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6380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冰箱,在箱内壁上具有覆盖通道形成部件的通道盖,其不向箱内突出,可增大箱有效容积、外观更美,在箱内壁面上形成向外凹进的凹槽,将通道形成部件容纳在凹槽内,把通道盖平坦安装在箱内壁上。在形成通道形成部件的通道上设置气门装置,使气门挡板的阻尼面指向箱内侧,而冷气排出口位于箱外侧位置上,通道与气门装置的冷气排出口连通,通道形成部件和通道盖的最下部不会象现有的那样向箱内侧伸出。(*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箱内的内壁面部上具有通道盖的冰箱。迄今为止,在冰箱中,在箱内的内壁面部上设置通道盖。图8至附图说明图11示出了现有这种冰箱的结构。通道盖2设置在箱内(此时,为冷藏室1)的里侧的内壁面上。通道盖2如图9所示地盖住形成如2条通道的通道形成部件4,将该通道形成部件4压入上述冷藏室1的内侧的内壁面,并用如3个螺钉5(参照图8)安装固定,该通道形成部件4会向冷藏室1的内侧突出。如图10所示,在冷藏室1的最下部的内侧,相对于通道设置了用于调节冷气供给量的气门装置6。该气门装置6虽然图没有详细揭示,但在随冷藏室1内的温度变化的气压或电机动作的作用下使气门挡板7动作,开关通过图11所示的通道8与冷却器室(图中未示出)连通的通孔9。因此当冷藏室1内的温度高于规定温度时供给冷气,而低于规定温度时切断冷气供给。而且,该气门装置6是这样设置在上述冷藏室1的最下部的内侧上即,气门挡板7的与上述通孔9接触的阻尼面10指向箱外侧,而冷气排出口11位于箱内侧的位置上,通道3与该冷气排出口11连通。通道形成部件4和通道盖2它们的最下部在冷气排出口11的位置处一起向箱内侧伸出,这就成为在箱内的气门装置上的突出部。此外,在冷藏室1的背面上沿通道3配设了连接上述气门装置和配置在箱外的背面上部的电源电路基板12(参照图10)部分的导线13(参照图9)。通道形成部件4沿上下方向重叠地与上述气门装置6接合,并在此状态下,利用从箱内侧的前方插入的螺钉14(参照图11)把气门装置6拧紧固定住。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因通道盖2向冷藏室1的内侧突出,导致箱内容纳物品的有效空间减少,而且在外观上给使用一种压迫感。通道盖2的最下部2a也向冷藏室1的内侧突出,这与上述同样会减少箱内有效空间,而且外观上同样也不美观。此外,配设导线13的冷藏室1的背面是填充绝热材料15的部分,这种绝热材料15一般来说是注入原液并使原液发泡而成的,在发泡压的作用下将会使导线13移动,从通道盖2的内侧位置如图9箭头及二点虚线所示地偏移到冷藏室1背面的另一位置上,这里,由于受到绝热材料15的发泡压的影响,并将影响进一步传给了冷藏室1的壁面部,导致冷藏室1的壁面部变形D。针对这些问题,目前的手段是测定导线13将要偏至的位置,在该部分附近的绝热材料15一侧(内箱背面)安装铁板等增强板,但是这样的结果是导致冰箱成本的提高。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增大箱内有效容积、外观更美的冰箱,同时,特别是在不需要增强板的条件下能够解决由导线引起的箱内壁面变形问题的冰箱。为了完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冰箱设置有形成向箱内供给由冷冻循环装置产生的冷气的通道的通道形成部件,在上述箱内的内壁面的局部上形成容纳上述通道形成部件的凹槽,而且具有覆盖上述通道形成部件和上述凹槽的且平坦地安装在上述内壁面上的通道盖。在本专利技术的冰箱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通道盖的端部上设啮合片,在位于上述凹槽的端部的上述内壁面上形成与该啮合片啮合的啮合部,将上述通道盖嵌合在上述内壁面上。在本专利技术的冰箱上,其特征在于设置了利用带可开关地覆盖连通上述通道的冷气排出口的阻尼面的气门挡板来调节来自上述通道的冷气供给量的气门装置,并使上述阻尼面指向箱内侧,把上述冷气排出口配置在对着该阻尼面的位置上。在本专利技术的冰箱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凹槽内设置了容纳导线的导线容纳部。在本专利技术的冰箱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壁面部具有由绝热材料构成的绝热壁,并将上述冷冻循环的放热管配设在远离上述凹槽的上述绝热壁中。采用上述第一种结构,由于通道形成部件容纳在箱内内壁上的凹槽内,通道盖平坦地安装在箱内的内壁面上,因此通道盖不会向箱内突出。采用上述第二种结构,由于通道盖通过啮合片和啮合部在端部相互啮合地安装在箱内内壁面上,因此即使端部有些变形,也可以将其矫正,并保持与箱内内壁面与密闭状安装。采用上述第三种结构,因气门装置的冷气排出口位于箱外侧上,通道形成部件和通道盖安装完毕后两者的最下部不会向箱内突出。采用上述第四种结构,因导线容纳在导线容纳部内,所以不受绝热材料的发泡压的影响而移动。采用上述第五种结构,冷冻循环的放热管配置在远离箱内内壁的凹槽内侧、绝热壁较厚的地方。实施例下面,参照图1至图6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首先,图2示出了冰箱的主体外壳21,在外箱22和内箱(图2仅示出了最上段的冷藏室用内箱23和中段的冷冻室用内箱24)之间的空间内注入原液使并绝热材料发泡而填满该空间。在由上述冷藏室内箱23构成的冷藏室26内设置多层搁架27,在最下部设置微冷分室28和制冰机用的给水箱室29。另外,在冷藏室26的内侧的中间附近设置通道盖30。因为通道盖30是用于将来自图中未示出的冷却室的冷气供给冷藏室26的部件,所以与上述搁架27的各层对应地分别具有冷气排出口31,在背面上,如图1所示,安装了形成上下延伸的多条通道32的通道形成部件33。与之相对地,在构成冷藏室26的内壁面的内箱23上形成凹槽34,上述通道形成部件33容纳在该凹槽34内,通道盖30本身成平坦状地安装着。图4及图5示出了上述通道盖安装在内箱23上的结构,从图4及图5中可知,在通道盖30的端缘上再延伸出接触部30a,并在例如4个地方形成作为嵌合部的弹性啮合片35,在内箱23上的凹槽34的两侧端部形成多个作为被嵌合部的啮合部36,各个弹性啮合片与该啮合部相互啮合。在通道盖30的中间的一个位置上形成安装孔37,将一根螺钉38从该安装孔37内插入螺纹连接到内箱23上,这样,就把通道盖30安装在内箱23上了。因为内箱23的凹槽34较浅(主体外壳21的绝热材料25残留有较厚的绝热壁),所以通道形成部件33的厚度T1(参照图1)比现有通道形成部件4的厚度T2(参照图9)小,而其宽度W1比现有通道形成部件4的宽度W2大,因此能够确保通道32的必要的通气面积,以上述的这种关系,通道盖30的宽度W3也比现有的通道盖2的宽度W4的大。在图3所示的冷藏室26的最下部(微冷室28)的内侧相对于通道32设置了气门装置39。该气门装置39虽然图中没有详细图示,但在随冷藏室26内的温度变化的气压或电机动作的作用下使气门挡板40动作,开关通过图3及图6所示的通道41与冷却器室(图中未示出)连通的通孔42。因此当冷藏室26内的温度高于规定温度时供给冷气,而低于规定温度时切断冷气供给。该气门装置39是这样设置在上述冷藏室26的最下部的内侧上即,气门挡板40的与上述通孔42接触的阻尼面43指向箱内侧,而冷气排出口44位于箱外侧的位置上,通道32与该冷气排出口44连通。在这样的关系下,通道形成部件33和通道盖30它们的最下部不会象现有通道形成部件4和通道盖2那样向箱内侧伸出。通道形成部件33相对于上述气门装置39沿前后方向重叠地接合,在这样的状态下,气门装置39通过从箱内侧进入的螺钉45被拧紧而固定住。其次,在图1中还示出了一个向后箱外侧的小凹槽46,该小凹槽46形成在上述内箱23的凹槽34的通道形成部件33容纳部的侧面上,用于容纳导线。将沿通道32的连接上述气门装置39部分和配置在箱外的背面上的电源电路基板47(参照图3)部分的导线48用多根钢丝编织的维尼龙带等缚住后容纳在该小凹槽46内。此外,在主体外壳21的绝热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冰箱,该冰箱具有形成向箱内供给由冷冻循环装置产生的冷气的通道的通道形成部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箱内的内壁面的局部上形成容纳上述通道形成部件的凹槽,而且具有覆盖上述通道形成部件和上述凹槽的且平坦地安装在上述内壁面上的通道盖。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里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