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杆式悬磁节能灶,包括灶体面板和炉膛,炉膛设置在灶体面板上,还包括节能器本体和压杆,所述节能器本体安装在灶体面板上侧,节能器本体上设有相通的进气接口和出气接口,在出气接口内设有磁体,该磁体可在出气接口内上下移动、以封闭或开启所述出气接口;所述压杆的杆体铰接在支撑件上,压杆的一端为磁性端,另一端为驱动端,所述磁性端延伸至节能器本体上方、且正对出气接口内的磁体,所述驱动端延伸至炉膛内,并可在外力作用下以杆体铰接处为支点转动,使所述磁性端靠近或远离所述磁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要厨师手动调节开关进行火力的调节,在厨师进行炒菜、分盘、装盘、刷锅等动作时,实现火力调大和调小的自动调节。
Pressure bar type energy saving stove with magnetic suspen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杆式悬磁节能灶
本技术涉及燃料灶
,具体涉及一种压杆式悬磁节能灶。
技术介绍
民以食为天,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外加我国5000年饮食文化的影响,在我国餐饮行业非常发达。在餐饮行业中,供灶燃烧所消耗的燃料成本约为营业额的8%左右,因此,节约燃料是餐饮行业降低成本的途径之一。一般在厨师炒完菜分盘装盘、添加调料、刷锅洗锅时均不需要使用大火,现有的灶只能通过厨师手动调节开关将火关小,而在实际工作中,厨师在做菜时往往时间紧迫,根本无暇关火,这就造成了燃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压杆式悬磁节能灶。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压杆式悬磁节能灶,包括灶体面板和炉膛,炉膛设置在灶体面板上,还包括节能器本体和压杆,所述节能器本体安装在灶体面板的前邦上侧,节能器本体上设有相通的进气接口和出气接口,在出气接口内设有磁体,该磁体可在出气接口内上下移动、以封闭或开启所述出气接口;所述压杆的杆体铰接在支撑件上,压杆的一端为磁性端,另一端为驱动端,所述磁性端延伸至节能器本体上方、且正对出气接口内的磁体,所述驱动端延伸至炉膛内,并可在外力作用下以杆体铰接处为支点转动,使所述磁性端靠近或远离所述磁体。进一步,所述支撑件固定在灶体面板上。进一步,所述支撑件为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节能器本体上,另一端与压杆的杆体铰接。进一步,所述支撑件设有铰接座,该铰接座上开设有相互垂直且连通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压杆的杆体上固定设有铰接杆,该铰接杆铰接在第一凹槽内,所述杆体与第二凹槽相适配。进一步,所述节能器本体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通孔,螺栓穿过通孔将节能器本体固定在灶体面板的前邦上侧。进一步,所述节能器本体上设有气包,该气包具有内空的空腔,所述进气接口和出气接口均与空腔相通。进一步,所述出气接口内设有限位套,该限位套的顶部具有用于支撑磁体的限位台,限位套上具有与出气接口的进气孔和出气孔相通的通孔。进一步,所述限位套与出气接口螺纹配合。进一步,所述节能器本体上间隔设有用于放置锅的锅架。采用如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将节能器安装在灶体上,使其压杆的驱动端位于炉膛边缘,通过放置或提起炉膛上的锅,驱动压杆转动,通过压杆磁性端与磁体的吸附和分离,使磁体上下移动,以实现封闭或开启出气接口的进气孔,不需要厨师手动调节开关进行火力的调节,在厨师进行炒菜、分盘、装盘、刷锅等动作时,配合火种的使用,实现火力调大和调小的自动调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实施例压杆式悬磁节能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压杆式悬磁节能灶俯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压杆式悬磁节能器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节能器本体,11为进气接口,12为出气接口,13为限位套,14为气包,15为磁体,16为固定部,2为支撑件,21为铰接座,3为压杆,31为磁性端,32为驱动端,33为铰接杆,4为灶体面板,5为炉膛。具体实施方式这里,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涉及的功能、方法等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常规适应性应用。因此,本技术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实质在于硬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而非针对功能、方法本身,也即本技术虽然涉及一点功能、方法,但并不包含对功能、方法本身提出的改进。本技术对于功能、方法的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技术,以便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参见图1、图2和图3,本技术一种压杆式悬磁节能灶,灶体面板4、炉膛5、节能器本体1和压杆3。炉膛5设置在灶体面板4上,节能器本体1安装在灶体面板4的前邦上侧面。节能器本体1上设有相通的进气接口11和出气接口12,在出气接口12内设有磁体15,该磁体15可在出气接口12内上下移动、以封闭或开启所述出气接口12的进气孔;所述压杆3的的杆体铰接在支撑件上,压杆的一端为磁性端31,另一端为驱动端32,所述磁性端31延伸至节能器本体1上方、且正对出气接口12内的磁体15,所述驱动端32延伸至炉膛内,并可在外力作用下以杆体铰接处为支点转动,使所述磁性端31靠近或远离所述磁体15。磁性端31由磁性材料制成,磁体15为磁铁,磁性端31在靠近磁体15时,磁性端31与磁体15能够相互吸附。当然,在本技术中,除磁性端31与磁体15外,其余部件均采用非磁性材料制成;其余部件包括但不限于节能器本体1、支撑件2、压杆3杆体和压杆驱动端32。本技术的原理为:节能器本体1的进气接口11通过管道与燃料源连通,出气接口12与炉膛5炉头的进气管路连通,燃料经节能器的进气接口11、出气接口12后进入炉头进行燃烧;在没在外力作用下,压杆3的磁性端31位于节能器本体1上、且正对磁体15,磁性端31吸附磁体15,使其向上移动,封闭出气接口12的进气孔,使燃料不能由节能器出气接口进入炉膛内;在外力作用下(即使用时将锅放置在炉膛上,锅的重力使驱动端32被下压),压杆3的驱动端32以杆体铰接处为支点向下转动,驱动磁性端31向上转动,使该磁性端31远离磁体15,此时磁性端31对磁体15不具有吸附力,磁体15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开启出气接口的进气孔,使燃料通入炉膛内的炉头。在使用时,为了防止在封闭出气接口12时,炉头内的火熄灭,可在炉头的进气管路上设置一三通,一路连接节能器出气接口12,为主管路,另一路连接燃料源,为支管路,支管路的通气量小于主管路的通气量,使支管路的通气量仅仅只能维持火不熄灭(此为火种)。在需要炒菜时,将锅放置在炉膛上,锅压在压杆3的驱动端32,驱动磁性端31以压杆杆体铰接处为支点向上转动,远离磁体15,打开出气接口12的进气孔,通入燃料进行燃烧,此时为大火;在进行分盘装盘或刷锅等无效工时,会将锅提起,此时驱动端32没有作用力,磁性端31在重力作用下以杆体3铰接处为支点向下转动,落在节能器本体1上、且位于出气接口12处,并在吸附力的作用下吸附磁体向上移动,封闭进气孔,由于存在火种,此时为小火。不需要厨师调节开关进行火力的调节,在厨师进行炒菜、分盘、装盘、刷锅等动作时,实现火力变大和变小的自动调节。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出气接口12内设有限位套13,该限位套13上具有与出气接口12的进气孔和出气孔相通的通孔。在限位套13的顶部具有用于支撑磁体15的限位台,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时,磁体15位于限位台上,磁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压杆式悬磁节能灶,包括灶体面板和炉膛,炉膛设置在灶体面板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能器本体和压杆,所述节能器本体安装在灶体面板的前邦上侧,节能器本体上设有相通的进气接口和出气接口,在出气接口内设有磁体,该磁体可在出气接口内上下移动、以封闭或开启所述出气接口;所述压杆的杆体铰接在支撑件上,压杆的一端为磁性端,另一端为驱动端,所述磁性端延伸至节能器本体上方、且正对出气接口内的磁体,所述驱动端延伸至炉膛内,并可在外力作用下以杆体铰接处为支点转动,使所述磁性端靠近或远离所述磁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压杆式悬磁节能灶,包括灶体面板和炉膛,炉膛设置在灶体面板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能器本体和压杆,所述节能器本体安装在灶体面板的前邦上侧,节能器本体上设有相通的进气接口和出气接口,在出气接口内设有磁体,该磁体可在出气接口内上下移动、以封闭或开启所述出气接口;所述压杆的杆体铰接在支撑件上,压杆的一端为磁性端,另一端为驱动端,所述磁性端延伸至节能器本体上方、且正对出气接口内的磁体,所述驱动端延伸至炉膛内,并可在外力作用下以杆体铰接处为支点转动,使所述磁性端靠近或远离所述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杆式悬磁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固定在灶体面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杆式悬磁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节能器本体上,另一端与压杆的杆体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压杆式悬磁节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设有铰接座,该铰接座上开设有相互垂直且连通的第一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会清,
申请(专利权)人:李会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