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铸用漏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7060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浇铸用漏嘴,包括漏嘴本体,漏嘴本体具有顶面及底面,漏嘴本体的内部开设有贯穿顶面与底面的流道,流道的侧壁上形成有缓冲结构。如此,金属材料液往下流入锭模时,可以增加金属材料液在流经漏嘴的流道时的阻力,减慢金属材料液的流速和金属材料液流入锭模时的冲击力,从而达到防止金属材料液流入锭模时产生飞溅的现象,进而提高材料回收率,提高漏嘴周围的耐火材料的耐用性,有效减少耗材消耗量。

Leakage for cas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浇铸用漏嘴
本技术涉及漏嘴
,尤其涉及一种浇铸用漏嘴。
技术介绍
目前,金属材料液熔化后再浇铸成型时,金属材料液(例如钴基金属材料液)从保温坩埚流入漏嘴,再通过漏嘴流入所需锭模,经过冷却后成型。然而,金属材料液在流经漏嘴时,在重力的作用下,金属材料液流速很快,金属材料液进入锭模时,容易造成料液飞溅的现象,导致材料回收率较低,并且容易导致漏嘴周围的耐火材料耐用性下降,每炉都需要更换耐火材料,耗材消耗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浇铸用漏嘴,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材料回收率较低、耗材消耗量大的问题。一种浇铸用漏嘴,包括漏嘴本体,所述漏嘴本体具有顶面及底面,所述漏嘴本体的内部开设有贯穿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的流道,所述流道的侧壁上形成有缓冲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结构为凸出形成于所述流道的侧壁上的凸起,所述凸起具有缓冲面,所述缓冲面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缓冲面与所述流道的侧壁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面与所述流道的侧壁之间的夹角的范围值为100度至130度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为环形凸起,所述缓冲面为圆环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凸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环形凸起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凸起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环形凸起分别为第一环形凸起及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环形凸起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的上方,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对应的流道部分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对应的流道部分的内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道包括倒锥形段及竖直段,所述竖直段位于所述倒锥形段下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直段包括第一竖直段、第二竖直段及第三竖直段,所述第一竖直段位于所述倒锥形段的下方,所述第二竖直段位于所述第一竖直段与所述第三竖直段之间,所述第二竖直段对应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第三竖直段对应于所述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竖直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竖直段的内径,所述第二竖直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三竖直段的内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道的顶部还形成有引导段,所述引导段位于所述倒锥形段的上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段的形状为倒锥形,所述引导段的最小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倒锥形段的最大直径。上述浇铸用漏嘴至少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流道内形成有缓冲结构,因此金属材料液往下流入锭模时,可以增加金属材料液在流经漏嘴的流道时的阻力,减慢金属材料液的流速和金属材料液流入锭模时的冲击力,从而达到防止金属材料液流入锭模时产生飞溅的现象,进而提高材料回收率,提高漏嘴周围的耐火材料的耐用性,有效减少耗材消耗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浇铸用漏嘴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中的浇铸用漏嘴10(在下文中也简称为漏嘴10),主要用于金属材料液熔化后再浇铸成型,金属材料液从保温坩埚20流入漏嘴10,再通过漏嘴10流入所需锭模,冷却后成型。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金属材料液优选为钴基金属材料液。例如,可以为钢液等。具体地,浇铸用漏嘴10包括漏嘴本体100,漏嘴本体100具有顶面101及底面102,漏嘴本体100的内部开设有贯穿顶面101与底面102的流道110,流道110的侧壁上形成有缓冲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漏嘴本体100的顶面101与底面102描述的是漏嘴10在使用时的状态方位(正如图1所示的状态)即,顶面101在上,底面102在下。若漏嘴10倒过来时,则漏嘴本体100的顶面101与底面102也相应改变,即顶面101在下,底面102在上。由于流道110内形成有缓冲结构,因此金属材料液往下流入锭模时,可以增加金属材料液在流经漏嘴10的流道110时的阻力,减慢金属材料液的流速和金属材料液流入锭模时的冲击力,从而达到防止金属材料液流入锭模时产生飞溅的现象,进而提高材料回收率,提高漏嘴10周围的耐火材料的耐用性,有效减少耗材消耗量,降低了辅料成本。请参阅图2,进一步地,缓冲结构为凸出形成于流道110的侧壁上的凸起120,凸起120具有缓冲面123,缓冲面123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且缓冲面123与流道110的侧壁之间的夹角α为钝角。因此,缓冲面123倾斜向下设置,当金属材料液往下流入锭模时,缓冲面123能够增加金属材料液在流经漏嘴10时的阻力,减慢金属材料液的流速和金属材料液流入锭模时的冲击力。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缓冲结构还可以为其他可以实现缓冲的结构,例如可以为横截面为波浪线或折线段的结构,在此不一一列举。进一步地,缓冲面123与流道110的侧壁之间的夹角的范围值为100度至130度之间。若夹角的范围太大,则增加的阻力不够大,无法有效减慢金属材料液的流速和冲击力;若夹角的范围太小,则增加的阻力太大,而且金属材料液容易留存在缓冲面123上,甚至封堵流道110。因此,将缓冲面123与流道110的侧壁之间的夹角设置在100度至130度之间比较合理。进一步地,凸起120为环形凸起,缓冲面123为圆环面,因此,缓冲面123提供的阻力比较均匀。环形凸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环形凸起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因此,这些环形凸起可以提供至少两层位于不同高度的阻力,提供两级缓冲作用,缓冲效果更好。例如,在图2所示实施方式中,环形凸起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环形凸起分别为第一环形凸起121及第二环形凸起122,第一环形凸起121位于第二环形凸起122的上方,第一环形凸起121对应的流道110部分的内径D1大于第二环形凸起122对应的流道110部分的内径D2。因此,第一环形凸起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浇铸用漏嘴,其特征在于,包括漏嘴本体,所述漏嘴本体具有顶面及底面,所述漏嘴本体的内部开设有贯穿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的流道,所述流道的侧壁上形成有缓冲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浇铸用漏嘴,其特征在于,包括漏嘴本体,所述漏嘴本体具有顶面及底面,所述漏嘴本体的内部开设有贯穿所述顶面与所述底面的流道,所述流道的侧壁上形成有缓冲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铸用漏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为凸出形成于所述流道的侧壁上的凸起,所述凸起具有缓冲面,所述缓冲面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缓冲面与所述流道的侧壁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铸用漏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面与所述流道的侧壁之间的夹角的范围值为100度至130度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浇铸用漏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环形凸起,所述缓冲面为圆环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浇铸用漏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环形凸起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浇铸用漏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起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环形凸起分别为第一环形凸起及第二环形凸起,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莉尹长军冯军何文礼熊建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翔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