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6190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包括棉基层,所述棉基层包括第一棉纤维、第二棉纤维和银离子氨纶丝,所述第一棉纤维和第二棉纤维相互缠绕,所述银离子氨纶丝位于第一棉纤维和银离子氨纶丝之间,所述棉基层的下表面设有缓冲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线;b、织造;c、洗涤;d、粘合制造;通过相互缠绕的第一棉纤维和第二棉纤维,使得第一棉纤维和第二棉纤维相互连接,增加了棉基层结构的紧凑性,同时第一棉纤维和第二棉纤维之间设置的银离子氨纶丝,使得银离子氨纶丝中的银离子进行抗菌处理,降低面料中的微生物含量,同时缓冲层由第一蚕丝纤维和第二蚕丝纤维组成。

An antibacterial fabric for underw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
本专利技术属于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
技术介绍
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传统的抗菌面料结构稳定性差,同时面料的棉基层编织时结构单一,同时面料柔软程度以及防静电能力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具有棉基层结构稳定,同时面料具有抗菌柔软以及防静电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包括棉基层,所述棉基层包括第一棉纤维、第二棉纤维和银离子氨纶丝,所述第一棉纤维和第二棉纤维相互缠绕,所述银离子氨纶丝位于第一棉纤维和银离子氨纶丝之间,所述棉基层的下表面设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包括第一蚕丝纤维和第二蚕丝纤维,所述第一蚕丝纤维和第二蚕丝纤维通过编织相连接,所述棉基层的上表面设有防静电网层,所述防静电网层包括蕾丝网层和导电纤维丝,所述导电纤维丝缠绕在蕾丝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棉基层(1),所述棉基层(1)包括第一棉纤维(11)、第二棉纤维(12)和银离子氨纶丝(13),所述第一棉纤维(11)和第二棉纤维(12)相互缠绕,所述银离子氨纶丝(13)位于第一棉纤维(11)和银离子氨纶丝(13)之间,所述棉基层(1)的下表面设有缓冲层(2),所述缓冲层(2)包括第一蚕丝纤维(21)和第二蚕丝纤维(22),所述第一蚕丝纤维(21)和第二蚕丝纤维(22)通过编织相连接,所述棉基层(1)的上表面设有防静电网层(3),所述防静电网层(3)包括蕾丝网层(31)和导电纤维丝(32),所述导电纤维丝(32)缠绕在蕾丝网层(31)靠近棉基层(1)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棉基层(1),所述棉基层(1)包括第一棉纤维(11)、第二棉纤维(12)和银离子氨纶丝(13),所述第一棉纤维(11)和第二棉纤维(12)相互缠绕,所述银离子氨纶丝(13)位于第一棉纤维(11)和银离子氨纶丝(13)之间,所述棉基层(1)的下表面设有缓冲层(2),所述缓冲层(2)包括第一蚕丝纤维(21)和第二蚕丝纤维(22),所述第一蚕丝纤维(21)和第二蚕丝纤维(22)通过编织相连接,所述棉基层(1)的上表面设有防静电网层(3),所述防静电网层(3)包括蕾丝网层(31)和导电纤维丝(32),所述导电纤维丝(32)缠绕在蕾丝网层(31)靠近棉基层(1)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棉纤维(11)和第二棉纤维(12)均设置有两层,所述第一棉纤维(11)和第二棉纤维(12)错位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银离子氨纶丝(13)的横截面为正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蚕丝纤维(21)和第二蚕丝纤维(22)均为螺旋状结构,且所述第一蚕丝纤维(21)和第二蚕丝纤维(22)背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衣用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蕾丝网层(31)为网格状结构,所述蕾丝网层(31)表面设置的导电纤维丝(32)等间距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昌辉孙滨袁彩英周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红豆集团无锡红豆童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