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便的抽真空饱和加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73532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便的抽真空饱和加压装置,主要包括抽真空系统、供液系统、加压系统。抽真空系统主要包括真空泵(2)、压力表(M)、中间容器(3)、中间容器(4)、三通(C)和阀门(B)及阀门(J),供液系统主要为储液槽(9)、阀门(I)、阀门(K)和阀门(H),加压系统主要包括氮气瓶(1)、阀门(A)、压力表(L)及样品室(5)。另外还包括部分管线、阀门及压力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便于组装和检修,该装置克服了传统抽真空饱和加压装置对岩心尺寸形状、饱和流体性质的限制;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的抽真空饱和效果较好,可以满足各种尺寸岩样、各种饱和流体抽真空加压饱和的需求。

A simple vacuum saturating and pressuriz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便的抽真空饱和加压装置
本技术属于一种油气田开发实验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简便的抽真空饱和加压装置。
技术介绍
在石油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领域,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包括驱替实验、岩心物性分析实验等,在诸多实验之前,往往需要对岩样进行抽真空饱和的基础实验,以备后续之用。原有的岩心抽真空和压力饱和装置不仅繁琐,而且原有的储液罐多为有机玻璃制品,对饱和流体及岩样尺寸要求严苛;而且在抽真空过程中,岩心样品室活塞容易损坏岩样;除以上两点外,原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管道腐蚀严重,清洗管道和检查装置不方便,将严重影响装置的使用寿命。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提供一种组装简单、满足各种岩样尺寸及饱和流体、检修方便抽真空饱和加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原有抽真空饱和加压装置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抽真空饱和加压装置。该装置通过对储液槽及样品室的改造,可以在实验时做到“上抽下加压”,与此同时加压装置是由氮气瓶进行供气,可以得到输出平稳的气源,大大提高岩样的饱和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简便的抽真空饱和加压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氮气瓶1、真空泵2、第一中间容器3、第二中间容器4、样品室5、储液槽9。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2通过管线连接所述第一中间容器3,所述第一中间容器3通过管线连接第二中间容器4;储液槽9上端通过管线连接到第二中间容器4上端,通过阀门J及三通阀C控制;氮气瓶通过管线连接样品室下端,管线通过开关F控制并接有压力表L;样品室左边与第二中间容器4由管线连接,通过开关D和三通阀C控制;样品室右端与储液槽下端由管线连接,通过阀门H和阀门K控制;此外,真空泵上端接有压力表M,样品室上端接有压力表N。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抽真空饱和加压装置还包括抽真空装置,其主要包括真空泵2、第一中间容器3和第二中间容器4。所述真空泵2上端接有压力表;所述第一中间容器3下端通过管线连接到真空泵2上端,第一中间容器3上端通过管线连接到第二中间容器4下端;所述第二中间容器4下端另接有排液阀B,上端连接部有三通阀C的管线。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抽真空饱和加压装置还包括样品室5,改造后样品室内为分层结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为、样品栏6、活塞阻隔器7、活塞8,且活塞阻隔器及样品栏可以随活塞上下移动;所述样品室上端接有压力表和开关D及开关E,下端接有排液阀和开关F及开关G。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抽真空饱和加压装置还包括储液槽9,改造后的储液槽9上端连接到抽真空系统,且储液槽9上端接有放空阀I,下端接有排液阀K及去往样品室5的管线。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所述的样品室5内设有活塞,活塞8及活塞阻隔器7将样品室5分为上下两个独立空间,抽空饱和的岩心位于活塞阻隔器7上部,通过储液槽9上端的排空阀I将液体压入活塞上半部分;通过氮气瓶1将气体压入活塞8下部分空间,使活塞8向上运动,缩小活塞8上部分饱和液体所占的容积,使液体的内部压力增大,达到饱和加压的目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与传统装置测相比,本技术的特点有:装置连接简便,操作方便,适用于任何场合的抽真空饱和要求,同时也方便实验人员对设备的维护及检修,从而提高实验饱和效果。2、与现有的抽真空饱和加压装置相比,本技术的特点有:储液槽材料为玻璃,可以饱和任意流体;在储液槽设置了抽真空管线,可以将岩心需饱和液体中的部分溶解气抽出,使得岩心的饱和液体效果更好。3、能够满足各种抽真空饱和加压的需要,节约实验室空间,测量结果较准确,操作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一种简便的抽真空饱和加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1-氮气瓶,2-真空泵,3-第一中间容器,4-第二中间容器,5-样品室,6-样品栏,7-活塞阻隔器,8-活塞,9-储液槽;A、B、C、H、I、J、K-阀门,D、E、F、G-开关;L、M、N-压力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一种简便的抽真空饱和加压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氮气瓶1、真空泵2、第一中间容器3、第二中间容器4、样品室5、储液槽9。所述真空泵通过管线连接所述第一中间容器3,所述第二中间容器3通过管线连接第二中间容器4;储液槽上端通过管线连接到第二中间容器4上端,通过阀门J及阀门C控制;氮气瓶通过管线连接样品室下端,管线通过阀门F控制并接有压力表L;样品室左边与第二中间容器4由管线连接,通过阀门D和阀门C控制;样品室右端与储液槽下端由管线连接,通过阀门H和阀门K控制;此外,真空泵上端接有压力表M,样品室上端接有压力表N。本实施例所述的抽真空饱和加压装置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打开样品室5上盖,关闭开关F,打开开关G,将活塞8压至样品室底部后关闭开关G;2.打开样品栏6,将岩心垂直放于活塞8之上,关闭样品栏6并拧紧样品室5上盖;3.关闭所有阀门和开关,将饱和溶液装进储液槽9中;4.打开三通阀C、开关D和阀门J,启动真空泵2,抽空样品室5活塞上半部分和储液槽9,抽除样品室上半部分、储液槽上半部及饱和液体中的气体;5.在达到要求的时间和真空度后,关闭三通阀C、开关D和阀门J,关闭真空泵2,打开开关E、阀门H及阀门I,饱和液体由于重力及压差作用流入样品室5内;6.观察储液槽中液面变化,待液面高度稳定后说明样品室5中已经充满,关闭开关E、阀门H和阀门I;7.打开阀门A和开关F,打开氮气瓶1对样品室容器活塞下部分加压,使活塞8向上运动,对饱和液体加压,同时观察压力表N,达到预定压力后关闭氮气瓶1、阀门A和开关F停止加压进入保压过程;(加压过程中岩样始终在样品栏6的保护中,不会损坏)8.保压一段时间后,慢慢打开开关G,退掉样品室5中活塞8下半部压力,使活塞8向下运动,饱和液体泄压,直至压力表N读数归零;9.打开样品室5上盖及样品栏6,取出岩心,进行后续实验。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简便的抽真空饱和加压装置,主要包括氮气瓶(1)、真空泵(2)、第一中间容器(3)、第二中间容器(4)、样品室(5)、储液槽(9),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2)通过管线连接所述第一中间容器(3),所述第一中间容器(3)通过管线连接第二中间容器(4);储液槽(9)上端通过管线连接到第二中间容器(4)上端,通过阀门J及阀门C控制;氮气瓶(1)通过管线连接样品室(5)下端,管线通过阀门F控制并接有压力表L;样品室(5)左边与第二中间容器(4)由管线连接,通过阀门D和阀门C控制;样品室(5)右端与储液槽(9)下端由管线连接,通过阀门H和阀门K控制;此外,真空泵(2)上端接有压力表M,样品室(5)上端接有压力表N。/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便的抽真空饱和加压装置,主要包括氮气瓶(1)、真空泵(2)、第一中间容器(3)、第二中间容器(4)、样品室(5)、储液槽(9),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2)通过管线连接所述第一中间容器(3),所述第一中间容器(3)通过管线连接第二中间容器(4);储液槽(9)上端通过管线连接到第二中间容器(4)上端,通过阀门J及阀门C控制;氮气瓶(1)通过管线连接样品室(5)下端,管线通过阀门F控制并接有压力表L;样品室(5)左边与第二中间容器(4)由管线连接,通过阀门D和阀门C控制;样品室(5)右端与储液槽(9)下端由管线连接,通过阀门H和阀门K控制;此外,真空泵(2)上端接有压力表M,样品室(5)上端接有压力表N。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文联赵明睿杨玉斌郑玲丽任吉田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