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理昶淹专利>正文

便携式冷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6219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便携式冷气装置,以在常温常压下能稳定保持为固态或液态的非气态气体作冷源,冷源容器和外壳间是保温隔热层,冷源容器上连接有控制阀和冷源入口及密封盖,有至少一个冷气输出管与外壳连通。不需外加工作动力或工作设备,通过控制冷源的气化速度和数量,达到提供冷气的目的。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供冷量大,工作过程无污染,无三废排放,无噪声,使用方便寿命长,制造成本低,适用于运输、冷冻贮存和冷气服装的制作。(*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便携式冷气装置,属于制造冷气空调的
通常制造冷气,都是需要外加工作动力、工作介质和设备,如电、内燃机、空压泵、分子筛、高分子气体渗透膜等,从而在一定的环境内提供冷气使用。其不足是成本高,结构复杂,体积大而笨重,不便于随身携带,不便于长途运输或个人使用。也有用二氧化碳作制冷剂,利用固体二氧化碳在直接升华过程中,吸取被冷却物质的热量,达到制冷的效果。其不足是固体干冰直接放在被冷冻的物质表面或包装箱内的物品上,直接与贮存物混匀,不可能混合均匀,虽然可以降低温度,但温度不可调整,更不均衡,而且干冰处于无控制的自然升华状态,致使用量很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增大使用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以在常温常压下能稳定保持为固态或液态的非气态气体作冷源,不需外加任何工作动力和机械工作设备,通过控制冷源的气化速度和数量而提供冷气的便携式冷气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以在常温常压下能稳定保持为固态或液态的非气态气体作冷源,并置于冷源容器中,冷源容器和外壳之间是保温隔热层,冷源容器上连接有控制阀、有冷源入口和密封盖、冷源容器上有至少一个冷气输出管与外壳连通。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置于冷源容器中作冷源的非气态气体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或液态氮(液氮);以固态二氧化碳(干冰)作冷源置于冷源容器中,冷源入口密封在外壳的保温隔热层中,冷源容器内侧有一工作液贮存室与冷源容器和外壳上的控制阀连通,工作液是能使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气化的有机溶利;贮存室通过其上的微孔(或毛细孔)与冷源容器连通;液态氮(液氮)作冷源置于冷源容器中,冷源入口和密封盖在外壳上,从外壳下方伸出的冷气输出管上串接有控制阀和热交换器,其管口与保护壳连通并与外壳连接。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结构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结构图本专利技术下面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所示这是一个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作冷源的实施例。冷源容器(1)位于外壳(2)内空间的中心,保温隔热层材料(3)均匀充填在两者之间。冷源容器(1)的一端为固态冷源入口(4)由密封盖(5)可靠连接密封,冷源容器(1)内侧有一工作液贮存室(9),贮存室(9)与控制阀(6)连通,并通过其上为微孔(或毛细管)(10)与冷源容器(1)连通,控制阀(6)中心有一孔,在控制阀(6)与贮存室(9)的连接处有一弹性材料块(13),其中心孔与控制阀(6)的中心孔连通,冷源容器(1)上的四个冷气输出管(8)穿过保温隔热层(3)后开口于外壳(2)上。其工作过程是先把控制阀(6)松开,用注射器从控制阀(6)上的中心孔和密封弹性材料块(13)的中心孔将有机溶剂乙醇(或丙酮)工作液体注满贮存室(9),并拧紧控制阀(6),则弹性材料块(13)受压致使其中心孔封闭;打开外壳(2)和密封盖(5),把作冷源的固态二氧化碳块从冷源入口(4)处装入冷源容器(1)中,由密封盖(5)加以密封,然后放入外壳(2)内。需要提供冷气时,调节拧松控制阀(6),弹性材料块受压降低后,其中心孔开启,空气经其中心孔进入工作液贮存室(9),此时乙醇(或丙酮)工作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从贮存室(9)上的微孔(10)流进冷源容器(1)中与固态二氧化碳块接触后立即气化、体积骤增,在气体体积增大的压力下,气化了的低温二氧化碳气体从冷气输出管(8)往外排放,从而达到提供冷气的目的。由于固态二氧化碳块的自然升华率极小,只有与工作液接触才能定量升华,因此,通过调节控制阀控制工作液的排出量,即可控制冷气排出量的大小,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其外壳形状可为多面体或旋转体造型。如图2所示这是一个用液态氮(液氮)作冷源的实施例。冷源容器(1)为保温瓶结构,位于外壳(2)内的中心,保温隔热层材料(3)均匀充填在两者之间。冷源容器(1)上有液态冷源入口管(4)穿过保温隔热层(3)固定于外壳(2)上,管口与密封盖(5)螺纹连接密封,冷源容器(1)下部的一个冷气输出管(8)穿过保温隔热层(3)和外壳(2)与控制阀(7)和热交换器(11)串接,其管口与保护壳(12)连通,保护壳(12)与上部的外壳(2)连接。其工作过程是把作冷源的液态氮从冷源入口(4)处流入冷源容器(1)内装满,用密封盖(5)将其密封。需要提供冷气时,先松开密封盖(5)让冷源容器(1)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平衡,调节打开控制阀(7),则液态氮在重力作用下,从冷源容器(1)中流进位于下部的冷气输出管(8)的前端,经控制阀(7)到热交换器(11)后吸收周围环境的热能气化变成低温气体从保护壳(12)排放,从而达到提供冷气的目的。由于液态氮在冷源容器保温瓶内十分稳定,其自然气化量小,通过调节控制阀控制进入热交换器的液氮量,就可控制冷气排出量的大小,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其外壳形状可为多面体或旋转体造型。本专利技术相比已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以在常温常压下、能稳定保持为固态或液态的非气态气体作冷源,(如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或液态氮(液氮)),调节控制阀控制冷源气化的速度和数量,利用冷源气化时体积增大数十倍所产生的气体压力,使气化的低温气体通过冷气输出管排放出来,无需任何外加工作动力或任何机械工作设备就可达到提供冷气的目的。2、该装置结构简单、轻便,便于携带,工作过程无污染,无三废排放,无噪声,使用方便,寿命长,制造成本低,节约冷源。3、该装置适用范围广,可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要求,将冷源容器的容积和整机体积做得很小或很大,以便于放入不同量的冷源,配合控制阀的使用,其供冷量的大小可以调节,从而可以调节控制低温温度,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如若需要置于衣服内制成带冷气的衣服使用,则可以做得较小,放入冷源的量较少;当用于运输或冷冻贮存对,就可做得很大,放入冷源的量就可很多。4、液态氮的应用,除了在医学上用作直接冷冻治疗外,大规模的使用仅是氮气本身,其冷能至今没有新的应用,该装置采用液态氮作冷源提供冷气,大大扩大了液态氮的应用范围。权利要求1.便携式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以在常温常压下、能稳定保持为固态或液态的非气态气体作冷源,并置于冷源容器(1)中,冷源容器(1)和外壳(2)之间是保温隔热层(3),冷源容器(1)上连接有控制冷源气化速度和数量的控制阀(6)或控制阀(7),冷源入口(4)由密封盖(5)密封,冷源容器(1)上有至少一个冷气输出管(8)与外壳(2)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冷气装置,其特征是置于冷源容器(1)中作冷源的非气态气体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冷气装置,其特征是冷源入口(4)密封在外壳(2)的保温隔热层(3)中,贮存可使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气化的工作液的贮存室(9)与冷源容器(1)和外壳(2)上的控制阀(6)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冷气装置,其特征是存放可使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气化的贮存室(9)通过其上的微孔(10)与冷源容器(1)连通。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冷气装置,其特征是可使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气化的工作液是有机溶剂。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冷气装置,其特征是有机溶剂是乙醇或丙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冷气装置,其特征是置于冷源容器(1)中作冷源的非气态气体是液态氮(液氮)。8.如权利要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便携式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以在常温常压下、能稳定保持为固态或液态的非气态气体作冷源,并置于冷源容器(1)中,冷源容器(1)和外壳(2)之间是保温隔热层(3),冷源容器(1)上连接有控制冷源气化速度和数量的控制阀(6)或控制阀(7),冷源入口(4)由密封盖(5)密封,冷源容器(1)上有至少一个冷气输出管(8)与外壳(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理昶淹李梦妮李道远李长青李长彬喻专志郭启仁郭凌
申请(专利权)人:理昶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