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交通工程检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7087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交通工程检测仪,属于工程检测装置领域,包括箱壳、横板、两个滑轮座、测量柱。所述滑轮座的底部以及所述测量柱的底部均铰接有滑轮,位于右侧的所述滑轮座的所述滑轮的轴心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末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测绘装置包括第一转辊、第二转辊、第二锥齿轮、以及测绘笔以及测绘纸卷,所述测绘笔水平固定于所述测量柱的侧壁上,且所述测绘笔的笔尖抵持于所述测绘纸卷上。通过两侧滑轮座与中间测量柱的配合,将装置滑动起来即可以通过测量柱的上下摆动,以及测量柱的测绘笔在测绘纸卷上画下的曲线可以反映出路面标示线的厚薄以及均匀程度。本装置结构简单,测量准确,并且使用方便也十分简便。

A portable traffic engineering det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交通工程检测仪
本技术涉及工程检测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交通工程检测仪。
技术介绍
路面的标示线是车辆行驶重要参考之一,它能引导车辆有序地行驶。因此这标示线的尤为重要。在施工的过程中,这些标示线的设置也尤为重要,其厚度有严格的要求,如果厚度过厚,则会对行驶研过标示线的车辆造成影响,如果厚度过薄,则较易被磨掉。同时其厚度设置也需要尽可能的均匀,才会不影响驶过的车辆。因此为了检测标示线设置是否及格,往往需要采用标示线厚度检测仪器来进行检测。但是传统的标示线检测仪器提交较大,并不方便携带与测量。同时传统的标示线检测仪器结构复杂,造价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便携式交通工程检测仪,其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同时测量方法简便准确。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交通工程检测仪,包括箱壳、横板、两个滑轮座、测量柱以及测绘装置。所述横板水平固定于箱壳的内部,所述箱壳的底部为敞开设置,两个所述滑轮座固定于所述横板的底部,所述横板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测量柱竖直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滑轮座的底部以及所述测量柱的底部均铰接有滑轮,位于右侧的所述滑轮座的所述滑轮的轴心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末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测绘装置包括第一转辊、第二转辊、第二锥齿轮、以及测绘笔以及测绘纸卷,所述第一转辊以及所述第二转辊均竖直活动连接于所述横板的顶部,且所述第一转辊、所述第二转辊均位于所述测量柱与右侧的所述滑轮座之间,第二转辊的下端还贯穿所述横板延伸至所述横板的下方,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辊的下端,且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测绘纸卷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辊上,所述测绘纸卷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辊上,所述测绘笔水平固定于所述测量柱的侧壁上,且所述测绘笔的笔尖抵持于所述测绘纸卷上。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便携式交通工程检测仪还包括压簧以及限位筒,所述压簧的一端固定于测量柱的侧壁,所述压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测绘笔连接,所述限位筒固定于所述测量柱的侧壁,且所述限位筒套设于所述压簧与所述测绘笔的外部。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便携式交通工程检测仪还包括毛刷,所述毛刷通过支架固定于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横板的前端面上,且所述毛刷位于所述测量柱的前方。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便携式交通工程检测仪还包括辅助杆以及支柱,所述辅助杆的中部开设有过孔,所述测量柱穿过所述过孔,所述辅助杆通过所述支柱固定于所述横板的顶部。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箱壳的顶部固定有把手。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箱壳的底部插接有保护壳。在本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滑轮座底部固定有海绵擦块,所述海绵擦块抵持于相邻的所述滑轮的上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携式交通工程检测仪,通过两侧滑轮座与中间测量柱的配合,将装置滑动起来即可以通过测量柱的上下摆动,以及测量柱的测绘笔在测绘纸卷上画下的曲线可以反映出路面标示线的厚薄以及均匀程度。本装置结构简单,测量准确,并且使用方便也十分简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便携式交通工程检测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便携式交通工程检测仪的毛刷设置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便携式交通工程检测仪配合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1、箱壳,12、横板,13、滑轮座,14、通孔,15、滑轮,16、驱动杆,17、海绵擦块,18、把手,19、毛刷,10、保护壳,21、测量柱,22、测绘笔,23、第一转辊,24、第二转辊,25、测绘纸卷,26、限位筒,27、压簧,31、第一锥齿轮,32、第二锥齿轮,41、辅助杆,42、支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便携式交通工程检测仪,包括箱壳11、横板12、两个滑轮座13、测量柱21以及测绘装置。横板12水平固定于箱壳11的内部,箱壳11的底部为敞开设置,两个滑轮座13固定于横板12的底部,横板12的中部开设有通孔14,测量柱21竖直穿过通孔14,滑轮座13的底部以及测量柱21的底部均铰接有滑轮15,位于右侧的滑轮座13的滑轮15的轴心连接有驱动杆16,驱动杆16的末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31。测绘装置包括第一转辊23、第二转辊24、第二锥齿轮32、以及测绘笔22以及测绘纸卷25,第一转辊23以及第二转辊24均竖直活动连接于横板12的顶部,且第一转辊23、第二转辊24均位于测量柱21与右侧的滑轮座13之间,第二转辊24的下端还贯穿横板12延伸至横板12的下方,第二锥齿轮32固定于第二转辊24的下端,且第二锥齿轮32与第一锥齿轮31啮合,测绘纸卷25套设于第一转辊23上,测绘纸卷25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转辊24上,测绘笔22水平固定于测量柱21的侧壁上,且测绘笔22的笔尖抵持于测绘纸卷25上。在进行测量时,将两侧滑轮座13上的滑轮15分别位于所要检测的标示线的两侧,使得测量柱21底下的滑轮15落到标示线上,随机可以将整个装置沿着标示线延伸的方向来滑动。在三个滑动滑动起来后,位于右侧的滑轮15通过驱动杆16带动第一锥齿轮31转动,第一锥齿轮31电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锥齿轮32转动,进而使第二转辊24转动,第二转辊24转动起来就会将第一转辊23上的测绘纸卷25抽出,被抽出的测绘纸卷25经过测绘笔22描画。当经过厚度比较高的地方时,测量柱21被顶起,而测绘笔22相应在测绘纸卷25上画出较高的线,反之当经过较低地方时,测绘笔22相应在测绘纸卷25上画出较低的线。通过这样方法,当装置经过一段标示线时,通过测绘纸卷25上该段曲线的变化,则可以判断出该段标示线的厚薄变化情况。整个过程中便捷高效,并且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原理也清晰明了,不仅可以快速高效检测标示线的厚薄变化情况,而且装置的购买以及维护成本均很低。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便携式交通工程检测仪还包括压簧27以及限位筒26,压簧27的一端固定于测量柱21的侧壁,压簧27的另一端与测绘笔22连接,限位筒26固定于测量柱21的侧壁,且限位筒26套设于压簧27与测绘笔22的外部。第一转辊23上的测绘纸卷25随着检测的进行越来越薄,而压簧27可以使测绘笔22始终压在测绘纸卷25上,保持其能一直划到测绘纸卷25上。而设置的限位筒26防止压簧27带着测绘笔22跑偏,造成检测误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便携式交通工程检测仪还包括毛刷19,毛刷19通过支架固定于支架固定于横板12的前端面上,且毛刷19位于测量柱21的前方。在拉装置滑动的过程中,毛刷19会将标示线上的灰尘石块扫至两侧,使得标示线保持清洁,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便携式交通工程检测仪还包括辅助杆41以及支柱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交通工程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箱壳(11)、横板(12)、两个滑轮座(13)、测量柱(21)以及测绘装置;/n所述横板(12)水平固定于箱壳(11)的内部,所述箱壳(11)的底部为敞开设置,两个所述滑轮座(13)固定于所述横板(12)的底部,所述横板(12)的中部开设有通孔(14),所述测量柱(21)竖直穿过所述通孔(14),所述滑轮座(13)的底部以及所述测量柱(21)的底部均铰接有滑轮(15),位于右侧的所述滑轮座(13)的所述滑轮(15)的轴心连接有驱动杆(16),所述驱动杆(16)的末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31);/n所述测绘装置包括第一转辊(23)、第二转辊(24)、第二锥齿轮(32)、以及测绘笔(22)以及测绘纸卷(25),所述第一转辊(23)以及所述第二转辊(24)均竖直活动连接于所述横板(12)的顶部,且所述第一转辊(23)、所述第二转辊(24)均位于所述测量柱(21)与右侧的所述滑轮座(13)之间,第二转辊(24)的下端还贯穿所述横板(12)延伸至所述横板(12)的下方,所述第二锥齿轮(32)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辊(24)的下端,且所述第二锥齿轮(32)与所述第一锥齿轮(31)啮合,所述测绘纸卷(25)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辊(23)上,所述测绘纸卷(25)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辊(24)上,所述测绘笔(22)水平固定于所述测量柱(21)的侧壁上,且所述测绘笔(22)的笔尖抵持于所述测绘纸卷(25)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交通工程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箱壳(11)、横板(12)、两个滑轮座(13)、测量柱(21)以及测绘装置;
所述横板(12)水平固定于箱壳(11)的内部,所述箱壳(11)的底部为敞开设置,两个所述滑轮座(13)固定于所述横板(12)的底部,所述横板(12)的中部开设有通孔(14),所述测量柱(21)竖直穿过所述通孔(14),所述滑轮座(13)的底部以及所述测量柱(21)的底部均铰接有滑轮(15),位于右侧的所述滑轮座(13)的所述滑轮(15)的轴心连接有驱动杆(16),所述驱动杆(16)的末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31);
所述测绘装置包括第一转辊(23)、第二转辊(24)、第二锥齿轮(32)、以及测绘笔(22)以及测绘纸卷(25),所述第一转辊(23)以及所述第二转辊(24)均竖直活动连接于所述横板(12)的顶部,且所述第一转辊(23)、所述第二转辊(24)均位于所述测量柱(21)与右侧的所述滑轮座(13)之间,第二转辊(24)的下端还贯穿所述横板(12)延伸至所述横板(12)的下方,所述第二锥齿轮(32)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辊(24)的下端,且所述第二锥齿轮(32)与所述第一锥齿轮(31)啮合,所述测绘纸卷(25)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辊(23)上,所述测绘纸卷(25)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辊(24)上,所述测绘笔(22)水平固定于所述测量柱(21)的侧壁上,且所述测绘笔(22)的笔尖抵持于所述测绘纸卷(25)上。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俊翔周增辉杨再朝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