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喷淋式降温除尘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6317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击喷淋式降温除尘塔,包括外壳、内壳及隔板,外壳侧面进置有进气口,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排污口设置有排污阀、顶部设置有排气口,内壳顶部与外壳内侧面密闭,底部边沿设有缺口且与外壳内壁形成夹层,夹层在进气口对面侧设置有隔板,夹层顶部设置有第一环形下喷淋管,内壳内部空间内设有若干螺旋导流片层,导流片层下方设置有第二环形下喷淋管,内壳顶部上方的外壳内部空间内设有至少两层填料层,最底层的填料层下方设置有第三环形下喷淋管,高温烟气从进气口进入夹层经第一环形下喷淋管喷淋后穿过螺旋导流片层再次经第三环形下喷淋管喷淋后穿过填料层除雾经排气口排出除尘塔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强了喷淋除尘降温效果。

An impact spray type cooling and dedusting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击喷淋式降温除尘塔
本技术涉及环保除尘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冲击喷淋式降温除尘塔,包括外壳、内壳、隔板、第一环形下喷淋管、第二环形下喷淋管、螺旋式导流片层、第三环形下喷淋管及填料层。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过程中一些设备如高炉熔炼锅炉由于是通过燃煤燃油提供生产所需热量,其间会产生的大量燃煤燃油高温烟气,如果这些排出的高温烟气不经过净化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需要对排出的高温烟气进行有效除尘处理后才能排放到外部大气空间以符合环保要求。由于初次排出的工业高温烟气温度过高及粉尘颗粒度较大,给除尘处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并影响了除尘效率,为提高除尘效率及降低处理难度,需要对这些高温烟尘进行预处理,预先分离出部分大颗粒粉尘或降低烟气温度。常规的喷淋除尘塔大多是通过喷淋管对直接进入塔内的烟气进行喷淋达到水雾除尘目的,但此种方法的除尘效果往往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增强高温烟气的冲击喷淋除尘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冲击喷淋式降温除尘塔,包括外壳、内壳及隔板,所述外壳侧面进置有进气口,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设置有排污阀、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内壳顶部与所述外壳内侧面密闭,底部边沿设有缺口且与所述外壳内壁形成夹层,所述夹层在进气口对面侧设置有隔板,所述夹层顶部设置有第一环形下喷淋管,所述内壳内部空间内设有若干螺旋导流片层,所述导流片层下方设置有第二环形下喷淋管,所述内壳顶部上方的所述外壳内部空间内设有至少两层填料层,最底层的所述填料层下方设置有第三环形下喷淋管,高温烟气从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夹层经所述第一环形下喷淋管喷淋后穿过所述缺口处上方的水帘层穿过所述螺旋导流片层后再次经所述第三环形下喷淋管喷淋后穿过所述填料层除雾后经所述排气口排出除尘塔外。优选地,所述缺口为锯齿形且均匀分布。优选地,所述螺旋导流片层为三层,层与层之间保持有间距以保持抽风的畅顺。优选地,所述第二环形下喷淋管根据所述螺旋导流片层横截面积而设定数量且均匀分布。优选地,所述第三环形下喷淋管根据所述填料层横截面积而设定数量且均匀分布。优选地,所述填料层为二层,层与层之间保持有间距以保持抽风的畅顺。优选地,所述填料层内填铺满环保小球以对烟气进行除雾,防止水珠飞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使得高温烟气经过内壳的隔阻、喷淋之后,通过内壳底部边沿缺口上方形成的水帘层增加了对烟气的喷淋雾化密度,再经过螺旋导流片层的导流、喷淋及填料层的除雾处理后,增强了除尘降温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A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图1、图2示出了一种冲击喷淋式降温除尘塔,包括外壳1、内壳2及隔板3,外壳1侧面进置有进气口11,底部设置有排污口12,排污口12设置有排污阀13、顶部设置有排气口14,内壳2顶部与外壳1内侧面密闭,底部边沿设有缺口21且与外壳1内壁形成夹层15,夹层15在进气口11对面侧设置有隔板3以隔断气流在夹层15内环形流动,夹层15顶部设置有第一环形下喷淋管16,内壳2内部空间内设有若干螺旋导流片层22,导流片层22下方设置有第二环形下喷淋管23,内壳2顶部上方的外壳1内部空间内设有至少两层填料层17,最底层的填料层17下方设置有第三环形下喷淋管18,高温烟气从进气口11进入夹层15经第一环形下喷淋管16喷淋后穿过缺口21处上方的水帘层穿过螺旋导流片层22后再次经第三环形下喷淋管18喷淋后穿过填料层17除雾后经排气口14排出除尘塔外。缺口21为锯齿形且均匀分布。螺旋导流片层22为三层,层与层之间保持有间距以保持抽风的畅顺。第二环形下喷淋管23根据螺旋导流片层22横截面积而设定数量且均匀分布。第三环形下喷淋管18根据填料层17横截面积而设定数量且均匀分布。填料层17为二层,层与层之间保持有间距以保持抽风的畅顺,填料层17内填铺满环保小球以对烟气进行撞击除雾,防止水珠飞溅。本技术工作原理:工作状态时,除尘塔内外壳1的底部排污阀13关闭,外壳1底部蓄存有水,其水面高度略高于内壳2缺口形成对夹层15密闭水封层,夹层15顶部设置的第一环形下喷淋管16从底部蓄水池中循环抽取用水对进入夹层15内的高温烟气进行喷淋,高温烟气从进气口11进入后冲击内壳外侧面,速度降低并在第一环形下喷淋管16的喷淋雾化作用下,部分粉尘掉到下方的蓄水池中沉积;同时,外壳1顶部外接有强力抽风装置,在强力抽风装置的强力抽风作用力下,在内壳2内部空间形成向上的气流吸引力,将除尘塔内的蓄水池的水面水位吸引提高,露出内壳2下沿的缺口21形成的水雾层,从而打开夹层15下方的密闭通道15,高温烟气从密闭通道15下方打开的通道通过并穿过缺口21经上方的水雾层的冲刷及第二环形下喷淋管23的喷淋,继续排出部分粉尘沉积在蓄水池中,之后,高温烟气在螺旋导流片层22的引导下向上方填料层17前行,经第三环形下喷淋管18喷淋后,又有部分粉尘掉到下方的蓄水池中沉积,第二环形下喷淋管23、第三环形下喷淋管18所需喷淋水从除尘塔内水池抽取循环使用,高温烟气再穿过填料层17进行除雾经排气口14排出除尘塔外,定期更换除尘塔内水池的水体,保持除尘塔的除尘降温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使得高温烟气经过内壳的隔阻、喷淋之后,通过内壳底部边沿缺口上方形成的水帘层增加了对烟气的喷淋雾化密度,再经过螺旋导流片层的导流、喷淋及填料层的除雾处理后,增强了除尘降温效果。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出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击喷淋式降温除尘塔,包括外壳、内壳及隔板,所述外壳侧面进置有进气口,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设置有排污阀、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内壳顶部上方的所述外壳内部空间内设有至少两层填料层,最底层的所述填料层下方设置有第三环形下喷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顶部与所述外壳内侧面密闭,底部边沿设有缺口且与所述外壳内壁形成夹层,所述夹层在进气口对面侧设置有所述隔板,所述夹层顶部设置有第一环形下喷淋管,所述内壳内部空间内设有若干螺旋导流片层,所述导流片层下方设置有第二环形下喷淋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喷淋式降温除尘塔,包括外壳、内壳及隔板,所述外壳侧面进置有进气口,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设置有排污阀、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内壳顶部上方的所述外壳内部空间内设有至少两层填料层,最底层的所述填料层下方设置有第三环形下喷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顶部与所述外壳内侧面密闭,底部边沿设有缺口且与所述外壳内壁形成夹层,所述夹层在进气口对面侧设置有所述隔板,所述夹层顶部设置有第一环形下喷淋管,所述内壳内部空间内设有若干螺旋导流片层,所述导流片层下方设置有第二环形下喷淋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喷淋式降温除尘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汉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尘博仕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