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和发动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5989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和发动机,该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包括缸体、尾气循环组件以及加热组件;缸体具有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尾气循环组件的第一端与出气管路连通,尾气循环组件的第二端与进气管路连通;加热组件位于进气管路的尾气循环组件第二端与缸体之间的部分;发动机进排气系统还包括:第一管路,第一管路的第一端与出气管路连通,第一管路的第二端与进气管路连通,用于将部分废气导入进气管路内,以提高进入缸体的流体温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防止加热组件结冰。

Engine intake and exhaust system and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和发动机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和发动机。
技术介绍
废气再循环(ExhaustGasRe-circulation,简称EGR)指的是将发动机排出的部分废气与新鲜空气混合进入发动机内,能降低发动机混合气的最高燃烧温度,减少NOx的生成量,广泛应用于发动机中。发动机进气管路上通常设有加热格栅等加热组件,用于在低温环境中加热进气管路中的空气,实现发动机的冷启动。其中,在低温环境中,高温的废气与冷空气混合,容易使得混合流体中的水汽凝结并附着在加热格栅上,由于环境温度较低,凝结水容易结冰并堵塞加热格栅,影响发动机进气。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在加热格栅外侧围绕设置加热管路,管路内流通有温度较高的水等流体,通过温度较高的热水融化加热格栅上附着的冰。然而,汽车上需要同时设置储存热水的容器、加压泵以及加热水的电加热器等组件,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和发动机,能够防止加热格栅等加热组件在低温环境中结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其包括:缸体、尾气循环组件以及加热组件;所述缸体具有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所述尾气循环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气管路连通,所述尾气循环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进气管路连通,用于将所述出气管路中的部分尾气导入所述进气管路;所述加热组件位于所述进气管路的所述尾气循环组件第二端与所述缸体之间的部分,用于提高导入所述缸体内的流体温度;所述发动机进排气系统还包括: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气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进气管路连通,用于将部分废气导入所述进气管路内,以提高进入所述缸体的流体温度。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尾气循环组件第二端与所述加热组件之间的所述进气管路上。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其中,所述发动机进排气系统还包括:第一增压组件和第二增压组件,所述第一增压组件包括第一涡轮机和第一压气机,所述第一涡轮机设置在所述出气管路上,所述第一涡轮机由所述废气带动转动,所述第一压气机设置在所述进气管路上,并用于提高所述进气管路内的气体压力,所述第一涡轮机与所述第一压气机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一压气机同步转动;所述第二增压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用于提高所述第一管路内的废气压力。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增压组件包括第二管路、第二涡轮机和第二压气机;所述第二管路的进气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出气端均与所述出气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进气端设置于所述出气管路的处于所述第一涡轮机与所述缸体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二涡轮机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所述第二涡轮机由所述废气带动转动,所述第二压气机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并用于提高所述第一管路内的气体压力,所述第二涡轮机与所述第二压气机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二压气机同步转动。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增压组件还包括:加压泵,所述加压泵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用于提高所述第一管路内的所述废气的压力。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管路内的气体压力大于所述进气管路内的气体压力。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其中,所述发动机进排气系统还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用于过滤所述废气中的颗粒物;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出气管路上,且所述过滤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涡轮机的出气方向的下游位置,所述第一管路第一端位于所述过滤组件的出气方向的下游位置。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其中,所述发动机进排气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一控制器;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进气管路上,且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端与所述加热组件之间,用于检测所述温度传感器位置处的流体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增压组件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流体温度低于预设范围时,控制所述第二增压组件开启,以使部分所述尾气经所述第一管路进入所述进气管路并提高流体温度。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其中,所述发动机进排气系统还包括流量传感器以及第二控制器;其中,所述流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进气管路上,且所述流量传感器位于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缸体之间,用于检测所述流量传感器位置处的流体流量;所述流量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增压组件均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流量传感器测得的流体流量低于预设范围时,控制所述第二增压组件开启,以使部分所述尾气经所述第一管路进入所述进气管路并提高流体温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具有如下优点: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包括缸体以及用于导入空气的进气管和导出废气的出气管;为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在出气管路和进气管路之间设置尾气循环组件,以将部分废气导入进气管路内,与新鲜空气混合后导入缸体内;再者,为了能在低温环境中能够启动发动机,进气管路上还设置有加热格栅等加热组件,用于对混合后的气体进行加热;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空气与废气混合时,混合气体内的水汽凝结,凝结的水附着在加热组件上并结冰,发动机进排气系统上还设置第一管路,以将另一部分废气导入进气管路内,提高进气管路温度,避免水汽凝结,实现防止加热组件处的凝结水结冰的问题。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其包括:活塞、曲柄连杆组件以及前述发动机进排气系统;所述曲柄连杆组件与所述活塞均设置在所述缸体内,且所述曲柄连杆组件与所述活塞连接,并带动所述活塞往复移动,以向所述缸体内倒入气体或向所述缸体外排出废气。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和发动机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附图标记:11:缸体;12:进气管路;13:出气管路;20:尾气循环组件;21:EGR管路;22:EGR冷却器;23:EGR阀;30:加热组件;41:第一涡轮机;42:第一压气机;50:过滤组件;61:第一管路;621:第二管路;622:第二涡轮机;623:第二压气机;624:加压泵;625:开关阀;63:温度传感器;64:流量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尾气循环组件以及加热组件;/n所述缸体具有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所述尾气循环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气管路连通,所述尾气循环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进气管路连通,用于将所述出气管路中的部分尾气导入所述进气管路;所述加热组件位于所述进气管路的所述尾气循环组件第二端与所述缸体之间的部分,用于提高导入所述缸体内的流体温度;/n所述发动机进排气系统还包括: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气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进气管路连通,用于将部分废气导入所述进气管路内,以提高进入所述缸体的流体温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尾气循环组件以及加热组件;
所述缸体具有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所述尾气循环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气管路连通,所述尾气循环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进气管路连通,用于将所述出气管路中的部分尾气导入所述进气管路;所述加热组件位于所述进气管路的所述尾气循环组件第二端与所述缸体之间的部分,用于提高导入所述缸体内的流体温度;
所述发动机进排气系统还包括: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气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进气管路连通,用于将部分废气导入所述进气管路内,以提高进入所述缸体的流体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尾气循环组件第二端与所述加热组件之间的所述进气管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排气系统还包括:第一增压组件和第二增压组件,所述第一增压组件包括第一涡轮机和第一压气机,所述第一涡轮机设置在所述出气管路上,所述第一涡轮机由所述废气带动转动,所述第一压气机设置在所述进气管路上,并用于提高所述进气管路内的气体压力,所述第一涡轮机与所述第一压气机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一压气机同步转动;
所述第二增压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用于提高所述第一管路内的废气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增压组件包括第二管路、第二涡轮机和第二压气机;
所述第二管路的进气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出气端均与所述出气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进气端设置于所述出气管路的处于所述第一涡轮机与所述缸体之间的部分;
所述第二涡轮机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所述第二涡轮机由所述废气带动转动,所述第二压气机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并用于提高所述第一管路内的气体压力,所述第二涡轮机与所述第二压气机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二压气机同步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增压组件还包括: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子敬张文霞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