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研究钻完井液渗透规律的可视化加压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7401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5:47
一种研究钻完井液渗透规律的可视化加压舱,包括舱体、反应座、玻璃芯片、盖体和第二电加热套,所述舱体为竖直设置的圆柱体结构,其内部中空,所述舱体的下端设有底座,所述舱体的上端同轴开有圆柱体状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二电加热套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反应座为与所述第三凹槽匹配的圆柱体结构,其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内,且其下端伸入所述第二电加热套内,其上端延伸至伸出所述第三凹槽外,所述反应座的上端同轴设有圆柱状的第四凹槽,所述玻璃芯片设置在所述第四凹槽内,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反应座的上端,并与所述反应座可拆卸连接,以用于盖住或打开所述反应座的上端。

A visual pressurized tank for studying the permeability of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flu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研究钻完井液渗透规律的可视化加压舱
本技术涉及油气藏开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研究钻完井液渗透规律的可视化加压舱。
技术介绍
在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过程中,井下钻完井液往往会渗透侵入井周地层,不可避免的造成储层伤害,因此,研究井下钻完井液沿井周附近储层的渗透规律和对储层孔隙和微裂隙的伤害程度,以及液体侵入储层后对后期油气渗流的影响,有利于确定外来流体侵入范围。现有的研究钻完井液渗透侵入井周地层的技术手段,多为对固定在岩心夹持器中的标准岩心进行渗透反应,以进行研究。这种技术手段往往需要对岩心进行实地取样,实验步骤比较繁琐,有时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现亟需一种能够更为简便和安全的研究钻完井液渗透侵入井周地层的实验装置,以替代传统标准岩心的研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研究钻完井液渗透规律的可视化加压舱。本技术提供一种研究钻完井液渗透规律的可视化加压舱,包括舱体、反应座、玻璃芯片、盖体和第二电加热套,所述舱体为竖直设置的圆柱体结构,其内部中空,所述舱体的下端设有底座,所述舱体的上端同轴开有圆柱体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研究钻完井液渗透规律的可视化加压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100)、反应座(101)、玻璃芯片(102)、盖体(103)和第二电加热套(106),所述舱体(100)为竖直设置的圆柱体结构,其内部中空,所述舱体(100)的下端设有底座(104),所述舱体(100)的上端同轴开有圆柱体状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二电加热套(106)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反应座(101)为与所述第三凹槽匹配的圆柱体结构,其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内,且其下端伸入所述第二电加热套(106)内,其上端延伸至伸出所述第三凹槽外,所述反应座(101)的上端同轴设有圆柱状的第四凹槽(107),所述玻璃芯片(102)设置在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研究钻完井液渗透规律的可视化加压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100)、反应座(101)、玻璃芯片(102)、盖体(103)和第二电加热套(106),所述舱体(100)为竖直设置的圆柱体结构,其内部中空,所述舱体(100)的下端设有底座(104),所述舱体(100)的上端同轴开有圆柱体状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二电加热套(106)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反应座(101)为与所述第三凹槽匹配的圆柱体结构,其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内,且其下端伸入所述第二电加热套(106)内,其上端延伸至伸出所述第三凹槽外,所述反应座(101)的上端同轴设有圆柱状的第四凹槽(107),所述玻璃芯片(102)设置在所述第四凹槽(107)内,所述盖体(103)设置在所述反应座(101)的上端,并与所述反应座(101)可拆卸连接,以用于盖住或打开所述反应座(101)的上端,所述舱体(100)的下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三凹槽连通的第一工作液入口(111)、第一工作液出口(112)和第一围压入口(113),所述反应座(101)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第四凹槽(107)连通的第二工作液入口(114)、第二工作液出口(115)和第二围压入口(116),所述第二工作液入口(114)与所述第一工作液入口(111)连通,以形成工作液入口通道,所述工作液入口通道用于外接供液系统,所述第二工作液出口(115)与所述第一工作液出口(112)连通,以形成工作液出口通道,所述工作液出口通道连通用于排出反应后的废液,所述第二围压入口(116)与所述第一围压入口(113)连通,以形成围压入口通道,所述围压入口通道连通用于外接气/液增压注入系统,所述舱体(100)内填充有第二保温件(1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究钻完井液渗透规律的可视化加压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125)和第二温度控制器(126),所述舱体(100)的下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三凹槽连通的第一安装通孔,所述反应座(101)的下端设有与所述第四凹槽连通的第二安装通孔,所述第一安装通孔和所述第二安装通孔连通,以形成安装通道,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25)安装在所述安装通道内,其用于检测所述反应座(101)内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控制器(126)分别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125)和所述第二电加热套(10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研究钻完井液渗透规律的可视化加压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由从下至上依次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天乐全奇蒋国盛郑少军李丽霞余尹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