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关火电路,包括控制器;定时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断阀电路,分别与控制器、阀体电连接,用于关断阀体;吸收回路,分别与电源、断阀电路电连接,用于实现断阀电路内的电流快速通过断阀体;断电复位电路,分别与电源、断阀电路以及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快速复位控制器。该关火电路关火电路不仅能够实现定时断阀关火,还能够在断电的情况实现断阀关火,并且断阀可靠性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应用了该关火电路的电控燃气灶,使用安全性高。
A fire-off circui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electric control gas st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关火电路及应用该电路的电控燃气灶
本技术涉及灶具
,具体涉及一种关火电路,还涉及应用该关火电路的电控燃气灶。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厨房电器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燃气灶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为了避免使用者因为忘记关火而发生安全事故,现有的燃气灶能够实现定时熄火的功能。如授权公告号为CNCN204648345U(申请号为201520173109.5)的中国技术专利《定时熄火保护装置》,以及授权公告号为CN202281264U(申请号为201120366788.X)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燃气灶用的定时熄火保护安全装置》,其中公开的燃气灶中均设置有定时器,在定时器达到设定时间后,控制电磁阀的关断,进而实现定时熄火的功能。但是在定时过程中,如果出现断电的情况,则定时器失效,如果燃气灶在断电的情况下不能强制熄火,则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另外,现有燃气灶中使用的电磁阀通常为单线圈电磁阀,使用了单线圈电磁阀的燃气灶在进行点火时,需要用户持续按压打火旋钮,以使得热电偶被烧热到能够提供维持电磁阀打开的电流时才能松手,用户体验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定时结束、断电的情况下强制熄火的关火电路。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性高的电控燃气灶。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关火电路,包括控制器;定时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断阀电路,分别与控制器、阀体电连接,用于关断阀体;吸收回路,分别与电源、断阀电路电连接,用于实现断阀电路内的电流快速通过断阀体;断电复位电路,分别与电源、断阀电路以及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快速复位控制器。为了避免在进行断阀过程中,断阀电路上的电流回流,还包括电连接在电源与断阀电路之间的单向导通电路。优选地,所述单向导通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断阀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电源的正极、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均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为了提高单向导通电路工作的可靠性,所述单向导通电路还包括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优选地,所述阀体内置有双线圈电磁阀;所述断阀电路包括电容、第三三极管、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均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五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阀体的副线圈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的正极与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阀体的副线圈的另一端与吸收回路、断电复位电路电连接。优选地,所述吸收回路包括第六电阻、第七电阻以及第四三极管;所述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串联电连接在电源正极与地线之间,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的对接端电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优选地,所述断电复位电路包括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五三极管;所述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串联电连接在电源正极与地线之间,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的对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控制器的供电端、第十电阻的第一端分别电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控燃气灶,包括灶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灶体上的电路板、阀体、热电偶、点火器、定时操作键以及显示器,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如前述的关火电路,所述阀体设置在燃气管路上,所述热电偶、点火器分别与阀体内的双线圈电磁阀电连接,所述点火器、定时操作键、显示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优选地,所述阀体还包括阀杆以及与阀杆传动设置的下压微动开关以及旋转微动开关,所述下压微动开关与点火器电连接,所述旋转微动开关与控制器电连接。为方便进行操作,所述定时操作键为触摸按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中的关火电路设置了吸收回路能够在计时结束时促使电流快速流经断阀电路,进而实现对阀体的断开操作。在此基础上还设置了断电复位电路,该断电复位电路能够在断电的情况促使电流快速流经断阀电路,进而实现对阀体的断开操作。该关火电路不仅能够实现定时断阀关火,还能够在断电的情况实现断阀关火。另外,在关火过程中,吸收电路、断电复位电路能够保证断阀电路中储存的电能快速的流经阀体,保证断阀的可靠操作,提高断阀关火的可靠性。而盈盈了该关火电路的电控燃气灶使用安全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控燃气灶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关火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关火电路可以应用在各种燃气灶中,进而控制燃气灶的关火操作。本实施例中的关火电路不仅能够实现定时断阀关火,还能够在断电的情况实现断阀关火。本实施例以一种电控燃气灶为例,同时对电控燃气灶的构成以及关火电路的构成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中的电控燃气灶包括灶体以及设置在灶体上的电路板1、阀体2、热电偶3、点火器4、定时操作键5以及显示器6,电路板1上则设置有关火电路。阀体2设置在燃气管路上,并且阀体2在灶体的面板上方具有供用户进行操作的把手。该阀体2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应用在燃气灶中的各种阀体2,本实施例中的阀体2采用具有双线圈电磁阀的阀体2,即该阀体2包括双线圈电磁阀、阀杆以及与阀杆传动设置的下压微动开关以及旋转微动开关,阀杆与灶体面板上方的把手进行连接,用户在操作把手时,可以带动阀杆进行下压、转动的动作。热电偶3、点火器4分别与阀体2内的双线圈电磁阀电连接,下压微动开关与点火器4电连接。定时操作键5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各种为触摸按键。如图2所示,关火电路包括:控制器11;定时器12,与控制器11电连接;断阀电路13,分别与控制器11、阀体2电连接,用于关断阀体2,阀体2内的双线圈电磁阀包括主线圈和副线圈Coil,主线圈内通过电流的方向与副线圈Coil内通过电流的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中的断阀电路13与副线圈Coil电连接,当有电流经过断阀电路13中时,则电流相应会流入副线圈C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关火电路,包括/n控制器(11);/n定时器(12),与控制器(11)电连接;/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断阀电路(13),分别与控制器(11)、阀体(2)电连接,用于关断阀体(2);/n吸收回路(14),分别与电源(U)、断阀电路(13)电连接,用于实现断阀电路(13)内的电流快速通过断阀体(2);/n断电复位电路(15),分别与电源(U)、断阀电路(13)以及控制器(11)电连接,用于快速复位控制器(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关火电路,包括
控制器(11);
定时器(12),与控制器(11)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断阀电路(13),分别与控制器(11)、阀体(2)电连接,用于关断阀体(2);
吸收回路(14),分别与电源(U)、断阀电路(13)电连接,用于实现断阀电路(13)内的电流快速通过断阀体(2);
断电复位电路(15),分别与电源(U)、断阀电路(13)以及控制器(11)电连接,用于快速复位控制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火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连接在电源(U)与断阀电路(13)之间的单向导通电路(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关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通电路(16)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
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源(U)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断阀电路(13)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源(U)的正极、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均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关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通电路(16)还包括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电源(U)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关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2)内置有双线圈电磁阀;
所述断阀电路(13)包括电容(C)、第三三极管(Q3)、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
所述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均与控制器(11)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挺,曾令均,杨萍,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