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灯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切换远近灯状态的车灯装置。
技术介绍
首先,在现有的车灯装置的设计中,远光灯与近光灯的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不同,远光灯要求聚光,达到远距离的照射目的,而近光灯则要求遮光,以实现在近距离中,达到视觉宽阔的目的,因此,在车灯装置的设计概念中,通常是将远光灯和近光灯分开设计。另外,现有的车灯装置的发光模组可分为卤钨灯和HID灯,其中卤钨灯的电弧长为5.6mm,HID灯的电弧长为4.3mm,其聚光系统大多采用PES,而HID灯的主要发光性能是集中在两个电极处,因此,远光灯的聚光可以由靠近光强极高的光点进行配光,而近光灯则可由远离高光强的电弧进行配光,然而,由于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性能为均匀面发光,并没有特别突出的高光强区域,因此,也较难在单一透镜的架构下设计出远近合一的车灯装置;其次,现有的车灯装置若是要在单一透镜架构下设计出远近合一的车灯装置,其整个的体积将会较大,且发光强度也未能达到符合法规规范的标准值。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利用发光二极管作为照明光源,且能够在单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基座,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第一发光机构、第二发光机构和透镜;/n所述承载基座包括第一承载面和第二承载面;/n所述第一反射镜设于所述承载基座上,所述第一反射镜至少包括第一焦点及与所述第一焦点相对应的第二焦点;/n所述第二反射镜设于所述承载基座上,所述第二反射镜至少包括第三焦点及与所述第三焦点相对应的第四焦点;/n所述第一发光机构相对应于所述第一焦点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面上;/n所述第二发光机构相对应与所述第三焦点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面上;/n所述透镜包括透镜光轴以及位于所述透镜光轴上的透镜焦点,所述第二焦点和所述第四焦点位于所述透镜光轴上,或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基座,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第一发光机构、第二发光机构和透镜;
所述承载基座包括第一承载面和第二承载面;
所述第一反射镜设于所述承载基座上,所述第一反射镜至少包括第一焦点及与所述第一焦点相对应的第二焦点;
所述第二反射镜设于所述承载基座上,所述第二反射镜至少包括第三焦点及与所述第三焦点相对应的第四焦点;
所述第一发光机构相对应于所述第一焦点设于所述第一承载面上;
所述第二发光机构相对应与所述第三焦点设于所述第二承载面上;
所述透镜包括透镜光轴以及位于所述透镜光轴上的透镜焦点,所述第二焦点和所述第四焦点位于所述透镜光轴上,或者是邻近所述透镜光轴;
其中,所述第一承载面以及第二承载面所面向的方向都是朝向一水平面以上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基座还包括容置槽,所述第二反射镜设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第二反射镜的顶端部与所述透镜光轴之间间隙≤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基座还包括多个散热片,多个所述散热片设于相对于所述第一承载面的第一散热逸表面上,或者是相对于所述第二承载面的第二散热逸表面上,且多个所述散热片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承载面的方向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风扇结构,所述风扇结构设于所述承载基座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镜承载机构,所述透镜承载机构设于所述承载基座上,且所述透镜设于所述透镜承载机构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遮光板,所述遮光板设于所述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之间与所述承载基座连接,所述遮光板包括第一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直接的截止边缘。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束调整机构,所述光束调整机构设于所述第一反射镜与第二反射镜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束调整机构包括沿所述遮光板的外缘轮廓设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资凯,王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卡利肯新光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