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吸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6134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压吸引系统,其包括吸引管路,吸引管路与集污罐的入口连接,集污罐通过第一管路与真空罐连接,真空罐通过第二管路与除菌过滤器连接,除菌过滤器通过第三管路与真空泵连接,真空泵的出口连接有排放管,集污罐的内腔底部固定设有第一支柱,第一支柱的上端连接有第二支柱,第二支柱的上端连接有第三支柱,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上分别固定设有沉渣板,吸引管路上设有真空压力传感器,真空压力传感器与自动控制柜电连接,自动控制柜与真空泵电连接。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施工、管理以及维护的负压吸引系统,其中的集污罐具有很好的集污效果。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压吸引系统
本技术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负压吸引系统。
技术介绍
在医院中,一些诊室需要提供负压,因此负压吸引系统属于医院的标配。现有的负压吸引系统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施工,即使在敷设完成后,也不便于工作人员管理及维护,成本较高。在负压吸引系统中会用到集污罐,系统管路中的污物在进入到集污罐后,很容易顺着气流从集污罐的出口排出,达不到集污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施工、管理以及维护的负压吸引系统,其中的集污罐具有很好的集污效果。本技术负压吸引系统,包括吸引管路,所述吸引管路与集污罐的入口连接,所述集污罐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与真空罐的入口连接,所述真空罐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除菌过滤器的入口连接,所述除菌过滤器的出口通过第三管路与真空泵的入口连接,所述真空泵的出口连接有排放管,所述集污罐的内腔底部固定设有第一支柱,所述第一支柱的上端可伸缩地连接有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的上端可伸缩地连接有第三支柱,所述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上分别固定设有沉渣板,所述沉渣板与集污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吸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引管路,所述吸引管路与集污罐的入口连接,所述集污罐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与真空罐的入口连接,所述真空罐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除菌过滤器的入口连接,所述除菌过滤器的出口通过第三管路与真空泵的入口连接,所述真空泵的出口连接有排放管,所述集污罐的内腔底部固定设有第一支柱,所述第一支柱的上端可伸缩地连接有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的上端可伸缩地连接有第三支柱,所述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上分别固定设有沉渣板,所述沉渣板与集污罐的内壁之间有间隙,所述吸引管路、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上均设有阀门,所述吸引管路上设有真空压力传感器,所述真空压力传感器与自动控制柜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吸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引管路,所述吸引管路与集污罐的入口连接,所述集污罐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与真空罐的入口连接,所述真空罐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除菌过滤器的入口连接,所述除菌过滤器的出口通过第三管路与真空泵的入口连接,所述真空泵的出口连接有排放管,所述集污罐的内腔底部固定设有第一支柱,所述第一支柱的上端可伸缩地连接有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的上端可伸缩地连接有第三支柱,所述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上分别固定设有沉渣板,所述沉渣板与集污罐的内壁之间有间隙,所述吸引管路、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上均设有阀门,所述吸引管路上设有真空压力传感器,所述真空压力传感器与自动控制柜电连接,所述自动控制柜与真空泵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吸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柱的上端面开设有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沿第一支柱的轴向布置,所述第一盲孔内穿插有所述第二支柱,所述第一盲孔的孔壁上设有第一螺纹通孔,所述第一螺纹通孔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二支柱的上端面上开设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二盲孔沿第二支柱的轴向布置,所述第二盲孔内穿插有所述第三支柱,所述第二盲孔的孔壁上设有第二螺纹通孔,所述第二螺纹通孔上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淑萍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颐通建业医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