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370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8:03
一种电源插头,包括导电模组、插脚、转接端子和电路板。所述导电模组包括注塑成型的绝缘本体以及在注塑过程中与绝缘本体形成固持的接触端子。所述接触端子具有自绝缘本体一侧伸出于绝缘本体外而能够与插脚连接的尾部以及自绝缘本体另一侧伸出于绝缘本体外而与转接端子对接的接触部,所述转接端子和电路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源插头在使用时,结构更稳固,损坏后方便组装,易于更换,从而具有低成本、高强度、高安全性、组装简单等优点。

The power plu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插头
本技术涉及手机等产品的电子周边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源插头。
技术介绍
电源插头对于手机等电子产品至关重要。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发展,手机的电量消耗得很快,基本上要每天充电。对于年轻消费者而言,上班或出差或旅游的途中,为避免手机没电随时关机的烦恼,随身携带一个电源插头很有必要。现有的电源插头中,包括壳体及一端铰接于壳体内而另一端伸出壳体并可绕其铰接端旋转进而收拢或展开的插脚,所述壳体内对应于所述插脚上方设置有在插脚展开时与插脚接触导电的弹片。所述弹片包括用以固定至壳体上的连接臂及自连接臂靠近于插脚一端朝向插脚方向依次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弯折部及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朝向所述插脚一侧面构成与所述插脚接触导电的接触面。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铰接座,所述插脚通过一转轴铰接于铰接座上。所述铰接座包括自壳体底壁朝向壳体内部延伸形成的第一固定座及设置于第一固定座上方且与第一固定座匹配对接的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对应于所述弹片的连接臂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弹片通过第二固定座紧固于壳体内。故,现有电源插头中的弹片是组装至壳体上的,组装过程繁琐,结构复杂,且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模组、插脚(3)、转接端子(4)和电路板(5),所述导电模组包括注塑成型的绝缘本体(1)以及在注塑过程中与绝缘本体(1)形成固持的接触端子(2),所述接触端子(2)具有自绝缘本体(1)一侧伸出于绝缘本体(1)外而能够与插脚(3)连接的尾部(21)以及自绝缘本体(1)另一侧伸出于绝缘本体(1)外而与转接端子(4)对接的接触部(22),所述转接端子(4)和电路板(5)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模组、插脚(3)、转接端子(4)和电路板(5),所述导电模组包括注塑成型的绝缘本体(1)以及在注塑过程中与绝缘本体(1)形成固持的接触端子(2),所述接触端子(2)具有自绝缘本体(1)一侧伸出于绝缘本体(1)外而能够与插脚(3)连接的尾部(21)以及自绝缘本体(1)另一侧伸出于绝缘本体(1)外而与转接端子(4)对接的接触部(22),所述转接端子(4)和电路板(5)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壁(61)和侧壁(62)从而围设形成收容空间(60)的壳体(6),所述侧壁(62)朝向收容空间(60)内延伸有扣持部(621),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凸部(11),所述扣持部(621)与凸部(11)配合而将绝缘本体(1)卡设定位于壳体(6)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22)包括第一接触臂(221)、第二接触臂(222)以及连接于第一接触臂(221)、第二接触臂(222)之间的连接臂(223),所述第一接触臂(221)、连接臂(223)以及第二接触臂(222)形成U形的收容腔(220),所述转接端子(4)具有基部(41)、自基部(41)向下延伸的对接部(42)以及自基部(41)向下与对接部(42)同向延伸的固持部(43),所述对接部(42)嵌入所述收容腔(220)而与所述接触部(22)常时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42)包括自基部(41)弯折延伸的第三接触臂(421)以及自第三接触臂(4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云范敏范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讯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