氖同位素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636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氖同位素分离装置,属于稀有气体的分离与提纯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热管、冷管和壳体,热管、冷管和壳体的轴线相互重合,由内向外顺序排列,壳体的壳壁上分别开有入水口和出水口,热管的上下端分别与油管连接,油管与加热器连接。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高效实现氖同位素的分离,分离效果显著,同位素产出率明显提升。

Neon isotope separ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氖同位素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氖同位素的分离装置,属于稀有气体的分离与提纯设备

技术介绍
氖的同位素主要是20Ne和22Ne,其丰度分别为90.51%和9.22%。在核物理基础研究重元素的合成方面有较为广泛的应用;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20Ne和22Ne又有了新的用途。一方面,由于其有双凸峰的光强—频率特性,是制造氦-氖稳频激光器的充气材料,可大大提高激光的频率稳定度,这种激光器是精密测长仪理想光源之一,用于精密车床丝杆螺距和微孔孔径等精确测量;另一方面,它们也是环形激光器的理想材料,在制造激光陀螺仪方面效果显著,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导航、定位定向系统、导弹、机械加工、民用医疗器械等。由于涉及军用,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禁运,目前国内没有该方面的生产企业信息。氖的同位素的物理、化学性质极其相似,不能采用常规的精馏或吸附、化学反应的方法进行分离,只能应用其它方法。同位素气体的分离主要方法有气体扩散法、离子交换法、气体离心法,另外还有蒸馏法、电解法、电磁法、电流法、离心机法等,其中以气体扩散法最成熟,现有氖同位素分离技术多采用气体扩散法,分离装置多为长玻璃管夹层结构,此类玻璃管内部用电热丝加热,承压能力差,安全性不足;专利号为02151014.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中丰度22Ne同位素的分离提纯方法,该专利中使用圆柱形扩散塔进行同位素分离,内部用电热丝加热,此类装置结构结构复杂,加工难度较高,温度分布不均匀,存在分离效果较差、分离效率低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氖同位素分离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可高效实现氖同位素的分离,分离效果显著,同位素产出率明显提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氖同位素分离装置,包括热管、冷管和壳体,热管、冷管和壳体的轴线相互重合,由内向外顺序排列,壳体的壳壁上分别开有入水口和出水口,热管的上下端分别与油管连接,油管与加热器连接。上述的氖同位素分离装置,所述热管、冷管和壳体均为圆柱管,它们的内径按热管、冷管、壳体的顺序逐渐增大;所述开设于壳体上的入水口位于壳体的下段,出水口位于壳体的上段。上述的氖同位素分离装置,所述热管、冷管和壳体的高度相同,它们的上端与水平状态的上端盖垂直固定,下端与水平状态的下端盖垂直固定,上端盖、下端盖上分别连接集气管,集气管通入热管和冷管之间;油管的上端口通过上端盖插入热管中,下端口通过下端盖插入热管中。采用本技术进行氖同位素分离的方法为:高温导热油通过油管由热管底部通入热管内,经热管后由热管上端回流进入油管,油管与加热器连接,导热油经加热器加热后再由热管底部进入热管,往复循环保证热管中导热油的油温恒定,对热管实施稳定加热;同时向入水口中通入冷却水,冷却水经冷管和壳体之间的空间由出水口流出,持续向入水口中通入冷却水,实现壳体和冷管之间的均匀冷却,从而在热管和冷管之间形成温差;由下端盖向热管和冷管之间的空间内通入超高纯氖气,在热扩散效应的作用下,较重的22Ne向下运动从下部的集气管流出,较轻的20Ne向上运动从上部的集气管流出,实现20Ne和22Ne的分离。为进一步提升20Ne和22Ne的分离效果,可将多个本技术装置多级串联,相邻之间通过连接管串联连接,可显著提升分离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使用方便,可高效实现氖同位素的分离,分离效果显著,同位素产出率明显提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将多个本技术串联后的示意图;图中标记如下:热管1、冷管2、壳体3、入水口4、出水口5、油管6、加热器7、上端盖8、下端盖9、集气管10、油泵11、超高纯氖气瓶12、放空阀13、控制阀14、放空管15、连接管16。具体实施方式图1显示,本技术一种氖同位素分离装置,包括热管1、冷管2和壳体3,热管1、冷管2和壳体3均为圆柱形EP级高光洁度不锈钢管,它们的轴线相互重合,热管1的外径为1/4英寸,冷管2的外径为1/2英寸,壳体3的外径为1英寸,壳体3的壳壁上分别开有入水口4和出水口5,入水口4位于壳体3的下半段,出水口5位于壳体3的上半段;图1显示,热管1、冷管2和壳体3的高度相同,它们的上端与水平状态的上端盖8垂直固定,下端与水平状态的下端盖9垂直固定,上端盖8、下端盖9直径与壳体3的直径相同,均为不锈钢材质;上端盖8、下端盖9上分别连接集气管10,集气管10通入热管1和冷管2之间,用于收集分离出的氖同位素;图1显示,油管6的上端口通过上端盖8插入热管1中,下端口通过下端盖9插入热管1中,油管6与加热器7连接,加热器7为电加热;图1显示,为了能够获得较好的导热效果,设置了与油管6、加热器7连接的高温油泵11,高温导热油在油泵11的作用下通过油管6向热管1提供热量以维持20Ne和22Ne的分离所需的热管壁较高温度,从而有利于在上端的集气管10中收集到热扩散效应导致的高丰度的20Ne;图1显示,为了形成能够有效保证20Ne和22Ne所需要的高低温度差,在壳体3和冷管2之间通入冷却水后获得较低温度,从而有利于在下端的集气管10中收集到热扩散效应导致的高丰度的22Ne。图2显示,为了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高丰度的氖同位素,使用了多级连接的方式,将多个本技术分离装置通过连接管16串联连接,连接管16的一端通入一个分离装置的热管1和冷管2之间,另一端通入相邻分离装置的热管1和冷管2之间;位于最左侧的分离装置的下端盖9上另外连接用于收集22Ne的集气管10;位于最右侧的分离装置的上端盖8上另外连接用于收集20Ne的集气管10,两侧的用于收集氖同位素的集气管10上安装有控制阀14;每套分离装置上连接放空管15,放空管15通入热管1和冷管2之间,每个放空管15上安装放空阀13,将装有超高纯氖气的氖气瓶12中的超高纯氖气由中间位置的分离装置通入热管1和冷管2之间的空间内,经6个分离装置多次的分离与提纯后,在最左侧的集气管10中收集22Ne,在最右侧的集气管10中收集20Ne,经多级分离后,保证了分离效果。图2显示,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首先将6套本技术分离装置通过连接管16串联连接,并确保整个系统没有泄漏漏点,连接管16要尽可能的短;然后在各级分离装置中通入高温油和冷却水,高温导热油通过控制加热器7,保持温度在400±15℃,冷却水温度控制在30℃以下,这样形成分离必须的高低温温差。最后连接好超纯氖气管路,确认不漏后向中间位置分离装置的热管1和冷管2之间通入超高纯氖气,先使用超高纯氖气对其中空气进行吹扫置换,在两侧的集气管10的出口位置测得氧、氮含量和超高纯氖气瓶12中含量基本一致则结束吹扫置换,然后关闭集气管10上的控制阀门14和各个放空阀13,在系统中保持氖气压力为0.01Mpa,24小时后在最右侧的集气管10的位置可以得到20Ne(流量约30mL/小时),在最左侧的集气管10位置可以得到22N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氖同位素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管(1)、冷管(2)和壳体(3),热管(1)、冷管(2)和壳体(3)的轴线相互重合,由内向外顺序排列,壳体(3)的壳壁上分别开有入水口(4)和出水口(5),热管(1)的上下端分别与油管(6)连接,油管(6)与加热器(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氖同位素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管(1)、冷管(2)和壳体(3),热管(1)、冷管(2)和壳体(3)的轴线相互重合,由内向外顺序排列,壳体(3)的壳壁上分别开有入水口(4)和出水口(5),热管(1)的上下端分别与油管(6)连接,油管(6)与加热器(7)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氖同位素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1)、冷管(2)和壳体(3)均为圆柱管,它们的内径按热管(1)、冷管(2)、壳体(3)的顺序逐渐增大;所述开设于壳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让杨毅坤高国强赵玲韩文庆
申请(专利权)人: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河北邯钢锐达气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