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组合式双进风炉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6666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组合式双进风炉头,包括炉头基体、风门架、后盖、以及分火盘;炉头基体包括外环火引射器、内环火引射器、以及炉座;外环火引射器和内环火引射器均与炉座连通,分火盘安装于炉座的顶部,风门架安装于外环火引射器和内环火引射器的前端,后盖安装于外环火引射器和内环火引射器的后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燃气灶的组合式双进风炉头同时具备两种进风形式,燃烧率高。

A combined double air inlet head for gas stov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组合式双进风炉头
本技术涉及燃气灶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组合式双进风炉头。
技术介绍
炉头是燃气灶具最重要的核心之一,主要有上进风和下进风两种形式。其中,下进风炉头的火头大、热负荷高,满足猛火使用需求,但是缺点在于:透过下进风通道能直接看到灶具内部,同时也容易导致汤汁等液体或其他杂物落入灶具内部,既影响产品的美观性也不利于清洁保养。而上进风炉头的进风口位于灶具表面,汤汁等液体可通过上进风通道流入盛液盘,便于清洁保养;其缺点是热效率低,不能提供很高的温度。此外,现有炉头还存在以下缺陷:引射器与炉头基体分离,采用螺钉连接,整体感差;进风方式单一,多为上进风,燃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同时具备两种进风形式,燃烧率高的用于燃气灶的组合式双进风炉头。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组合式双进风炉头,其包括:炉头基体、风门架、后盖、以及分火盘;所述炉头基体包括外环火引射器、内环火引射器、以及炉座;所述外环火引射器和所述内环火引射器均与所述炉座连通,所述分火盘安装于所述炉座的顶部,所述风门架安装于所述外环火引射器和所述内环火引射器的前端,所述后盖安装于所述外环火引射器和所述内环火引射器的后端;所述炉座设有外燃气一次通道、存气室和内环燃气腔,所述外燃气一次通道围在所述存气室的外周,所述存气室围在所述内环燃气腔的外周;所述分火盘设有外燃气二次通道、二次空气通道和内环燃气通道;所述外燃气二次通道围在所述二次空气通道的外周,所述二次空气通道围在所述内环燃气通道的外周;所述外燃气二次通道的底壁间隔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开口连通所述外燃气一次通道,所述外燃气二次通道和所述外燃气一次通道组成外环燃气通道;所述内环燃气通道的底壁开设有第二开口连通所述内环燃气腔;所述外环火引射器的内部与所述后盖围合形成外环火混气室,所述外环火混气室连通所述外环燃气通道;所述内环火引射器的内部与所述后盖围合形成内环火混气室,所述内环火混气室通过所述内环燃气腔和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内环燃气通道;所述外燃气二次通道的侧壁下方开设有上进风口连通外界大气和所述二次空气通道;所述存气室的底壁开设有下进风口连通所述内环燃气通道和外界大气。进一步地,所述风门架设有中心部位,以及位于所述中心部位两侧的窗口;所述中心部位用以安装喷嘴,两侧的所述窗口用以供外界的空气进入。进一步地,所述炉座对应所述下进风口的位置安装有法兰。进一步地,所述外燃气二次通道底壁间隔均匀布置多个所述上进风口,且多个所述上进风口与所述二次空气通道的底壁平行,与所述第一开口相互交错进一步地,所述内环燃气通道的侧壁凸设有凸起部位于所述二次空气通道内,所述凸起部侧壁的中上部位开设有二次空气入口,且所述二次空气入口与所述存气室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内环燃气通道的侧壁间隔凸设有三个所述凸起部,每一个所述凸起部均开设有所述二次空气入口。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用于燃气灶的组合式双进风炉头通过在炉座的底壁设置下进风口,并在分火盘的外圈侧壁设置上进风口,从而使之具有两种进风形式,能充分保障二次空气供给充足,提高燃烧效率,增加热负荷。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本技术用于燃气灶的组合式双进风炉头的立体组合图;图2:本技术用于燃气灶的组合式双进风炉头的立体分解图;图3:本技术分火盘的立体图;图4:本技术用于燃气灶的组合式双进风炉头的俯视图;图5:图4沿A-A线的剖视图;图6:本技术用于燃气灶的组合式双进风炉头的外火环燃气流向示意图;图7:本技术用于燃气灶的组合式双进风炉头的内火环燃气流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用于燃气灶的组合式双进风炉头包括炉头基体1、风门架2、后盖3、以及分火盘4;其中,炉头基体1包括外环火引射器5、内环火引射器6、以及炉座7;外环火引射器5和内环火引射器6均与炉座7连通,分火盘4通过螺钉8安装于炉座7的顶部,风门架2通过螺钉8安装于外环火引射器5和内环火引射器6的前端,后盖3通过螺钉8安装于外环火引射器5和内环火引射器6的后端。如图2至图4所示,风门架2设有中心部位9,以及位于中心部位9两侧的窗口10;其中,中心部位9用以安装喷嘴,两侧的窗口10用以供外界的空气进入。炉座7设有外燃气一次通道11、存气室12和内环燃气腔21,外燃气一次通道11围在存气室12的外周,存气室12围在内环燃气腔21的外周。分火盘4设有外燃气二次通道13、二次空气通道14和内环燃气通道15;外燃气二次通道13围在二次空气通道14的外周,二次空气通道14围在内环燃气通道15的外周。进一步,外燃气二次通道13的底壁间隔均匀开设有三个第一开口16连通外燃气一次通道11,从而使得外燃气二次通道13和外燃气一次通道11组成外环燃气通道。内环燃气通道15的底壁开设有第二开口17连通内环燃气腔21。如图6和图7所示,外环火引射器5的内部与后盖3围合形成外环火混气室19,且外环火混气室19连通外环燃气通道。内环火引射器6的内部与后盖3围合形成内环火混气室20,内环火混气室20通过内环燃气腔21、第二开口17连通内环燃气通道15。如图3至图5所示,此外,外燃气二次通道13的侧壁下方开设有上进风口22,用于连通外界大气与二次空气通道14,为内环火燃烧补足空气,保证内环火能够充分燃烧,是现上进风形式的空气补充。同时,存气室12的底壁开设有下进风口23,外界空气通过下进风口23直接进入存气室12。除此,内环燃气通道15的侧壁凸设有凸起部24位于二次空气通道14内,凸起部24侧壁的中上部位开设有二次空气入口18,来自存气室12的空气通过二次空气入口18进入二次空气通道14,实现下进风形式的空气补充。本实施例中,外燃气二次通道13的侧壁上间隔开设有三个上进风口22,可以理解的,其它实施例中,外燃气二次通道13的侧壁上还可以开设两个以下或四个以上的上进风口22,并不以此为限。除此外,,凸起部24的侧壁中上部开设二次空气入口18,其目的是减少或避免液体通过此处进入存气室12。进一步,炉座7对应下进风口的位置安装有法兰,若液体已经通过二次空气入口18进入了存气室12,则需要依靠设置在下进风口23处的法兰来进一步阻止液体流入灶具内部,便于炉头的清洁、维护和保养。本实施例中,内环燃气通道15的侧壁间隔凸设有三个凸起部24,每一个凸起部均开设有二次空气入口18;可以理解的,其它实施例中,内环燃气通道15的侧壁还可以仅设置两个以下的凸起部24或四个以上的凸起部,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组合式双进风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基体、风门架、后盖、以及分火盘;所述炉头基体包括外环火引射器、内环火引射器、以及炉座;所述外环火引射器和所述内环火引射器均与所述炉座连通,所述分火盘安装于所述炉座的顶部,所述风门架安装于所述外环火引射器和所述内环火引射器的前端,所述后盖安装于所述外环火引射器和所述内环火引射器的后端;/n所述炉座设有外燃气一次通道、存气室和内环燃气腔,所述外燃气一次通道围在所述存气室的外周,所述存气室围在所述内环燃气腔的外周;所述分火盘设有外燃气二次通道、二次空气通道和内环燃气通道;所述外燃气二次通道围在所述二次空气通道的外周,所述二次空气通道围在所述内环燃气通道的外周;所述外燃气二次通道的底壁间隔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开口连通所述外燃气一次通道,所述外燃气二次通道和所述外燃气一次通道组成外环燃气通道;所述内环燃气通道的底壁开设有第二开口连通所述内环燃气腔,/n所述外环火引射器的内部与所述后盖围合形成外环火混气室,所述外环火混气室连通所述外环燃气通道;所述内环火引射器的内部与所述后盖围合形成内环火混气室,所述内环火混气室通过所述内环燃气腔和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内环燃气通道;所述外燃气二次通道的侧壁下方开设有上进风口连通外界大气和所述二次空气通道;所述存气室的底壁开设有下进风口连通所述内环燃气通道和外界大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组合式双进风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基体、风门架、后盖、以及分火盘;所述炉头基体包括外环火引射器、内环火引射器、以及炉座;所述外环火引射器和所述内环火引射器均与所述炉座连通,所述分火盘安装于所述炉座的顶部,所述风门架安装于所述外环火引射器和所述内环火引射器的前端,所述后盖安装于所述外环火引射器和所述内环火引射器的后端;
所述炉座设有外燃气一次通道、存气室和内环燃气腔,所述外燃气一次通道围在所述存气室的外周,所述存气室围在所述内环燃气腔的外周;所述分火盘设有外燃气二次通道、二次空气通道和内环燃气通道;所述外燃气二次通道围在所述二次空气通道的外周,所述二次空气通道围在所述内环燃气通道的外周;所述外燃气二次通道的底壁间隔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开口连通所述外燃气一次通道,所述外燃气二次通道和所述外燃气一次通道组成外环燃气通道;所述内环燃气通道的底壁开设有第二开口连通所述内环燃气腔,
所述外环火引射器的内部与所述后盖围合形成外环火混气室,所述外环火混气室连通所述外环燃气通道;所述内环火引射器的内部与所述后盖围合形成内环火混气室,所述内环火混气室通过所述内环燃气腔和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内环燃气通道;所述外燃气二次通道的侧壁下方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阳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百威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