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士平专利>正文

一种为密闭发电机组空间提供冷却的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598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为密闭发电机组空间提供冷却的散热系统,包括箱体、及箱体内的发电机组,所述发电机组中包括发动机和发电机,所述发电机组上设有散热系统,散热系统包括由发动机驱动的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液口连通相应的冷却介质中,水泵的出液口通过相应管路连通第一散热器的进液口,第一散热器的出液口通过相应管路连通一湿式排气管的进液口,通过湿式排气管的排液口排出冷却气和冷却液,降低箱体内环境及发电机组的温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用水作为冷却介质的环境,直接抽取水来进行水循环散热冷却,降低密闭机组环境温度,也可以在使用常规冷却液作为冷却介质的环境,扩展冷却水箱,抽取冷却液进行内循环散热冷却,降低密闭机组环境温度。

A cooling system for enclosed generator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为密闭发电机组空间提供冷却的散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机电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为密闭发电机组空间提供冷却的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柴油机结构的发电机组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单位备用电源、野外作业、应急用电,灾害救治、大型船舶、游艇及车辆自备电源、移动通讯基站等诸多场合。以柴油机带动发电机组进行发电,通过逆变器将发电机发出的电变为稳定的单相电源,但是柴油机、发电机和逆变器在工作时发热量较大,必须对其进行适当冷却。但是现有技术的柴油机、发电机和逆变器、以及逆变器线路板以及元器件直接暴露在整个机组的箱体内,由于箱体内部空间较大而且结构复杂,形成密闭环境,气流在箱体内部自然流动时无法形成有效的散热流道,造成散热困难。本技术采用多种散热介质的冷却扩展结构,以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进行散热冷却,降低机组环境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为密闭发电机组空间提供冷却的散热系统。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为密闭发电机组空间提供冷却的散热系统,包括箱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发电机组,所述发电机组中包括发动机、以及由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所述发电机组上设有散热系统,所述散热系统包括由发动机驱动的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液口连通相应的冷却介质中,水泵的出液口通过相应管路连通第一散热器的进液口,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出液口通过相应管路连通一湿式排气管的进液口,通过湿式排气管的排液口排出冷却气和冷却液,降低箱体内环境及发电机组的温度。进一步的,所述水泵的进液口通过相应管路连通一冷却水箱的出液口,用于提供冷却介质,所述冷却水箱的进液口通过相应管路连通湿式排气管的排液口,用于回收冷却介质,形成冷却介质循环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箱上设有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二散热器包括由风机、散热器翅片和冷却介质通道结构组成,并由风机提供冷风,通过散热器翅片带走冷却介质的热量,经过冷却的冷却介质再次被水泵吸入箱体内部循环。进一步的,所述湿式排气管设置于发动机一侧,所述第一散热器设置于发电机一侧。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通过皮带轮及相应皮带驱动水泵转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以在用水作为冷却介质的环境,如湖泊、水箱、水井等,直接抽取水来进行水循环散热冷却,降低密闭机组环境温度,以及在使用常规冷却液作为冷却介质的环境,如车辆、无水源工厂等,扩展冷却水箱,抽取冷却液进行内循环散热冷却,降低密闭机组环境温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箱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发电机组及散热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冷却介质循环结构前视向图;图4为本技术的冷却介质循环结构后视向图。图中标号说明:1、箱体,2、发电机组,3、水泵,4、第一散热器,5、湿式排气管,6、冷却水箱,7、第二散热器,71、风机,72、散热器翅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为密闭发电机组空间提供冷却的散热系统,包括箱体1、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1内的发电机组2,所述发电机组2中包括发动机、以及由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在本实施例中,发动机采用柴油机,发电机组2其余部分采用本领域常规结构即可,所述发电机组2上设有散热系统,所述散热系统包括由发动机驱动的水泵3,所述水泵3的进液口连通相应的冷却介质中,水泵3的出液口通过相应管路连通第一散热器4的进液口,所述第一散热器4的出液口通过相应管路连通一湿式排气管5的进液口,通过湿式排气管5的排液口排出冷却气和冷却液,降低箱体1内环境及发电机组2的温度。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水泵3的进液口通过相应管路连通一冷却水箱6的出液口,用于提供冷却介质,所述冷却水箱6的进液口通过相应管路连通湿式排气管5的排液口,用于回收冷却介质,形成冷却介质循环结构。所述冷却水箱6上设有第二散热器7,所述第二散热器7包括由风机71、散热器翅片72和相应的冷却介质通道结构组成,并由风机71提供冷风,通过散热器翅片72带走冷却介质的热量,经过冷却的冷却介质再次被水泵3吸入箱体1内部循环。所述湿式排气管5设置于发动机一侧,所述第一散热器4设置于发电机一侧。所述发动机通过皮带轮及相应皮带驱动水泵3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上设置有相应的进风/液口和出风/液口、以及常规的输出接口和指示灯,箱体1可用于隔离静音、以及隔离箱体12内部与外部环境热量的传递,在热带水域行船仓内温度可达70度,隔离外部高温对内部机器的影响,而在环境温度适宜的地区,隔离内部温度对外部船仓环境的影响,箱体1内部气流在相对密闭环境中流动,通过散热系统降温后随冷却介质排出。本技术工作过程及原理本技术在可以用水作为冷却介质的环境(如湖泊、水箱、水井等)下,如图2所示,直接由水泵3吸取冷水,冷水进入第一散热器4,吸收密闭发电机组环境内由于机组运行产生的热量,再进一步流进湿式排气管5水夹层,冷却柴油机排气产生的高温,最后吸取了机组热量的热水随废气一起排出箱体1的外面,随着机组的持续运转,这个冷却的过程持续进行,从而达到降低密闭机组环境温度的目的。本技术在使用常规冷却液作为冷却介质的环境(如车辆、无水源工厂等)下,如图3和图4所示,则由水泵3吸取冷却液,冷却液进入第一散热器4,吸收密闭发电机组环境内由于机组运行产生的热量,再进一步流进湿式排气管5水夹层,冷却柴油机排气产生的高温,最后吸取了机组热量的冷却液流入箱体1外面的冷却水箱6中,再由风机71提供冷风,通过散热器翅片72,带走冷却液的热量,经过冷却的冷却液再次被水泵3吸入机组内部循环,随着机组的持续运转,这个冷却的过程持续进行,从而达到降低密闭机组环境温度的目的。此外,需要说明的是,除非特别说明或者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为密闭发电机组空间提供冷却的散热系统,包括箱体(1)、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1)内的发电机组(2),所述发电机组(2)中包括发动机、以及由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组(2)上设有散热系统,所述散热系统包括由发动机驱动的水泵(3),所述水泵(3)的进液口连通相应的冷却介质中,水泵(3)的出液口通过相应管路连通第一散热器(4)的进液口,所述第一散热器(4)的出液口通过相应管路连通一湿式排气管(5)的进液口,通过湿式排气管(5)的排液口排出冷却气和冷却液,降低箱体(1)内环境及发电机组(2)的温度,所述水泵(3)的进液口通过相应管路连通一冷却水箱(6)的出液口,用于提供冷却介质,所述冷却水箱(6)的进液口通过相应管路连通湿式排气管(5)的排液口,用于回收冷却介质,形成冷却介质循环结构,所述冷却水箱(6)上设有第二散热器(7),所述第二散热器(7)包括由风机(71)、散热器翅片(72)和冷却介质通道结构组成,并由风机(71)提供冷风,通过散热器翅片(72)带走冷却介质的热量,经过冷却的冷却介质再次被水泵(3)吸入箱体(1)内部循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为密闭发电机组空间提供冷却的散热系统,包括箱体(1)、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1)内的发电机组(2),所述发电机组(2)中包括发动机、以及由发动机驱动的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组(2)上设有散热系统,所述散热系统包括由发动机驱动的水泵(3),所述水泵(3)的进液口连通相应的冷却介质中,水泵(3)的出液口通过相应管路连通第一散热器(4)的进液口,所述第一散热器(4)的出液口通过相应管路连通一湿式排气管(5)的进液口,通过湿式排气管(5)的排液口排出冷却气和冷却液,降低箱体(1)内环境及发电机组(2)的温度,所述水泵(3)的进液口通过相应管路连通一冷却水箱(6)的出液口,用于提供冷却介质,所述冷却水箱(6)的进液口通过相应管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士平
申请(专利权)人:李士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