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益峰专利>正文

一种出水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62900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出水龙头,包括壳体(1)以及依次设于壳体(1)内部的进水座(2)、调节座(3)和出水组件(4),其中,进水座(2)包括第一通水部(21),其表面开设有第一通水孔(211);调节座(3)包括第二通水部(31)及自该第二通水部(31)的边缘向下延伸的隔水部(32),隔水部(32)将壳体(1)内部分隔为第一出水腔(111)和第二出水腔(112),第二通水部(3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导流槽(311),第二通水部(31)上开设有与第一出水腔(111)相连通的第二通水孔(312)以及与导流槽(311)相连通的第三通水孔(3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出水龙头可以避免水流紊乱。

A kind of t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水龙头
本技术涉及卫浴设备
,具体指一种出水龙头。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水是大家离不开的东西,而水龙头也是经常用到,现有的水龙头在水压太大的时候,会导致流出的水束集中,当集中的水束碰触到人体或物体时,往往会溅得到处都是。而现有市面上的带花洒功能或起泡功能的水龙头,其内部结构复杂,操作麻烦,且切换模式一般只有两种,无法满足用户不同使用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1496466.5(公告号为CN209302993U)的技术专利《一种多模式切换防溅水龙头》通过旋转件上的通孔和挡水件,与固定件上的通水孔错位配合,使旋转件在转动过程中具有通水孔仅与通孔连通的第一状态、通水孔同时连通至少一个通孔和第一出水部的第二状态和通水孔仅与第一出水部连通的第三状态,实现三种出水模式的切换,用户只需旋转旋转体即可切换至所需的出水模式。但是上述水龙头在通水孔与第一出水部连通时,通水孔流出的水流到处逸散,较为紊乱,且无法提示不同状态是否到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可以避免水流紊乱的出水龙头。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可以提示不同状态是否到位的出水龙头。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壳体,具有容置腔,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进水座,安装在所述的第一安装口中,用于与外接水管连接,包括有第一通水部,该第一通水部的表面开设有第一通水孔;调节座,设于容置腔中,包括有第二通水部及自该第二通水部的边缘向下延伸的隔水部,所述的第二通水部与第一通水部相抵,所述的隔水部将容置腔分隔为位于中间的第一出水腔和位于外周的第二出水腔,所述第二通水部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出水腔相连通的导流槽,第二通水部的表面开设有与第一出水腔相连通的第二通水孔以及与导流槽相连通的第三通水孔;以及出水组件,设于第二安装口中,与隔水部的自由端相抵,开设有与第一出水腔相连通的第一出水孔和与第二出水腔相连通的第二出水孔;所述的进水座和调节座能够相对转动且至少具有三种状态;第一状态下,所述的第一通水孔仅与第二通水孔相连通;第二状态下,所述的第一通水孔与第二通水孔和第三通水孔均相连通;第三状态下,所述的第一通水孔仅与第三通水孔相连通。为了使从第三通水孔流出的水流均匀分散到第二出水腔中,进入到所述的导流槽的横截面呈扇形。为了保证第一状态和第三状态下第一通水孔与第二通水孔或第三通水孔能够完全对应,所述的第二通水孔和第三通水孔沿周向间隔布置在所述的第二通水部上。为了保证第二状态的实现,相邻的第二通水孔和第三通水孔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一通水孔的直径。为了避免水流从进水座和调节座的加工间隙中泄漏,所述的第一通水部的底面上位于第一通水孔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有包围套,该包围套的外周套设有密封圈,该密封圈的边缘位于所述第二通水孔和第三通水孔的外周。这样,进水座和调节座相对转动时,密封圈始终会对未与第一通水孔连通的第二通水孔或第三通水孔进行密封。为了保证进水座和调节座相对转动时的稳定性,所述第一通水部的底面上凸设有转动轴,对应地,所述第二通水部的顶面上开设有转动槽,所述的转动轴能转动地插设在所述的转动槽中。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述第一通水部的底面在靠近边缘的位置处沿周向间隔开设有第一档位槽、第二档位槽和第三档位槽;所述第二通水部的侧壁上设有臂部,该臂部的顶面开有安装槽,该安装槽内安装有档位销和弹簧,所述的弹簧两端分别与档位销和安装槽的底面相抵,能使档位销始终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第一状态下,所述档位销的端部插设在第一档位槽中;第二状态下,所述档位销的端部插设在第二档位槽中;第三状态下,所述档位销的端部插设在第三档位槽中。这样,进水座和调节座相对转动时,档位销进入对应的档位槽时,会在弹簧的回弹力下撞击档位槽,发出滴答提示音,表示状态调节已到位。为了使调节座能随壳体同步运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沿轴向开有限位槽,所述的臂部至少有局部插设在所述的限位槽中。为了方便进水座在壳体上的安装,所述的进水座还包括有自该第一通水部靠近边缘的位置向上延伸的安装部,该安装部密封安装在所述的第一安装口中。为了提高第一出水腔出水时的防溅效果,所述的出水组件包括有起泡芯,密封安装在所述的第一出水腔底部,具有所述的第一出水孔;以及环形出水板,密封安装在所述的第二出水腔底部,开设有所述的第二出水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出水座上的第一通水孔和调节座上的第二通水孔和第三通水孔错位配合,实现三种不同状态的出水,并在调节座的外侧壁上开设与第三通水孔相连通的导水槽,对第三通水孔流出的水流进行导流,避免水流紊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出水龙头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一状态);图2为图1的纵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出水龙头的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第二状态);图4为本技术出水龙头的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第三状态);图5为本技术出水龙头的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出水龙头的实施例中进水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出水龙头的实施例中上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7所示,为本技术出水龙头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出水龙头包括有壳体1和自上而下设于壳体1内部的进水座2、调节座3和出水组件4。壳体1具有容置腔11,包括有上下配合连接的上壳体12和下壳体13。具体地,上壳体12的顶面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口121,内侧壁上沿轴向开有限位槽122;下壳体13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口131。进水座2还包括有第一通水部21和自该第一通水部21靠近边缘的位置向上延伸的安装部22。具体地,第一通水部21的底面上凸设有转动轴214,该转动轴214位于第一通水部21的中轴线上;第一通水部21的表面开设有偏心设置的第一通水孔211,本实施例中,第一通水孔211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分布;第一通水孔211的边缘向下延伸形成有包围套212,该包围套212的外周套设有密封圈213,且密封圈213的端部高于包围套212的高度,该密封圈213的边缘位于所述第二通水孔312和第三通水孔313的外周;第一通水部21的底面在靠近边缘的位置处沿周向间隔开设有两组对称布置的档位槽,本实施例中,每组档位槽中,中间位置的档位槽为第一档位槽215,与第一档位槽215相邻的两个档位槽为第二档位槽216,两端的两个档位槽为第三档位槽217;第一通水部21的底面边缘处沿轴向凸设有限位柱218,本实施例中,限位柱218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两组档位槽之间。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n壳体(1),具有容置腔(11),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口(121)和第二安装口(131);/n进水座(2),安装在所述的第一安装口(121)中,用于与外接水管连接,包括有第一通水部(21),该第一通水部(21)的表面开设有第一通水孔(211);/n调节座(3),设于容置腔(11)中,包括有第二通水部(31)及自该第二通水部(31)的边缘向下延伸的隔水部(32),所述的第二通水部(31)与第一通水部(21)相抵,所述的隔水部(32)将容置腔(11)分隔为位于中间的第一出水腔(111)和位于外周的第二出水腔(112),所述第二通水部(3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出水腔(112)相连通的导流槽(311),第二通水部(31)的表面开设有与第一出水腔(111)相连通的第二通水孔(312)以及与导流槽(311)相连通的第三通水孔(313);以及/n出水组件(4),设于第二安装口(131)中,与隔水部(32)的自由端相抵,开设有与第一出水腔(111)相连通的第一出水孔(411)和与第二出水腔(112)相连通的第二出水孔(421);/n所述的进水座(2)和调节座(3)能够相对转动且至少具有三种状态;/n第一状态下,所述的第一通水孔(211)仅与第二通水孔(312)相连通;/n第二状态下,所述的第一通水孔(211)与第二通水孔(312)和第三通水孔(313)均相连通;/n第三状态下,所述的第一通水孔(211)仅与第三通水孔(313)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壳体(1),具有容置腔(11),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口(121)和第二安装口(131);
进水座(2),安装在所述的第一安装口(121)中,用于与外接水管连接,包括有第一通水部(21),该第一通水部(21)的表面开设有第一通水孔(211);
调节座(3),设于容置腔(11)中,包括有第二通水部(31)及自该第二通水部(31)的边缘向下延伸的隔水部(32),所述的第二通水部(31)与第一通水部(21)相抵,所述的隔水部(32)将容置腔(11)分隔为位于中间的第一出水腔(111)和位于外周的第二出水腔(112),所述第二通水部(3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出水腔(112)相连通的导流槽(311),第二通水部(31)的表面开设有与第一出水腔(111)相连通的第二通水孔(312)以及与导流槽(311)相连通的第三通水孔(313);以及
出水组件(4),设于第二安装口(131)中,与隔水部(32)的自由端相抵,开设有与第一出水腔(111)相连通的第一出水孔(411)和与第二出水腔(112)相连通的第二出水孔(421);
所述的进水座(2)和调节座(3)能够相对转动且至少具有三种状态;
第一状态下,所述的第一通水孔(211)仅与第二通水孔(312)相连通;
第二状态下,所述的第一通水孔(211)与第二通水孔(312)和第三通水孔(313)均相连通;
第三状态下,所述的第一通水孔(211)仅与第三通水孔(313)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槽(311)的横截面呈扇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通水孔(312)和第三通水孔(313)沿周向间隔布置在所述的第二通水部(3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相邻的第二通水孔(312)和第三通水孔(313)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一通水孔(211)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通水部(21)的底面上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益峰
申请(专利权)人:李益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