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装配式钢结构桥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7155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5: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移装配式钢结构桥涵,包括主桥、引桥一、引桥二、支承组件一、支承组件二。支承组件一和支承组件二分别用来支承引桥一和引桥二;主桥位于引桥一与引桥二之间,主桥的两端分别由支承组件一和支承组件二支承;引桥一、主桥、引桥二依次对接构成连续的桥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是:实现自卸卡车上跨带式输送机同水平或近似同水平运输,减少了卡车无效运输距离,提高了露天矿卡车系统运输效率,减少运输设备投入;降低了桥涵移设费用和桥涵建设费用,减少了桥涵移设工期,增大了露天矿有效生产作业时间,保证露天矿高效生产。

Movable assembled steel structure bridge and culve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移装配式钢结构桥涵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解决露天矿运输系统交叉影响的工艺设备,应用于实现露天矿卡车运输上跨带式输送机上,具体说是一种可移装配式钢结构桥涵。
技术介绍
我国大型露天矿山通常采用多种工艺联合开采,形成卡车运输与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的连续、半连续工艺共存的综合生产运输系统。但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受带式输送机布置的影响,卡车运输与带式输送机系统往往存在交叉现象,主要交叉形式体现为:带式输送机机道与卡车道路平面交叉、端帮带式输送机沟道与卡车道路立体交叉。具体交叉影响表现为:在露天矿端帮或其他位置布置带式输送机沟道或平面机道,阻断了卡车原有运输道路,不能实现双环运输,使卡车改变原最优运输线路,增加运输距离,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也增加了露天矿运输成本。目前,国内在解决露天矿生产过程中,涉及卡车运输与带式输送机运输的系统交叉技术问题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形成2种解决方式,即涵洞式和栈桥式。1、涵洞式,即是在以带式输送机运输为主的条件下,在露天矿采场内部的端帮带式输送机出入沟或其他平盘处,通过修筑混凝土涵洞,使卡车运输上跨或下穿带式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装配式钢结构桥涵,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桥、引桥一、引桥二、支承组件一、支承组件二;支承组件一和支承组件二分别用来支承引桥一和引桥二;主桥位于引桥一与引桥二之间;主桥的两端分别由支承组件一和支承组件二支承;引桥一、主桥、引桥二依次对接构成连续的桥面;引桥一、引桥二、支承组件一和支承组件二均为可拆分模块式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装配式钢结构桥涵,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桥、引桥一、引桥二、支承组件一、支承组件二;支承组件一和支承组件二分别用来支承引桥一和引桥二;主桥位于引桥一与引桥二之间;主桥的两端分别由支承组件一和支承组件二支承;引桥一、主桥、引桥二依次对接构成连续的桥面;引桥一、引桥二、支承组件一和支承组件二均为可拆分模块式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装配式钢结构桥涵,其特征在于:引桥一与引桥二拆分后的各子模块依次连接形成连续的桥面,各子模块均采用箱梁结构,各子模块之间采用栓接或铰接方式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装配式钢结构桥涵,其特征在于:支承组件一与支承组件二拆分后的各子模块为各自独立的箱体结构,各子模块依次连接分别构成引桥一与引桥二的支承结构,各子模块之间采用栓接或铰接方式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装配式钢结构桥涵,其特征在于:支承组件一的上表面与引桥一采用栓接或铰接方式连接,在靠近主桥的一侧,支承组件一比引桥一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迁军陈洪亮王忠鑫马培忠宋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沈阳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