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卡车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83125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转向助力领域,公开了中型卡车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中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内一体成型有隔壁,隔壁将第一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一安装室和另一侧第二安装室,隔壁上设置有用于螺杆从第二安装室穿入至第一安装室的安装通道,蜗轮与螺杆同轴设置带动螺杆同步转动;传感器转子安装在螺杆位于第一安装室的端部,螺杆的端部端面开设有插接孔,插接孔内固定插接有扭杆,扭杆的外部固定套接有输入轴,输入轴的外部固定套设有传感器定子,传感器定子和传感器转子配合使用用于检测传感器定子与传感器转子的角位移。该转向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传动更加稳定。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and vehicle for medium tru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型卡车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总质量为6吨到8吨的中型卡车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了中型卡车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非独立悬挂的商用车将陆续采用循环球式电动转向装置,该装置有蜗轮蜗杆和循环球两级减速机构,电动机通过此两级减速,将方向盘手力放大,从而起到助力效果。原装置采用分体式结构,分蜗轮蜗杆减速部分和循环球减速部分,再通过螺栓或调整螺母将两个减速机构的壳体连接一体,这样会使装置体积加大、重量变沉并且轴系定位不准确,装配时需要调整间隙,从而影响装配效率和效果。另外,一根循环球螺杆上要安装螺母、轴承、蜗轮和传感器,彼此都需要很高的定位精度,而蜗杆安装在壳体上,如果壳体不是一个整体,不是一次装夹加工成型,而是通过装配时再调整间隙,很难确保装配精度,从而降低产品品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非常具有实用性。中国专利2018214061428提供一种一体化壳体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的壳体能够进行一体化安装设计,但是该设计在适用到中型卡车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安装架整体尺寸过大,会产生一定的震动,而且该转向机构所需要承受的扭矩较大,传统结构的零部件很难满足要求,同时传统的电动机和控制器分开设置占用了较大空间,不便于集成化的发展。本技术涉及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适用于总质量6到8吨的中型卡车的动力转向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根据现有电动助力转向装置所需要的扭矩较大,需要可靠的支撑等优点,提供了中型卡车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及汽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中型卡车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为一体化成型壳体,蜗轮蜗杆组件,蜗轮蜗杆组件包括蜗轮和蜗杆;蜗轮蜗杆组件安装在壳体内为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一级减速机构;循环球减速组件,循环球减速组件包括循环球螺母和与循环球螺母配合的螺杆;循环球减速组件安装在壳体内为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二级减速机构;齿扇组件,齿扇组件包括齿扇,齿扇与循环球螺母啮合;齿扇组件安装在壳体内为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输出机构;蜗轮蜗杆组件与循环球减速组件配合带动循环球减速组件运转实现二级减速,循环球减速组件与齿扇配合带动齿扇运转实现扭矩的输出;壳体包括用于安装循环球减速组件的第一壳体和用于安装蜗杆的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一体成型,第一壳体内一体成型有隔壁,隔壁将第一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一侧用于安装蜗轮的第一安装室和另一侧用于安装循环球减速组件的第二安装室,隔壁上设置有用于螺杆从第二安装室穿入至第一安装室的安装通道,蜗轮与螺杆同轴设置带动螺杆同步转动;还包括传感器组件,传感器组件包括传感器转子和传感器定子,传感器转子安装在螺杆位于第一安装室的端部,螺杆的端部端面开设有插接孔,插接孔内固定插接有扭杆,扭杆的外部固定套接有输入轴,输入轴的外部固定套设有传感器定子,传感器定子和传感器转子配合使用用于检测传感器定子与传感器转子的角位移。作为优选,第二壳体的开口处装配有电机组件,电机组件包括电机本体和控制器,电机本体和控制器为集成化设计,电机本体的输出轴与蜗杆通过联轴器连接。作为优选,控制器与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作为优选,隔壁位于第二安装室侧的端面上开设有与安装通道同轴线设置的第一轴承室,第一轴承室内装配有第一轴承。作为优选,第一轴承为角接触轴承。作为优选,隔壁位于第一安装室侧的端面上开设有与安装通道同轴线设置的油封槽,油封槽内设有油封组件。作为优选,蜗轮杆的减速比为24至26;循环球减速比为23至25。作为优选,安装架安装在第一壳体上的齿扇安装口周围,安装架包括第一安装耳和第二安装耳,第一安装耳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支臂部和水平设置第一安装部;第一支臂部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第一安装部上开设有固定孔,第二安装耳包括沿齿扇安装口部分边沿延伸的支撑板和与支撑板一体成型的水平的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上开设有三个固定孔且不位于同一直线上。作为优选,螺杆上过盈配合有安装套,传感器转子焊接在安装套上。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在壳体内部铸造出一个内壁,将涡轮蜗杆减速机构和循环球减速机构分开,在一个壳体的两侧布置循环球减速机构室和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室,利用机械设备一次装夹加工,保证铸造内壁上的螺杆轴承座位置和壳体上的蜗杆的轴承座位置精度,从而确保涡轮蜗杆轴系和循环球螺杆螺母轴系的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不需要去进行间隙调整,确保了装配的精度和装配的效率。电机和控制器做成一个部件,减少了总成的空间尺寸以及零部件的优化,而且简化了安装程序,同时对扭杆轴系进行设计,保证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同时节约空间,而且传感器安装方便。同时对安装架的结构进行设计,舍弃了传统的散射型的安装架,减小了安装架的尺寸跨度,使助力装置安装在车辆上时更加稳定,而且两个安装座一个设计为臂状,另一个设计为板状,强度更高,安装也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图1循环球减速组件与蜗杆的内部装配图;图3是蜗轮蜗杆的内部装配图;图4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中的附图标记对应以下技术名称: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隔壁、4—第一安装室、5—第二安装室、8—第三壳体、9—第四壳体、14—安装通道、18—蜗轮、19—蜗杆、20—螺杆、21—循环球螺母、22—齿扇、24—油封组件、25—第一轴承、26—第二轴承座、27—定子、28—转子、29—输入轴、30—安装套、31—摇臂、40—电机、41—固定孔、42—蜗轮盖、45—联轴器、46—插接孔、47—扭杆、48—安装架、49—第一安装耳、60—第二安装耳、61—第一支臂部、62—第一安装部、63—支撑板、64—第二安装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中型卡车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为一体化成型壳体,蜗轮蜗杆组件,蜗轮蜗杆组件包括蜗轮18和蜗杆19;蜗轮蜗杆组件安装在壳体内为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一级减速机构;循环球减速组件,循环球减速组件包括循环球螺母21和与循环球螺母21配合的螺杆20;循环球减速组件安装在壳体内为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二级减速机构;齿扇组件,齿扇组件包括齿扇22,齿扇22与循环球螺母21啮合;齿扇组件安装在壳体内为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输出机构;蜗轮蜗杆组件与循环球减速组件配合带动循环球减速组件运转实现二级减速,循环球减速组件与齿扇22配合带动齿扇22运转实现扭矩的输出;壳体包括用于安装循环球减速组件的第一壳体1和用于安装蜗杆19的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一体成型,第一壳体1内一体成型有隔壁3,隔壁3将第一壳体1内的空间分隔成一侧用于安装蜗轮18的第一安装室4和另一侧用于安装循环球减速组件的第二安装室5,隔壁3上设置有用于螺杆20从第二安装室5穿入至第一安装室4的安装通道14,蜗轮18与螺杆20同轴设置带动螺杆20同步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中型卡车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壳体为一体化成型壳体,/n蜗轮蜗杆组件,蜗轮蜗杆组件包括蜗轮(18)和蜗杆(19);蜗轮蜗杆组件安装在壳体内为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一级减速机构;/n循环球减速组件,循环球减速组件包括循环球螺母(21)和与循环球螺母(21)配合的螺杆(20);循环球减速组件安装在壳体内为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二级减速机构;/n齿扇组件,齿扇组件包括齿扇(22),齿扇(22)与循环球螺母(21)啮合;齿扇组件安装在壳体内为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输出机构;/n蜗轮蜗杆组件与循环球减速组件配合带动循环球减速组件运转实现二级减速,循环球减速组件与齿扇(22)配合带动齿扇(22)运转实现扭矩的输出;/n壳体包括用于安装循环球减速组件的第一壳体(1)和用于安装蜗杆(19)的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一体成型,第一壳体(1)内一体成型有隔壁(3),隔壁(3)将第一壳体(1)内的空间分隔成一侧用于安装蜗轮(18)的第一安装室(4)和另一侧用于安装循环球减速组件的第二安装室(5),隔壁(3)上设置有用于螺杆(20)从第二安装室(5)穿入至第一安装室(4)的安装通道(14),蜗轮(18)与螺杆(20)同轴设置带动螺杆(20)同步转动;/n还包括传感器组件,传感器组件包括传感器转子(28)和传感器定子(27),传感器转子(28)安装在螺杆(20)位于第一安装室(4)的端部,螺杆(20)的端部端面开设有插接孔(46),插接孔(46)内固定插接有扭杆(47),扭杆(47)的外部固定套接有输入轴(29),输入轴(29)的外部固定套设有传感器定子(27),传感器定子(27)和传感器转子(28)配合使用用于检测传感器定子(27)与传感器转子(28)的角位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中型卡车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壳体为一体化成型壳体,
蜗轮蜗杆组件,蜗轮蜗杆组件包括蜗轮(18)和蜗杆(19);蜗轮蜗杆组件安装在壳体内为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一级减速机构;
循环球减速组件,循环球减速组件包括循环球螺母(21)和与循环球螺母(21)配合的螺杆(20);循环球减速组件安装在壳体内为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二级减速机构;
齿扇组件,齿扇组件包括齿扇(22),齿扇(22)与循环球螺母(21)啮合;齿扇组件安装在壳体内为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输出机构;
蜗轮蜗杆组件与循环球减速组件配合带动循环球减速组件运转实现二级减速,循环球减速组件与齿扇(22)配合带动齿扇(22)运转实现扭矩的输出;
壳体包括用于安装循环球减速组件的第一壳体(1)和用于安装蜗杆(19)的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一体成型,第一壳体(1)内一体成型有隔壁(3),隔壁(3)将第一壳体(1)内的空间分隔成一侧用于安装蜗轮(18)的第一安装室(4)和另一侧用于安装循环球减速组件的第二安装室(5),隔壁(3)上设置有用于螺杆(20)从第二安装室(5)穿入至第一安装室(4)的安装通道(14),蜗轮(18)与螺杆(20)同轴设置带动螺杆(20)同步转动;
还包括传感器组件,传感器组件包括传感器转子(28)和传感器定子(27),传感器转子(28)安装在螺杆(20)位于第一安装室(4)的端部,螺杆(20)的端部端面开设有插接孔(46),插接孔(46)内固定插接有扭杆(47),扭杆(47)的外部固定套接有输入轴(29),输入轴(29)的外部固定套设有传感器定子(27),传感器定子(27)和传感器转子(28)配合使用用于检测传感器定子(27)与传感器转子(28)的角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型卡车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2)的开口处装配有电机(40)组件,电机(40)组件包括电机(40)本体和控制器,电机(40)本体和控制器为集成化设计,电机(40)本体的输出轴与蜗杆(19)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张春雷陈仲尧张军成常相要洪小江鲍柯章炬辉华佳焕吴林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安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