伞包和开伞结构,所述开伞结构被配置为弹射所述伞包。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吸能装置包括缓冲吸能结构,所述缓冲吸能结构包括基体,于所述基体上,沿所述基体的第一方向开设有若干第一贯穿孔,沿所述基体的第二方向开设有若干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和相应的所述第二贯穿孔交叉,形成所述缓冲吸能中空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一贯穿孔和所述第二贯穿孔均为六棱柱孔,且两者的横截面积相同,所述第二贯穿孔垂直穿过与之对应的第一贯穿孔的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第二贯穿孔的轴线和与之对应的第一贯穿孔的轴线相交。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吸能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缓冲吸能结构填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旋翼和所述机身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与所述缓冲吸能结构采用3D打印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充气结构包括气瓶和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被配置为打开所述气瓶,以使所述气瓶内的高压气体进入所述气囊。进一步地,所述触发组件包括驱动机构和顶针,所述驱动机构被配置为驱动所述顶针刺穿所述气瓶,实现高压气体排出。进一步地,所述开伞结构为充气装置,所述开伞结构能够通过充气弹射所述伞包。进一步地,所述降落伞装置包括伞舱和伞舱盖,所述伞舱固定于所述机身上,所述伞舱盖连接于所述伞舱上,所述伞舱、所述伞舱盖和所述机身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开伞结构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进一步地,所述降落伞装置和所述气囊装置分设于所述机身的相对的两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具备多重防护装置的无人机中,若无人机发生意外,首先触发降落伞装置打开,弹射伞包,以降低无人机下落速度,但降落伞装置的缓冲作用有限,无人机下落速度仍较快,降落触地时仍有可观的冲击能量,当无人机下落至距地面一定高度(如10m)时,进一步触发气囊装置打开,气囊膨胀并包裹无人机的任务设备,以在落地时对任务设备进行保护,同时连接于旋翼与机身之间的缓冲吸能装置,首先发生变形,由于若干缓冲吸能中空结构的存在,有效增加了缓冲吸能装置的断裂面积,变形量大,变形时间长,通过自身吸能溃缩,吸收大部分冲击能量,降低旋翼、机身及整个设备所承受的冲击能量。本技术提供的无人机具有降落伞装置、气囊装置和缓冲吸能装置三重防护装置,对无人机进行多阶段多方面的保护,安全性高。进一步地,缓冲吸能结构包括基体,沿基体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分别开设有贯穿基体的若干第一贯穿孔和若干第二贯穿孔,第二贯穿孔和第一贯穿孔相互交叉贯穿,从而在基体内形成多个形状相同或不同的缓冲吸能中空结构,有效减轻结构重量,在保证旋翼与机身的连接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增加基体的内表面积,在受到落地冲击时,自身吸能溃缩,变形时间长,吸收大部分的冲击能量,防护效果显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备多重防护装置的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吸能结构的轴测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吸能结构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囊装置(气囊未充气)与任务设备的装配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囊装置(气囊充气)与任务设备的装配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囊装置(气囊未充气)的局部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囊装置(气囊充气)的局部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顶针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降落伞装置(未开伞)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缓冲吸能装置;1-壳体;2-缓冲吸能结构;21-基体;22-第一贯穿孔;23-第二贯穿孔;20-气囊装置;3-气囊;4-充气结构;41-气瓶;42-触发组件;43-安装座;44-密闭盒;45-气体管道;411-过渡部;421-驱动机构;4211-驱动件;4212-凸轮;422-顶针;4221-针头;4222-密封圈;30-降落伞装置;5-开伞结构;6-伞舱;7-伞舱盖;40-旋翼;50-机身;60-任务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多重防护装置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缓冲吸能装置(10)、气囊装置(20)和降落伞装置(30),每个旋翼(40)与机身(50)的连接处均设有所述缓冲吸能装置(10),所述缓冲吸能装置(10)内设有若干缓冲吸能中空结构,所述缓冲吸能装置(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旋翼(40)和所述机身(50)连接,所述缓冲吸能装置(10)被配置为当无人机受冲击时首先发生变形,所述气囊装置(20)包括至少一个气囊(3)和充气结构(4),所述充气结构(4)被配置为对所述气囊(3)充气,以使所述气囊(3)膨胀并包裹无人机的任务设备(60),所述降落伞装置(30)包括至少一个伞包和开伞结构(5),所述开伞结构(5)被配置为弹射所述伞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多重防护装置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缓冲吸能装置(10)、气囊装置(20)和降落伞装置(30),每个旋翼(40)与机身(50)的连接处均设有所述缓冲吸能装置(10),所述缓冲吸能装置(10)内设有若干缓冲吸能中空结构,所述缓冲吸能装置(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旋翼(40)和所述机身(50)连接,所述缓冲吸能装置(10)被配置为当无人机受冲击时首先发生变形,所述气囊装置(20)包括至少一个气囊(3)和充气结构(4),所述充气结构(4)被配置为对所述气囊(3)充气,以使所述气囊(3)膨胀并包裹无人机的任务设备(60),所述降落伞装置(30)包括至少一个伞包和开伞结构(5),所述开伞结构(5)被配置为弹射所述伞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多重防护装置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吸能装置(10)包括缓冲吸能结构(2),所述缓冲吸能结构(2)包括基体(21),于所述基体(21)上,沿所述基体(21)的第一方向开设有若干第一贯穿孔(22),沿所述基体(21)的第二方向开设有若干第二贯穿孔(23),所述第一贯穿孔(22)和相应的所述第二贯穿孔(23)交叉,形成所述缓冲吸能中空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多重防护装置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一贯穿孔(22)和所述第二贯穿孔(23)均为六棱柱孔,且两者的横截面积相同,所述第二贯穿孔(23)垂直穿过与之对应的第一贯穿孔(22)的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第二贯穿孔(23)的轴线和与之对应的第一贯穿孔(22)的轴线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多重防护装置的无人机,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未龙王刚毅范亮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煜邦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