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柔韧轻型传感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082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高柔韧轻型传感电缆,涉及电缆领域,该缆芯由多根绝缘线芯绞合而成,其绝缘线芯是由导体、隔离带及挤包在隔离带外的绝缘层构成,其导体是由铜丝及芳纶丝组成;其缆芯空隙处设有填充,缆芯外设置有二道金属屏蔽层;所述的金属屏蔽层由铝箔屏蔽带、纳米铝合金丝编织层组合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高柔软强韧、轻型特性,在有效保证信号稳定传输的同时,也具有优异的使用便利及安全性和较高的使用寿命,且在燃烧时仅产生少量低烟无毒的气体,属于环保型电缆。

A light sensor cable with high flexi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柔韧轻型传感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缆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高柔韧轻型传感电缆。
技术介绍
传感技术是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随着高精密仪器仪表对各种光电传感、传感报警器的新需求,这对配套用传感电缆的使用特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上的配套用传感电缆,其结构通常为铜导体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结构,如此传统电缆会存在“强韧性不足易被拉断开裂、较硬较重不便于安装及信号传输不稳定”等缺陷,显然这种电缆已不能满足一些场所需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柔韧轻型传感电缆,针对电缆的结构材料进行设计,提高电缆柔软度、强韧性和轻便性;本技术的电缆在有效保证信号稳定传输的同时,也具有优异的使用便利及安全性和较高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柔韧轻型传感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电缆由内至外依次为导体、隔离带、绝缘层、填充、铝箔屏蔽带、铝合金丝编织层;所述的导体、隔离带、绝缘层构成传感电缆的绝缘线芯,所述的绝缘线芯由导体外层一次性纵包隔离带,之后在隔离带外挤包绝缘层形成的整体式结构;所述的传感电缆的缆芯由若干根绝缘线芯绞合而成;所述的导体包括铜丝及芳纶丝;所述的铝箔屏蔽带、铝合金丝编织层构成金属屏蔽层;所述的金属屏蔽层中编织用的铝合金丝,其碳纳米管在铝基体中进行熔炼并呈均匀弥散分布。进一步,所述的导体的铜丝采用第六种多根铜丝束合且束丝时节径比小于16;所述的芳纶丝作为抗拉加强元件,且在铜丝束合过程中加入芳纶丝。进一步,所述的导体中采用28根单丝直径为0.145mm的铜丝束合结构。进一步,所述的隔离带采用PP隔离带;所述的绝缘层采用聚乙烯绝缘层。进一步,所述的PP隔离带的厚度为0.015mm,隔离带外的聚乙烯绝缘层的邵氏硬度为43A。进一步,所述的铝箔屏蔽带厚度为0.03mm;所述的铝合金丝编织层为碳纳米管改性铝合金丝编织层。进一步,所述的填充为柔性撕裂网绳填充,所述的柔性撕裂网绳填充在绝缘线芯空隙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结构材料上的设计能确保优异的综合集约型效果,在有效地保证信号的高度稳定传输的同时,也具有优异的使用便利及安全性和较高的使用寿命;与传统电缆燃烧时释放出的大量含卤有毒气体和浓烟相比,该产品燃烧时仅产生少量低烟无毒的气体,属于环保型产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高柔韧轻型传感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导体,2-隔离带,3-绝缘层,4-填充,5-铝箔屏蔽带,6-碳纳米管改性铝合金丝编织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列举实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指出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高柔韧轻型传感电缆,所述的缆芯由多根绝缘线芯绞合而成,其绝缘线芯是由导体1、隔离带2及挤包在隔离带2外的绝缘层3构成。本技术的导体1是由铜丝及芳纶丝组成;其缆芯空隙处设有填充4,为柔性撕裂网绳填充,缆芯外设置有金属屏蔽层;所述的金属屏蔽层由铝箔屏蔽带5、碳纳米管改性铝合金丝层6编织而成。本技术的导体1采用第六种多根细软铜丝束合且束丝时节径比小于16,且考虑到在使用过程中导体除承担电缆自身重量外,还需承担移动过程中外力作用,如此需在束丝过程中额外加入多根本身强度且柔软度极高的芳纶丝作为抗拉加强元件。正常使用时由于芳纶丝本身伸率系数也比铜丝小,电缆导体受外力拉伸时由此能确保其主要由芳纶丝来承担机械拉力以此使铜丝避免了受拉延伸较多甚至被拉细拉断;再者由于芳纶丝十分光滑及具有极小的摩擦系数,其在多根细软铜线中会进一步使铜丝间起到类似润滑效果从而保障导体弯曲时能更好地进行滑移及具备更高的柔软度。另外考虑到绝缘若嵌入导体中会降低电缆使用过程中导体受力弯曲变形时铜线间的移动自由度及绝缘需满足易于剥离之要求,因此需在导体1外采用隔离带2,考虑到绕包型包带会使导体的柔软性变差,本技术产品采用的是较薄的耐高温PP隔离带,同时在比重较小且电性能的低密度聚乙烯绝缘挤出阶段纵包在导体上一次性完成即可。即是说,绝缘线芯是由导体及纵包在导体外的PP隔离带及挤包在隔离带外的软性低密度聚乙烯绝缘层构成。其导体是由铜丝及芳纶丝组成,导体外采用隔离带及软性低密度聚乙烯。作为最佳,本技术的导体1优先采用具有28根单丝直径为0.145mm的高导电性细铜丝束合结构,PP隔离带厚度为0.015mm,隔离带外的软性低密度聚乙烯的邵氏硬度为43A。再者,在屏蔽层设计方面,考虑到与铁和铜材料相比,铝基材料比重明显较小且因其铝表面会形成一层薄的钝化膜阻止材料进一步氧化导致耐腐蚀性较好,因此在一些节能或轻量化的应用场合,其具有显著优势。而本技术产品所述的金属屏蔽层由铝箔屏蔽带5、碳纳米管改性铝合金丝编织而成,考虑到碳纳米管是一种由石墨片卷绕而成的直径仅有纳米级别的一维管材,其微小的“身体”里蕴藏的是大能量,将这些“小东西”融入铝合金材料中,如同混凝土中的钢筋一般,能使铝合金的强度显著提升,因此本技术在确保其屏蔽效果的同时额外也具有优异的柔韧及轻便特性。作为最佳,铝箔屏蔽带厚度优选为0.03mm,其编织用的铝合金丝,其碳纳米管在铝基体中进行熔炼并呈均匀弥散分布。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柔韧轻型传感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电缆由内至外依次为导体(1)、隔离带(2)、绝缘层(3)、填充(4)、铝箔屏蔽带(5)、碳纳米管改性铝合金丝编织层(6);所述的导体(1)、隔离带(2)、绝缘层(3)构成传感电缆的绝缘线芯,所述的绝缘线芯由导体(1)外层一次性纵包隔离带(2),之后在隔离带(2)外挤包绝缘层(3)形成的整体式结构;所述的传感电缆的缆芯由若干根绝缘线芯绞合而成;所述的导体(1)包括铜丝及芳纶丝;所述的铝箔屏蔽带(5)、碳纳米管改性铝合金丝编织层(6)构成金属屏蔽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柔韧轻型传感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感电缆由内至外依次为导体(1)、隔离带(2)、绝缘层(3)、填充(4)、铝箔屏蔽带(5)、碳纳米管改性铝合金丝编织层(6);所述的导体(1)、隔离带(2)、绝缘层(3)构成传感电缆的绝缘线芯,所述的绝缘线芯由导体(1)外层一次性纵包隔离带(2),之后在隔离带(2)外挤包绝缘层(3)形成的整体式结构;所述的传感电缆的缆芯由若干根绝缘线芯绞合而成;所述的导体(1)包括铜丝及芳纶丝;所述的铝箔屏蔽带(5)、碳纳米管改性铝合金丝编织层(6)构成金属屏蔽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柔韧轻型传感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体(1)的铜丝采用第六种多根铜丝束合且束丝时节径比小于16;所述的芳纶丝作为抗拉加强元件,且在铜丝束合过程中加入芳纶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斌张林锐余慧丽华健华洪彬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华美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