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619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包括棉基层,所述棉基层包括第一棉纤维、第二棉纤维和银离子氨纶丝,所述第一棉纤维和第二棉纤维相互缠绕,所述银离子氨纶丝位于第一棉纤维和银离子氨纶丝之间,所述棉基层的下表面设有缓冲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线;b、织造;c、洗涤;d、粘合制造;通过相互缠绕的第一棉纤维和第二棉纤维,使得第一棉纤维和第二棉纤维相互连接,增加了棉基层结构的紧凑性,同时第一棉纤维和第二棉纤维之间设置的银离子氨纶丝,使得银离子氨纶丝中的银离子进行抗菌处理,降低面料中的微生物含量,同时缓冲层由第一蚕丝纤维和第二蚕丝纤维组成。

An antibacterial fabric for underw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
本专利技术属于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
技术介绍
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传统的抗菌面料结构稳定性差,同时面料的棉基层编织时结构单一,同时面料柔软程度以及防静电能力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具有棉基层结构稳定,同时面料具有抗菌柔软以及防静电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包括棉基层,所述棉基层包括第一棉纤维、第二棉纤维和银离子氨纶丝,所述第一棉纤维和第二棉纤维相互缠绕,所述银离子氨纶丝位于第一棉纤维和银离子氨纶丝之间,所述棉基层的下表面设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包括第一蚕丝纤维和第二蚕丝纤维,所述第一蚕丝纤维和第二蚕丝纤维通过编织相连接,所述棉基层的上表面设有防静电网层,所述防静电网层包括蕾丝网层和导电纤维丝,所述导电纤维丝缠绕在蕾丝网层靠近棉基层的下表面。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棉纤维和第二棉纤维均设置有两层,所述第一棉纤维和第二棉纤维错位分布。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地,所述银离子氨纶丝的横截面为正方形。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蚕丝纤维和第二蚕丝纤维均为螺旋状结构,且所述第一蚕丝纤维和第二蚕丝纤维背向设置。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地,所述蕾丝网层为网格状结构,所述蕾丝网层表面设置的导电纤维丝等间距分布。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的加工方法。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线,将龙须草纤维和棉纤维采用棉包混合的方法;b、织造,第一棉纤维和第二棉纤维通过织布工艺进行编织并在内部加入银离子氨纶丝,棉基层1通过上述工艺得到;第一蚕丝纤维和第二蚕丝纤维通过织布工艺编织成缓冲层;蕾丝网层在编织时在表面添加导电纤维丝,通过此工艺得到防静电网层;c、洗涤,棉基层、缓冲层和防静电网层的布胚定前均通过洗水机进行平幅洗水;d、粘合制造,把缓冲层和防静电网层粘合在棉基层两侧的表面,使得缓冲层位于棉基层的下表面,防静电网层位于棉基层的上表面。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的加工方法,所述第一棉纤维和第二棉纤维的投料比为龙须草纤维:棉纤维3:2,利用转杯纺工艺流程进行生产;氨纶丝浸泡在银离子溶液中反复压制并烘干得银离子氨纶丝。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的加工方法,所述棉基层、缓冲层和防静电网层在清洗时添加含量纤维素酶:0.5g/L、醋酸:0.9g/L、碳酸钠:1.3g/L,浴比为1∶40,处理温度为50℃,处理时间为80分钟,使用清水分三次洗涤,并采用自然风烘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相互缠绕的第一棉纤维和第二棉纤维,使得第一棉纤维和第二棉纤维相互连接,增加了棉基层结构的紧凑性,同时第一棉纤维和第二棉纤维之间设置的银离子氨纶丝,使得银离子氨纶丝中的银离子进行抗菌处理,降低面料中的微生物含量,同时缓冲层由第一蚕丝纤维和第二蚕丝纤维组成,且第一蚕丝纤维和第二蚕丝纤维通过编织连接,同时第一蚕丝纤维和第二蚕丝纤维为螺旋状,增加了缓冲层的蓬松,提高了面料的柔软性,同时蕾丝网层表面编织的导电纤维丝,使得防静电网层表面受摩擦时电子通过导电纤维丝进行传输,使得防静电网层表面进行电荷平衡,避免防静电网层表面带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截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棉基层;11、第一棉纤维;12、第二棉纤维;13、银离子氨纶丝;2、缓冲层;21、第一蚕丝纤维;22、第二蚕丝纤维;3、防静电网层;31、蕾丝网层;32、导电纤维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包括棉基层1,棉基层1包括第一棉纤维11、第二棉纤维12和银离子氨纶丝13,第一棉纤维11和第二棉纤维12相互缠绕,银离子氨纶丝13位于第一棉纤维11和银离子氨纶丝13之间,棉基层1的下表面设有缓冲层2,缓冲层2包括第一蚕丝纤维21和第二蚕丝纤维22,第一蚕丝纤维21和第二蚕丝纤维22通过编织相连接,棉基层1的上表面设有防静电网层3,防静电网层3包括蕾丝网层31和导电纤维丝32,导电纤维丝32缠绕在蕾丝网层31靠近棉基层1的下表面进一步地,第一棉纤维11和第二棉纤维12均设置有两层,第一棉纤维11和第二棉纤维12错位分布;银离子氨纶丝13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第一蚕丝纤维21和第二蚕丝纤维22均为螺旋状结构,且第一蚕丝纤维21和第二蚕丝纤维22背向设置;蕾丝网层31为网格状结构,蕾丝网层31表面设置的导电纤维丝32等间距分布,通过相互缠绕的第一棉纤维11和第二棉纤维12,使得第一棉纤维11和第二棉纤维12相互连接,增加了棉基层1结构的紧凑性,同时第一棉纤维11和第二棉纤维12之间设置的银离子氨纶丝13,使得银离子氨纶丝13中的银离子进行抗菌处理,降低面料中的微生物含量,同时缓冲层2由第一蚕丝纤维21和第二蚕丝纤维22组成,且第一蚕丝纤维21和第二蚕丝纤维22通过编织连接,同时第一蚕丝纤维21和第二蚕丝纤维22为螺旋状,增加了缓冲层2的蓬松,提高了面料的柔软性,同时蕾丝网层31表面编织的导电纤维丝32,使得防静电网层3表面受摩擦时电子通过导电纤维丝32进行传输,使得防静电网层3表面进行电荷平衡,避免防静电网层3表面带电。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线,将龙须草纤维和棉纤维采用棉包混合的方法,第一棉纤维11和第二棉纤维12的投料比为龙须草纤维:棉纤维3:2,利用转杯纺工艺流程进行生产;氨纶丝浸泡在银离子溶液中反复压制并烘干得银离子氨纶丝13;b、织造,第一棉纤维11和第二棉纤维12通过织布工艺进行编织并在内部加入银离子氨纶丝13,棉基层1通过上述工艺得到;第一蚕丝纤维21和第二蚕丝纤维22通过织布工艺编织成缓冲层2;蕾丝网层31在编织时在表面添加导电纤维丝32,通过此工艺得到防静电网层3;c、洗涤,棉基层1、缓冲层2和防静电网层3的布胚定前均通过洗水机进行平幅洗水,棉基层1、缓冲层2和防静电网层3在清洗时添加含量纤维素酶:0.5g/L、醋酸:0.9g/L、碳酸钠:1.3g/L,浴比为1∶40,处理温度为50℃,处理时间为80分钟,使用清水分三次洗涤,并采用自然风烘干;d、粘合制造,把缓冲层2和防静电网层3粘合在棉基层1两侧的表面,使得缓冲层2位于棉基层1的下表面,防静电网层3位于棉基层1的上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棉基层(1),所述棉基层(1)包括第一棉纤维(11)、第二棉纤维(12)和银离子氨纶丝(13),所述第一棉纤维(11)和第二棉纤维(12)相互缠绕,所述银离子氨纶丝(13)位于第一棉纤维(11)和银离子氨纶丝(13)之间,所述棉基层(1)的下表面设有缓冲层(2),所述缓冲层(2)包括第一蚕丝纤维(21)和第二蚕丝纤维(22),所述第一蚕丝纤维(21)和第二蚕丝纤维(22)通过编织相连接,所述棉基层(1)的上表面设有防静电网层(3),所述防静电网层(3)包括蕾丝网层(31)和导电纤维丝(32),所述导电纤维丝(32)缠绕在蕾丝网层(31)靠近棉基层(1)的下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棉基层(1),所述棉基层(1)包括第一棉纤维(11)、第二棉纤维(12)和银离子氨纶丝(13),所述第一棉纤维(11)和第二棉纤维(12)相互缠绕,所述银离子氨纶丝(13)位于第一棉纤维(11)和银离子氨纶丝(13)之间,所述棉基层(1)的下表面设有缓冲层(2),所述缓冲层(2)包括第一蚕丝纤维(21)和第二蚕丝纤维(22),所述第一蚕丝纤维(21)和第二蚕丝纤维(22)通过编织相连接,所述棉基层(1)的上表面设有防静电网层(3),所述防静电网层(3)包括蕾丝网层(31)和导电纤维丝(32),所述导电纤维丝(32)缠绕在蕾丝网层(31)靠近棉基层(1)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棉纤维(11)和第二棉纤维(12)均设置有两层,所述第一棉纤维(11)和第二棉纤维(12)错位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银离子氨纶丝(13)的横截面为正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蚕丝纤维(21)和第二蚕丝纤维(22)均为螺旋状结构,且所述第一蚕丝纤维(21)和第二蚕丝纤维(22)背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蕾丝网层(31)为网格状结构,所述蕾丝网层(31)表面设置的导电纤维丝(32)等间距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昌辉孙滨袁彩英周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红豆集团无锡红豆童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