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塑胶跑道冲击吸收与垂直变形检测装置,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塑胶运动场地的冲击吸收性能和垂直变形性能的测试,通过电磁铁控制配重块做自由下落运动模拟人体作用效果冲击塑胶跑道,通过设置的重力传感器记录冲击返回力的最大值进行记录,用同样方法对混凝土地面进行同样的冲击返回力的最大值进行记录,通过塑胶跑道的冲击返回力与混凝土表面的冲击返回的力值比较,计算出塑胶跑道的冲击吸收值,通过位移传感器记录塑胶跑道在受冲击后的地面变形的最大量获得塑胶跑道的垂直变形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操作方法简单,结构简单便于生产,数据准确。
Impact absorption and vertical deformation detection device of plastic runw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塑胶跑道冲击吸收与垂直变形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检测设备
,尤其涉及塑胶跑道冲击吸收与垂直变形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塑胶跑道又称全天候田径运动跑道,它由聚氨酯预聚体、混合聚醚、废轮胎橡胶、EPDM橡胶粒或PU颗粒、颜料、助剂、填料组成。塑胶跑道具有平整度好、抗压强度高、硬度弹性适当、物理性能稳定的特性,有利于运动员速度和技术的发挥,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降低摔伤率。塑胶跑道是由聚氨酯橡胶等材料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色彩,具有一定的抗紫外线能力和耐老化力是国际上公认的最佳全天候室外运动场地坪材料。当塑胶跑道完成建造后需要对进行全面的检测,其中塑胶跑道的冲击吸收性能和垂直变形性能尤为重要,而现有技术中没有能够对塑胶跑道进行冲击吸收性能和垂直变形性能的测试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塑胶跑道冲击吸收与垂直变形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塑胶跑道的冲击吸收性能和垂直变形性能进行检测技术问题。塑胶跑道冲击吸收与垂直变形检测装置,包括升降电机、传动杆、电磁铁、配重块、检测器和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由上支撑板、下支撑板、支撑腿和导向杆组成,所述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水平设置,所述导向杆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导向杆竖直设置,两个所述导向杆的顶部连接上支撑板,两个所述导向杆的底部连接有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腿,所述升降电机安装在上支撑板上,所述升降电机中安装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竖直设置,所述上支撑板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电磁铁设置在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所述电磁铁上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设有两个导向孔,两个所述导向杆穿透两个所述导向孔,所述配重块设置在电磁铁与下支撑板之间,所述配重块的两侧所述导向块,两个所述导向块上设有通孔,所述导向杆穿过所述导向块上的通孔,所述下支撑板上安装有检测器。进一步,所述下支撑板上安装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中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上部设有冲击针,所述缓冲弹簧的底部设有检测器。进一步,所述检测器的底部设有测试台。进一步,所述缓冲弹簧与测试台之间设有移动杆,所述导向筒的底部设有移动槽,所述下支撑板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连接至移动杆。进一步,所述测试台与缓冲弹簧之间设有力量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本技术能够对塑胶运动场地的冲击吸收性能和垂直变形性能的测试,通过电磁铁控制配重块做自由下落运动模拟人体作用效果冲击塑胶跑道,通过设置的重力传感器记录冲击返回力的最大值进行记录,用同样方法对混凝土地面进行同样的冲击返回力的最大值进行记录,通过塑胶跑道的冲击返回力与混凝土表面的冲击返回的力值比较,计算出塑胶跑道的冲击吸收值,通过位移传感器记录塑胶跑道在受冲击后的地面变形的最大量获得塑胶跑道的垂直变形性能,以此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塑胶跑道的冲击吸收性能和垂直变形性能进行检测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检测器部位的剖开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A处放大剖视图;附图标记:升降电机1,传动杆2,电磁铁3,活动板31,导向孔32,配重块4,导向块41,位移传感器53,移动杆51,移动槽52,力量传感器54,检测器5,支撑框架6,上支撑板61、下支撑板62、支撑腿63,导向杆64,导向筒7,缓冲弹簧71,冲击针72,测试台7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塑胶跑道冲击吸收与垂直变形检测装置,包括升降电机1、传动杆2、电磁铁3、配重块4、检测器5和支撑框架6,所述支撑框架6由上支撑板61、下支撑板62、支撑腿63和导向杆64组成,所述上支撑板61与下支撑板62水平设置,所述导向杆64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导向杆64竖直设置,两个所述导向杆64的顶部连接上支撑板61,两个所述导向杆64的底部连接有下支撑板62,所述下支撑板62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腿63,所述升降电机1安装在上支撑板61上,所述升降电机1中安装有传动杆2,所述传动杆2竖直设置,所述上支撑板61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传动杆2穿透所述上支撑板61的通孔,所述电磁铁3设置在上支撑板61与下支撑板62之间,所述电磁铁3上设有活动板31,所述活动板31上设有两个导向孔32,两个所述导向杆64穿透两个所述导向孔32,设置的导向杆64与导向孔32相互配合使活动板31能够在上支撑板61与下支撑板62之间上下竖直运动,所述传动杆2与活动板31传动连接,所述升降电机1通过传动杆2带动活动板31进行上下竖直移动,所述配重块4设置在电磁铁3与下支撑板62之间,所述配重块4的两侧所述导向块41,两个所述导向块41上设有通孔,所述导向杆64穿过所述导向块41上的通孔,通过设置的导向块41与导向杆64的配合使配重块4能够在电磁铁3与下支撑板62之间进行上下竖直运动,所述下支撑板62上安装有检测器5,其中,检测器5选自研华科技PCI18系列。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使用时将本技术安装在塑胶跑道上,通过设置的支撑腿63与地面进行接触将整个设备支撑起来,放置完成后启动设备,通过升降电机1控制电磁铁3竖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塑胶跑道冲击吸收与垂直变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电机(1)、传动杆(2)、电磁铁(3)、配重块(4)、检测器(5)和支撑框架(6),所述支撑框架(6)由上支撑板(61)、下支撑板(62)、支撑腿(63)和导向杆(64)组成,所述上支撑板(61)与下支撑板(62)水平设置,所述导向杆(64)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导向杆(64)竖直设置,两个所述导向杆(64)的顶部连接上支撑板(61),两个所述导向杆(64)的底部连接有下支撑板(62),所述下支撑板(62)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腿(63),所述升降电机(1)安装在上支撑板(61)上,所述升降电机(1)中安装有传动杆(2),所述传动杆(2)竖直设置,所述上支撑板(61)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电磁铁(3)设置在上支撑板(61)与下支撑板(62)之间,所述电磁铁(3)上设有活动板(31),所述活动板(31)上设有两个导向孔(32),两个所述导向杆(64)穿透两个所述导向孔(32),所述配重块(4)设置在电磁铁(3)与下支撑板(62)之间,所述配重块(4)的两侧设有导向块(41),两个所述导向块(41)上设有通孔,所述导向杆(64)穿过所述导向块(41)上的通孔,所述下支撑板(62)上安装有检测器(5)。/n...
【技术特征摘要】
1.塑胶跑道冲击吸收与垂直变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电机(1)、传动杆(2)、电磁铁(3)、配重块(4)、检测器(5)和支撑框架(6),所述支撑框架(6)由上支撑板(61)、下支撑板(62)、支撑腿(63)和导向杆(64)组成,所述上支撑板(61)与下支撑板(62)水平设置,所述导向杆(64)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导向杆(64)竖直设置,两个所述导向杆(64)的顶部连接上支撑板(61),两个所述导向杆(64)的底部连接有下支撑板(62),所述下支撑板(62)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腿(63),所述升降电机(1)安装在上支撑板(61)上,所述升降电机(1)中安装有传动杆(2),所述传动杆(2)竖直设置,所述上支撑板(61)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电磁铁(3)设置在上支撑板(61)与下支撑板(62)之间,所述电磁铁(3)上设有活动板(31),所述活动板(31)上设有两个导向孔(32),两个所述导向杆(64)穿透两个所述导向孔(32),所述配重块(4)设置在电磁铁(3)与下支撑板(62)之间,所述配重块(4)的两侧设有导向块(41),两个所述导向块(4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高,罗吉龙,邬水平,计娟珍,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高升电子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