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内油污水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638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船舶管道维修工艺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内油污水收集装置,包括一对采用哈夫对接结构的半环形污水收集槽,每一半环形污水收集槽包括作为槽底的半环形底板、竖立连接在所述半环形底板外周边上的半外筒体、竖立连接在所述半环形底板内周边上的半内筒体、竖立连接在所述半外筒体与半内筒体的哈夫面位置的哈夫板,所述半外筒体、半内筒体与所述哈夫板合围连接后形成的内部空间成为所述半环形污水收集槽的污水收集空间,所述半内筒体的内表面和所述哈夫板的对接面上设置有一层橡胶层,所述的一对半环形污水收集槽通过穿越哈夫板的哈夫夹紧螺栓实现对接夹紧。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管内油污水的完整收集,防止了油污水对船舱的污染。

An oil and sewage collection device in the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内油污水收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管道维修工艺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管内油污水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在船舶油类管系修理中,需要在船舶内部现场进行热工(如焊接、气割等)作业。为了确保热工作业安全,在施工前需向管内注水,待管系修理结束后再将油污水从管系中排出。常规的油污水排出方法是将管道对接法兰的螺栓松开,利用松开后的对接法兰缝隙将油污水排除。但是,由于从管道对接法兰缝隙排出的油污水会沿四周发散排出而不容易完整收集(特别是对于船舶立式管道来说),从而容易造成油污水对船舱的污染,另一方面油污水排出过程中还会发散出有害的异味气体,从而会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管内油污水收集装置,旨在实现管内油污水的完整收集,防止油污水对船舱的污染和对人员健康的有害影响。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管内油污水收集装置,包括一对采用哈夫对接结构的半环形污水收集槽,每一半环形污水收集槽包括作为槽底的半环形底板、竖立连接在所述半环形底板外周边上的半外筒体、竖立连接在所述半环形底板内周边上的半内筒体、竖立连接在所述半外筒体与半内筒体的哈夫面位置的哈夫板,所述半外筒体、半内筒体与所述哈夫板合围连接后形成的内部空间成为所述半环形污水收集槽的污水收集空间,所述半内筒体的内表面和所述哈夫板的对接面上设置有一层橡胶层,所述的一对半环形污水收集槽通过穿越哈夫板的哈夫夹紧螺栓实现对接夹紧。优选的,所述哈夫板上远离所述槽底的一侧设置有凹口。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半外筒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半环形污水收集槽内部空间的排污管接头。其中,所述排污管接头通过软管连接至污水收集桶。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一对半环形污水收集槽通过哈夫对接夹紧在船舶立式管道对接法兰下方的管道外圆上,所述管道外圆与位于所述半内筒体内表面的橡胶层紧配合连接,所述半外筒体的内圆直径超过所述船舶立式管道对接法兰的外圆直径。优选的方案是,可以利用钢管和薄钢板制成哈夫型的收集槽(半环形污水收集槽)。使用时,两半收集槽用哈夫夹紧螺栓抱紧在待卸放管道对接法兰下方的立式管道外圆上,收集槽的哈夫结合平面、与管道配合的半内筒体内圆面采用橡皮密封。收集槽底侧设置排污管接头形成一卸放口,插上软管卸放油污水至污水收集桶,使用时,缓慢松开管道对接法兰上的螺栓连接件,油污水即通过对接法兰之间的缝隙流入下方的污水收集槽。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哈夫板上设置的凹口的位置正好位于油污水排出时其油污水落下的位置。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管内油污水收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船舶立式管道对接法兰外围的防飞溅罩围挡,所述防飞溅罩围挡包括防飞溅筒体、连接在所述防飞溅筒体下端圆周上的若干数量的插脚,所述防飞溅筒体下端靠接在所述一对半环形污水收集槽的上端面,所述插脚定位连接在所述半外筒体的内圆上;所述防飞溅罩围挡整体上采用哈夫对接结构。优选的,所述管道对接法兰采用螺栓连接件夹紧固定,所述半内筒体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延伸段半内筒体,所述延伸段半内筒体的上端设置有若干数量适配所述螺栓连接件六角头外形的防转卡口。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管内油污水收集装置还设置有异味气体排放装置,所述异味气体排放装置包括在所述防飞溅筒体的上部内筒口上设置的内法兰、设置在所述内法兰上的抽气管接头,所述内法兰的内圆与所述管道对接法兰的外圆相适配。其中,所述抽气管接头通过软管连接至抽气泵。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橡胶层是以胶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半内筒体的内表面和所述哈夫板的对接面上的柔性橡胶板,且所述半内筒体的内表面上的柔性橡胶板与所述哈夫板的对接面上的柔性橡胶板为一体式的同一张橡胶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管内油污水收集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避免油污水流到地面造成船舱内的污染,同时也减少了二次清洁费工的问题,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二,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管内油污水收集装置,通过在船舶立式管道对接法兰的外围设置防飞溅罩围挡,其与污水收集槽相互协调配合,避免了油污水飞溅造成的污染,从而使得油污水的收集更彻底。第三,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管内油污水收集装置,在延伸段半内筒体的上端设置有若干数量适配对接法兰上螺栓连接件六角头外形的防转卡口,松开对接法兰上的螺栓时只需要采用上扳手而无需使用下扳手,由此克服了传统使用上扳手、下扳手同时操作时其油污水容易飞溅到操作人员手臂上的弊端,其操作的安全性好。第四,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管内油污水收集装置,设置有异味气体排放装置,保护了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管内油污水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污水收集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在图1的一种管内油污水收集装置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污水收集装置,2、半环形污水收集槽,3、半环形底板,4、半外筒体,5、半内筒体,6、哈夫板,7、橡胶层,8、螺栓连接件,9、凹口,10、排污管接头,11、防飞溅罩围挡,12、防飞溅筒体,13、插脚,14、延伸段半内筒体,15、防转卡口,16、内法兰,17、抽气管接头,18、哈夫夹紧螺栓,19、管道对接法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管内油污水收集装置1的实施例,包括一对采用哈夫对接结构的半环形污水收集槽2,每一半环形污水收集槽2包括作为槽底的半环形底板3、竖立连接在所述半环形底板3外周边上的半外筒体4、竖立连接在所述半环形底板3内周边上的半内筒体5、竖立连接在所述半外筒体4与半内筒体5的哈夫面位置的哈夫板6,所述半外筒体4、半内筒体5与所述哈夫板6合围连接后形成的内部空间成为所述半环形污水收集槽2的污水收集空间,所述半内筒体5的内表面和所述哈夫板6的对接面上设置有一层橡胶层7,所述的一对半环形污水收集槽2通过穿越哈夫板6的哈夫夹紧螺栓18实现对接夹紧。优选的,所述哈夫板6上远离所述槽底的一侧设置有凹口9。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外筒体4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半环形污水收集槽2内部空间的排污管接头10。其中,所述排污管接头10通过软管连接至污水收集桶(图中未画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半环形污水收集槽2通过哈夫对接夹紧在船舶立式管道对接法兰19下方的管道外圆上,所述管道外圆与位于所述半内筒体5内表面的橡胶层7紧配合连接,所述半外筒体4的内圆直径超过所述船舶立式管道对接法兰19的外圆直径。优选的方案是,可以利用钢管和薄钢板制成哈夫型的收集槽(半环形污水收集槽2)。使用时,两半收集槽用哈夫夹紧螺栓抱紧在待卸放管道对接法兰19下方的立式管道外圆上,收集槽的哈夫结合平面、与管道配合的半内筒体5内圆面采用橡皮密封。收集槽底侧设置排污管接头10形成一卸放口,插上软管卸放油污水至污水收集桶,使用时,缓慢松开管道对接法兰上的螺栓连接件,油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内油污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采用哈夫对接结构的半环形污水收集槽,每一半环形污水收集槽包括作为槽底的半环形底板、竖立连接在所述半环形底板外周边上的半外筒体、竖立连接在所述半环形底板内周边上的半内筒体、竖立连接在所述半外筒体与半内筒体的哈夫面位置的哈夫板,所述半外筒体、半内筒体与所述哈夫板合围连接后形成的内部空间成为所述半环形污水收集槽的污水收集空间,所述半内筒体的内表面和所述哈夫板的对接面上设置有一层橡胶层,所述的一对半环形污水收集槽通过穿越哈夫板的哈夫夹紧螺栓实现对接夹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内油污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采用哈夫对接结构的半环形污水收集槽,每一半环形污水收集槽包括作为槽底的半环形底板、竖立连接在所述半环形底板外周边上的半外筒体、竖立连接在所述半环形底板内周边上的半内筒体、竖立连接在所述半外筒体与半内筒体的哈夫面位置的哈夫板,所述半外筒体、半内筒体与所述哈夫板合围连接后形成的内部空间成为所述半环形污水收集槽的污水收集空间,所述半内筒体的内表面和所述哈夫板的对接面上设置有一层橡胶层,所述的一对半环形污水收集槽通过穿越哈夫板的哈夫夹紧螺栓实现对接夹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内油污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哈夫板上远离所述槽底的一侧设置有凹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内油污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外筒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半环形污水收集槽内部空间的排污管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内油污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接头通过软管连接至污水收集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内油污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半环形污水收集槽通过哈夫对接夹紧在船舶立式管道对接法兰下方的管道外圆上,所述管道外圆与位于所述半内筒体内表面的橡胶层紧配合连接,所述半外筒体的内圆直径超过所述船舶立式管道对接法兰的外圆直径。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先福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