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叉流球形冷凝蒸发器
本技术涉及制冷
,具体涉及一种交叉流球形冷凝蒸发器。
技术介绍
复叠式制冷系统中高温循环节流降压的液体,与低温制冷压缩机排出的气体,两种制冷剂流体在冷凝蒸发器中热交换,低温循环制冷剂放热冷凝,高温循环制冷剂吸热蒸发,现有的冷凝蒸发器结构复杂,外形尺寸大,制冷剂充灌量多,耗材多,传热温差较大,导致传热性能下降,高低温循环制冷压缩机的压力比增大,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降低,能耗增大。因此,开发结构紧凑的球形冷凝蒸发器,以有效提高高低温流体的传热效率,减少制冷剂的充灌量,降低初投资,提高制冷系统的热力性能,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交叉流球形冷凝蒸发器,以解决高低温循环工质冷凝蒸发过程的高效传热,减少制冷剂的充灌量,实现制冷系统的性能提高,节约能源。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交叉流球形冷凝蒸发器,包括外壳、中壳、内壳,所述外壳、中壳以及内壳均为中空的球形状结构,在外壳与中壳间、中壳与内壳间以及内壳内部形成三个空腔;高温循环进液管倾斜穿过外壳、中壳、内壳的贯穿孔口后与内壳的对应孔口密封连接;高温循环出气管一端连接外壳顶部开设的孔口,低温循环出液管倾斜穿过外壳、中壳的贯穿孔口后一端与中壳的对应孔口密封连接;低温循环进气管的一端水平穿过外壳、中壳的贯穿孔口与中壳的对应孔口密封连接;高温循环连接管两端分别与中壳、内壳的对应孔口密封连接,将内壳空腔以及外壳与中壳间的空腔联通;所述中壳与内壳之间的空腔中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叉流球形冷凝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中壳、内壳,所述外壳、中壳以及内壳均为中空的球形状结构,在外壳与中壳间、中壳与内壳间以及内壳内部形成三个空腔;高温循环进液管倾斜穿过外壳、中壳、内壳的贯穿孔口后与内壳的对应孔口密封连接;高温循环出气管一端连接外壳顶部开设的孔口,低温循环出液管倾斜穿过外壳、中壳的贯穿孔口后一端与中壳的对应孔口密封连接;低温循环进气管的一端水平穿过外壳、中壳的贯穿孔口与中壳的对应孔口密封连接;高温循环连接管两端分别与中壳、内壳的对应孔口密封连接,将内壳空腔以及外壳与中壳间的空腔联通;所述中壳与内壳之间的空腔中沿径向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圆形平板结构的分隔挡板,将中壳与内壳之间的空腔分为多个空腔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叉流球形冷凝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中壳、内壳,所述外壳、中壳以及内壳均为中空的球形状结构,在外壳与中壳间、中壳与内壳间以及内壳内部形成三个空腔;高温循环进液管倾斜穿过外壳、中壳、内壳的贯穿孔口后与内壳的对应孔口密封连接;高温循环出气管一端连接外壳顶部开设的孔口,低温循环出液管倾斜穿过外壳、中壳的贯穿孔口后一端与中壳的对应孔口密封连接;低温循环进气管的一端水平穿过外壳、中壳的贯穿孔口与中壳的对应孔口密封连接;高温循环连接管两端分别与中壳、内壳的对应孔口密封连接,将内壳空腔以及外壳与中壳间的空腔联通;所述中壳与内壳之间的空腔中沿径向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圆形平板结构的分隔挡板,将中壳与内壳之间的空腔分为多个空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流球形冷凝蒸发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静红,刘兴华,尤利超,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商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