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
技术介绍
目前BIM是英文术语缩写,即“BuildingInformationModel"。可以译为“建筑信息模型”,“建筑信息模型”(模型)是对一个设施的实体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方式。现有的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下雨天雨水从屋顶下流至地面后容易出现建筑周边积水的问题,不仅将影响装配式建筑的使用寿命,并且造成了雨水的浪费,而且直接降低了住户的居住体验,不利于实际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通过设置蓄水装置使得建筑在可以收集雨水的同时也可以避免建筑周围形成积水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包括第一基座和固定在第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座(1)和固定在第一基座(1)上的第二基座(2),第二基座(2)的上表面设置有四根支撑柱(4),第二基座(2)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与支撑柱(4)适配的第一凹槽(21),四根支撑柱(4)分别插设在第二基座(2)上的四个第一凹槽(21)内,四根支撑柱(4)顶端设置有楼板(5),楼板(5)上开设有四个与支撑柱(4)适配的第二凹槽(51),四根支撑柱(4)远离第二基座(2)的一端分别插设在四个第二凹槽(51)内,楼板(5)上表面开设有四个第一连接孔(521),四个第一连接孔(521)分别与四根支撑柱(4)对应,支撑柱(4)内开设有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座(1)和固定在第一基座(1)上的第二基座(2),第二基座(2)的上表面设置有四根支撑柱(4),第二基座(2)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与支撑柱(4)适配的第一凹槽(21),四根支撑柱(4)分别插设在第二基座(2)上的四个第一凹槽(21)内,四根支撑柱(4)顶端设置有楼板(5),楼板(5)上开设有四个与支撑柱(4)适配的第二凹槽(51),四根支撑柱(4)远离第二基座(2)的一端分别插设在四个第二凹槽(51)内,楼板(5)上表面开设有四个第一连接孔(521),四个第一连接孔(521)分别与四根支撑柱(4)对应,支撑柱(4)内开设有第二连接孔(41),第一凹槽(21)内周面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211),第三连接孔(21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孔(41)连通,第三连接孔(211)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基座(2)的侧壁上,第二连接孔(41)与第一连接孔(521)连通,第二基座(2)的侧壁上固接有蓄水箱(7),第三连接孔(211)与蓄水箱(7)内连通,蓄水箱(7)内设置有抽水泵(71),抽水泵(71)的送水管(711)从蓄水箱(7)的上表面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7)的上表面固接有与蓄水箱(7)内连通的排水管(72),排水管(72)远离蓄水箱(7)的一端与下水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5)的上表面设置有沿楼板(5)的长度方向布设的支撑板(8),支撑板(8)位于楼板(5)的中部,支撑板(8)与楼板(5)的上表面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一起,支撑板(8)的上表面固接有两根支撑杆(81),两根支撑杆(81)的顶端固接有连接杆(811),连接杆(811)的两侧均设置有沿连接杆(811)的长度方向布设的承托板(9),两块承托板(9)的顶部均搭设在连接杆(811)上,两块承托板(9)的底部均朝背离支撑板(8)的方向倾斜,两块承托板(9)与连接杆(811)之间通过固定螺栓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承托板(9)远离连接杆(811)的侧壁上均设置有保温板(91),保温板(91)与承托板(9)之间通过穿设固定螺栓固定在一起,保温板(91)远离承托板(9)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怡建,梁树路,殷毅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机械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