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纹连接的钢塑转换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6387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纹连接的钢塑转换接头,其包括金属管、塑料管和金属套筒,所述金属管和塑料管相对布置,所述金属套筒设置于金属管和塑料管相接处的外侧,所述金属套筒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金属管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端与塑料管通过相互配合的凹件和凸件连接,所述第二端的内径从内到外逐渐变小,所述塑料管的与金属套筒连接一端的外径从内到外逐渐变大,所述金属管与塑料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螺纹连接的钢塑转换接头,其结构简单且不容易脱开。

A steel plastic conversion joint with screw conn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纹连接的钢塑转换接头
本技术涉及管道连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金属管和塑料管的转换接头。
技术介绍
在管道连接领域,会使用很多的连接接头,涉及管路分支连接的会使用到三通接头、四通接头等,涉及到不同材质管路连接的,如金属管与塑料管的连接,会使用到钢塑转换接头。现有的钢塑转换接头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容易脱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螺纹连接的钢塑转换接头,其结构简单且不容易脱开。本技术一种螺纹连接的钢塑转换接头,包括金属管、塑料管和金属套筒,所述金属管和塑料管相对布置,所述金属套筒设置于金属管和塑料管相接处的外侧,所述金属套筒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金属管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端与塑料管通过相互配合的凹件和凸件连接,所述第二端的内径从内到外逐渐变小,所述塑料管的与金属套筒连接一端的外径从内到外逐渐变大,所述金属管与塑料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本技术一种螺纹连接的钢塑转换接头,其中所述凹件为设置于塑料管外侧壁上的沿周向布置的环形凹槽,所述凸件为设置于第二端内筒壁上的沿周向布置的环形凸起。本技术一种螺纹连接的钢塑转换接头,其中所述凹件为设置于第二端内筒壁上的沿周向布置的环形凹槽,所述凸件为设置于塑料管外侧壁上的沿周向布置的环形凸起。本技术一种螺纹连接的钢塑转换接头,其中所述凹件为设置于塑料管外侧壁上的沿周向均匀布置的多个凹槽,所述凸件为设置于第二端内筒壁上的沿周向均匀布置的多个凸起。本技术一种螺纹连接的钢塑转换接头,其中所述凹件为设置于第二端内筒壁上的沿周向布置的多个凹槽,所述凸件为设置于塑料管外侧壁上的沿周向均匀布置的多个凸起。本技术一种螺纹连接的钢塑转换接头,其中所述凸件为倒刺,所述倒刺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倒刺设置于第二端的内筒壁上,所述凹件为设置于塑料管外侧壁上的与所述倒刺相对应的凹槽。本技术一种螺纹连接的钢塑转换接头,其中所述金属套筒的第一端与金属管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金属套筒的第二端与塑料管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本技术一种螺纹连接的钢塑转换接头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包括金属管、塑料管和金属套筒,金属套筒设置于金属管和塑料管相接处的外侧,金属套筒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金属管螺纹连接,第二端与塑料管通过相互配合的凹件和凸件连接,第二端的内径从内到外逐渐变小,与此相适应,塑料管的与金属套筒连接一端的外径从内到外逐渐变大,金属管与塑料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由此可见,本技术整体结构更加简单,又由于金属套筒的第二端内径从内到外逐渐变小,相应的,塑料管的与金属套筒连接一端的外径从内到外逐渐变大,这样使塑料管不易从金属套筒内滑脱,从而增大金属套筒与塑料管之间防脱力。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螺纹连接的钢塑转换接头实施例一的主视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螺纹连接的钢塑转换接头实施例二的主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螺纹连接的钢塑转换接头包括金属管6、塑料管1和金属套筒3,所述金属管6和塑料管1相对布置,所述金属套筒3设置于金属管6和塑料管1相接处的外侧,所述金属套筒3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金属管6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端与塑料管1通过相互配合的凹件和凸件连接,所述第二端的内径从内到外逐渐变小,所述塑料管1的与金属套筒3连接一端的外径从内到外逐渐变大,所述金属管6与塑料管1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4。如图1所示,第二端的内径从内到外(即图1中的从右到左)逐渐变小,塑料管1的与金属套筒3连接一端的外径从内到外(即图1中的从左到右)逐渐变大,这样,塑料管1不容易从金属套筒3中脱开。通过旋紧金属套筒3与金属管6,金属套筒3带动塑料管1向金属管6方向移动并与金属管6相互贴紧,由于塑料管1与金属管6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4,从而达到密封效果。凹件为设置于塑料管1外侧壁上的沿周向布置的环形凹槽,所述凸件为设置于第二端内筒壁上的沿周向布置的环形凸起7。环形凸起7位于环形凹槽内,能够增大塑料管1与金属套筒3之间的防脱力,防止塑料管1与金属套筒3发生脱离。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凹槽设为两个,相应的,环形凸起7也设为两个。环形凹槽和环形凸起7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凹件与凸件的设置位置也可以相互对调,即凹件为设置于第二端内筒壁上的沿周向布置的环形凹槽,所述凸件为设置于塑料管1外侧壁上的沿周向布置的环形凸起7。除了将凹件设计为一个完整的环形凹槽外,凹件还可以设计为多个独立的凹槽,具体为:凹件为设置于塑料管1外侧壁上的沿周向均匀布置的多个凹槽,所述凸件为设置于第二端内筒壁上的沿周向均匀布置的多个凸起8。凹件和凸件的设置位置也可以相互对调,即凹件为设置于第二端内筒壁上的沿周向布置的多个凹槽,所述凸件为设置于塑料管1外侧壁上的沿周向均匀布置的多个凸起8。为了进一步增强转换接头的防漏功能,金属套筒3的第一端与金属管6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5,所述金属套筒3的第二端与塑料管1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2。至于第二密封圈5的设置方式,请参见申请号为201620689687.9、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12月28日、名称为“一种带密封圈的阀门”的中国技术专利,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密封圈5的设置方式与上述技术专利中的密封圈设置方式相同。本技术包括金属管6、塑料管1和金属套筒3,金属套筒3设置于金属管6和塑料管1相接处的外侧,金属套筒3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金属管6螺纹连接,第二端与塑料管1通过相互配合的凹件和凸件连接,第二端的内径从内到外逐渐变小,与此相适应,塑料管1的与金属套筒3连接一端的外径从内到外逐渐变大,金属管6与塑料管1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4。由于金属套筒3的第二端内径从内到外逐渐变小,相应的,塑料管1的与金属套筒3连接一端的外径从内到外逐渐变大,这样使塑料管1不易从金属套筒3内滑脱,从而增大金属套筒3与塑料管1之间防脱力。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凸件为倒刺9,所述倒刺9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倒刺9设置于第二端的内筒壁上,所述凹件为设置于塑料管1外侧壁上的与所述倒刺9相对应的凹槽。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纹连接的钢塑转换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管、塑料管和金属套筒,所述金属管和塑料管相对布置,所述金属套筒设置于金属管和塑料管相接处的外侧,所述金属套筒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金属管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端与塑料管通过相互配合的凹件和凸件连接,所述第二端的内径从内到外逐渐变小,所述塑料管的与金属套筒连接一端的外径从内到外逐渐变大,所述金属管与塑料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纹连接的钢塑转换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管、塑料管和金属套筒,所述金属管和塑料管相对布置,所述金属套筒设置于金属管和塑料管相接处的外侧,所述金属套筒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金属管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端与塑料管通过相互配合的凹件和凸件连接,所述第二端的内径从内到外逐渐变小,所述塑料管的与金属套筒连接一端的外径从内到外逐渐变大,所述金属管与塑料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纹连接的钢塑转换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件为设置于塑料管外侧壁上的沿周向布置的环形凹槽,所述凸件为设置于第二端内筒壁上的沿周向布置的环形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纹连接的钢塑转换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件为设置于第二端内筒壁上的沿周向布置的环形凹槽,所述凸件为设置于塑料管外侧壁上的沿周向布置的环形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冀川路旭李晓冰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京燃管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