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忠强专利>正文

一种棒状警航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032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输电线路标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棒状警航器,包括棒状套管、传动组件、动能转化装置和电缆夹具,传动组件包括扇叶和传动轴,传动轴套设于棒状套管内且与棒状套管同轴设置,扇叶固定于传动轴的下端,动能转化装置连接于传动轴的上端,电缆夹具与动能转化装置连接,其中,扇叶与电缆夹具相对转动;棒状套管的管壁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于管壁的安装槽,安装槽嵌设有发光单元,发光单元与动能转化装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助于减小架空线缆的负载方便施工人员携带到高空进行安装,提高警航器安装的效率;另一方面,利用了高空的风能资源,节能环保,成本低;此外,实现了360度警示效果。

A rod-shaped warning aircr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棒状警航器
本技术涉及输电线路标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棒状警航器。
技术介绍
高压输配电线路的杆塔高度最高已达到110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低空飞行开放,各类飞行器数量越来越多,使用频率越来高,在农业、观光、摄影等诸多方面低空飞行活动也越来越活跃。低空飞行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安全问题,例如,有的电缆跨江、跨海空中架线,如果没有适当的标识来提醒飞行器驾驶员和船舶驾驶员电力线路所在的位置、所处的高度,将严重影响飞行器和船舶安全以及正常电力供应。目前,国内外电力输送网的解决方案就是在高压输电线的防雷缆上等距安装航空警示球,即警航器。而现有的警航器一般是采用预绞丝线夹将其固定安装在防雷缆上,且需要将警示球上的发光单元电连接到电网的电缆上,容易影响电缆电力的传输;且现有技术中的警示球体积较大,一方面,在高空中受到强风容易导致架空线缆受力较大,另一方面,高中作业时施工人员需要环抱警示球,影响安装的效率。另外,警示球的表面积较大,需要在警示球的多个位置设置发光单元,导致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有助于利用风能资源,节能环保,提高安装的安全性,且减小体积,方便施工安装,并实现360度警示效果的一种棒状警航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棒状警航器,包括棒状套管、传动组件、动能转化装置和电缆夹具,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扇叶和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套设于棒状套管内且与棒状套管同轴设置,所述扇叶固定于传动轴的下端,所述动能转化装置连接于传动轴的上端用于将扇叶传递的动能转化成电能,所述电缆夹具与动能转化装置连接,其中,所述扇叶与电缆夹具相对转动;所述棒状套管的管壁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于管壁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嵌设有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与动能转化装置电连接。可选的,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与棒状套管转动连接。可选的,所述发光单元为LED灯,所述LED灯与动能转化装置电连接。可选的,还包括感应控制组件,所述感应控制组件包括物体感应器和PLC控制单元,所述物体感应器通过PLC控制单元与发光单元电性连接。可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棒状套管内并靠近下端位置的蓄电池,所述发光单元、蓄电池和动能转化装置依次电连接。可选的,所述动能转化装置包括转子和定子,所述转子与传动轴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定子与电缆夹具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转子与定子相对转动。可选的,所述电缆夹具包括弹性件、左边夹、连接架和右边夹,所述左边夹和右边夹均转动连接于连接架且对称布置,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左边夹和右边夹连接。可选的,所述左边夹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右边夹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电缆的容纳腔。可选的,所述左边夹和右边夹均设有用于握持的手柄。可选的,所述棒状套管表面涂覆有荧光材料层并设有警示标识。实施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棒状套管,使警航器在高中环境中受到强风吹动时将气流向两侧分流,从而减少警航器面对强风的阻力,减小架空线缆的负载;且棒状套管体积较小,方便施工人员携带到高空进行安装,提高警航器安装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设置传动组件和动能转化装置,当警航器在高空中受到强风吹动时,扇叶在强风吹动下转动的同时,带动传动轴转动,将动能传递到动能转化装置,实现动能转化为电能,并供能发光单元,实现发光单元发光警示位置,通过发光单元提高了警示效果的同时,无需与架空线缆电连接,避免对架空线缆的稳定电力传输造成影响,且利用了高空的风能资源,节能环保,成本低;此外,均匀开设于棒状套管管壁的安装槽,使发光单元在棒状套管的表面均匀分布,从而保证360度能观测到发光单元,实现360度警示效果,且棒状套管的管壁面积较小,所需布置的发光单元数量较少,有助于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电缆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的电路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1、棒状套管,2、传动组件,21、扇叶,22、传动轴,23、轴承,3、动能转化装置,4、电缆夹具,41、弹性件,42、左边夹,421、第一凹槽,43、连接架,44、右边夹,441、第二凹槽,45、手柄,5、发光单元,6、物体感应器,7、PLC控制单元,8、蓄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参考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棒状警航器,包括棒状套管1、传动组件2、动能转化装置3和电缆夹具4,传动组件2包括扇叶21和传动轴22,传动轴22套设于棒状套管1内且与棒状套管1同轴设置,扇叶21固定于传动轴22的下端,动能转化装置3连接于传动轴22的上端用于将扇叶21传递的动能转化成电能,电缆夹具4与动能转化装置3连接,其中,扇叶21与电缆夹具4相对转动;棒状套管1的管壁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于管壁的安装槽,安装槽嵌设有发光单元5,发光单元5与动能转化装置3电连接。本技术通过设置棒状套管1,使警航器在高中环境中受到强风吹动时将气流向两侧分流,从而减少警航器面对强风的阻力,减小架空线缆的负载;且棒状套管1体积较小,方便施工人员携带到高空进行安装,提高警航器安装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设置传动组件2和动能转化装置3,当警航器在高空中受到强风吹动时,扇叶21在强风吹动下转动的同时,带动传动轴22转动,将动能传递到动能转化装置3,实现动能转化为电能,并供能发光单元5,实现发光单元5发光警示位置,通过发光单元5提高了警示效果的同时,无需与架空线缆电连接,避免对架空线缆的稳定电力传输造成影响,且利用了高空的风能资源,节能环保,成本低;此外,均匀开设于棒状套管1管壁的安装槽,使发光单元5在棒状套管1的表面均匀分布,从而保证360度能观测到发光单元5,实现360度警示效果,且棒状套管1的管壁面积较小,所需布置的发光单元5数量较少,有助于降低成本。本实施例的棒状套管1表面涂覆有荧光材料层以及警示标识,通过设置荧光材料,使棒状套管1在受到灯光照射时,能反射灯光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棒状警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棒状套管、传动组件、动能转化装置和电缆夹具,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扇叶和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套设于棒状套管内且与棒状套管同轴设置,所述扇叶固定于传动轴的下端,所述动能转化装置连接于传动轴的上端用于将扇叶传递的动能转化成电能,所述电缆夹具与动能转化装置连接,其中,所述扇叶与电缆夹具相对转动;/n所述棒状套管的管壁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于管壁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嵌设有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与动能转化装置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棒状警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棒状套管、传动组件、动能转化装置和电缆夹具,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扇叶和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套设于棒状套管内且与棒状套管同轴设置,所述扇叶固定于传动轴的下端,所述动能转化装置连接于传动轴的上端用于将扇叶传递的动能转化成电能,所述电缆夹具与动能转化装置连接,其中,所述扇叶与电缆夹具相对转动;
所述棒状套管的管壁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于管壁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嵌设有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与动能转化装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警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与棒状套管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警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为LED灯,所述LED灯与动能转化装置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警航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感应控制组件,所述感应控制组件包括物体感应器和PLC控制单元,所述物体感应器通过PLC控制单元与发光单元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忠强
申请(专利权)人:韩忠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