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ECMO用的血管扩张器,包括由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铰接形成的钳体,钳体呈Z字形,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钳头水平延伸,形成扩张臂,钳头的对接面沿扩张臂延展方向设有通槽,两个通槽对合形成导丝过孔。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将钳体的钳头水平延伸形成扩张臂,且在扩张臂的对合面沿长度方向布置导丝过孔,采用具有扩张臂的钳体作为扩张器取代传统的不同内径构成的一组长管状扩张器,在ECMO置管扩皮操作时,根据扩张实际需要,术者通过控制扩张臂的开度即可完成扩皮操作,大大简化了扩皮流程,提高了置管效率,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A vessel expander for ECM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ECMO用的血管扩张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ECMO用的血管扩张器。
技术介绍
体外膜氧和(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也被称为体外生命支持,是抢救危重症心肺衰竭的新技术,主要通过大静脉插管将患者的静脉血引向体外,经过膜肺进行充分的气体交换后,在通过动脉导管再输回体内的方法,可替代部分心肺功能,让心肺充分休息,为治疗原发病赢得充分的时间。尤其是心跳骤停时,自主循环短时间不能恢复的患者,短期的支持后,给心肺恢复创造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快速建立体外循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而建立体外循环中,置入动静脉导管是建立循环最重要的一环。目前,临床上有切开和经皮穿刺两种方法,超声定位下经皮穿刺创伤小而且迅速,穿刺过程中扩皮充分是顺利置管的关键,市面上主要通过由小到大扩皮器逐一扩开,从小口径更换大口径的扩皮器时,需要将小口径扩皮器沿导丝抽出,然而导丝尾端较长,每次都要从一端到另一端,操作中,导丝没有刻度,很容易导致位置偏移,且该操作过程繁琐,扩皮效果较差,影响到置管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ECMO专用的血管扩张器,能够简化扩皮流程,加快置管效率,从而尽快建立循环,为抢救赢得时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ECMO用的血管扩张器,包括由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铰接形成的钳体,所述钳体呈Z字形,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钳头水平延伸,形成扩张臂,所述钳头的对接面沿扩张臂延展方向设有通槽,两个通槽对合形成导丝过孔。优选地,在所述的ECMO用的血管扩张器中,所述扩张臂长度为8cm~12cm。优选地,在所述的ECMO用的血管扩张器中,所述导丝过孔的孔径为0.8mm~1.2mm。优选地,在所述的ECMO用的血管扩张器中,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尾端成型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背离的两侧设置有指圈,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对合式锁止装置。优选地,在所述的ECMO用的血管扩张器中,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柄部设置有钳头开度限位组件。优选地,在所述的ECMO用的血管扩张器中,所述钳头开度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杆、限位套和锁紧螺母,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第一夹臂铰接,另一端贯穿并延伸出第二夹臂,限位套滑动设置在限位杆的自由端,并通过锁紧螺母在限位杆上定位。优选地,在所述的ECMO用的血管扩张器中,所述限位杆上标识有钳头开口刻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将钳体的钳头水平延伸形成扩张臂,且在扩张臂的对合面沿长度方向布置导丝过孔,采用具有扩张臂的钳体作为扩张器取代传统的不同内径构成的一组长管状扩张器,在ECMO置管扩皮操作时,根据扩张实际需要,术者通过控制扩张臂的开度即可完成扩皮操作,大大简化了扩皮流程,提高了置管效率,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ECMO用的血管扩张器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剖面图。图中:100-钳体,1-第一夹臂,2-第二夹臂,110-钳头,120-过渡部,130-钳柄,140-握持部,150-销轴,141-指圈,142-锁止装置,3-导丝过孔,4-限位杆,5-限位套,6-锁紧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技术的ECMO用的血管扩张器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技术,而仍然实现本技术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见图1,本技术提出的ECMO用的血管扩张器,包括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呈镜像对称。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分别由一体成型的钳头110、过渡部120、钳柄130和握持部140组成。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钳柄130靠近过渡部120的一端通过销轴150铰接,形成钳体100。握持部140背离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指圈141,方便术者握持,在握持部140相对侧设有对合式锁止装置142,用于使得钳体100处于常闭状态,锁止装置142为常规的相对设置的锁齿结构,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过渡部120呈倾斜的连接钳头110和钳柄130,使得钳头110和钳柄130位于不同平面,整体呈“Z”字形,使得术者的操作位略微抬高,从而在手术中钳体100沿导丝置入血管过程中,可以避免导丝与钳柄130之间发生干涉。钳头110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扩张臂,扩张臂的长度与现有管状扩张器长度相当,约为8cm~12cm,扩张臂的截面优选为圆形、椭圆形或长圆形,在本实施例中,扩张臂的截面为圆形,可参见图2。两个扩张臂的对合面分别设有一截面呈半圆形的通槽,该通槽沿扩张臂的长度方向贯穿扩张臂的近端和远端,当两个扩张臂处于闭合状态时,两个通槽对合形成供导丝通过的平直导丝过孔3,孔径与导丝的直径相当,约为0.8mm~1.2mm。血管的管壁较脆弱,用钳体100作为扩张器进行扩皮时,需要一定的张力才能完成扩皮操作,然而操作中,钳体100的开合张力的大小不易控制,一旦用力过猛,可能会导致血管壁破裂。为此,在本实施例中,还在钳柄130上设置有用于限制钳头110开度的限位组件。钳头110开度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杆4、限位套5和锁紧螺母6,所述限位杆4的一端与第一夹臂1铰接,另一端贯穿并延伸出第二夹臂2,限位套5滑动设置在限位杆4的自由端,并通过锁紧螺母6在限位杆4上定位。优选地,在限位杆4上标识有钳头110开口刻度,该刻度可以与常规使用的扩皮器的型号相对应,具体地,该刻度标识为18、20、22、24,分别对应钳头110开口的直径为6.0mm、6.6mm、7.3mm、8.0mm。该ECMO用的血管扩张器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如下:(1)首先由穿刺针置入血管;(2)沿穿刺针侧孔置入导丝,取出穿刺针,将导丝留在血管内;(3)钳体的钳头处于夹闭状态,由导丝过孔使得扩张臂顺着导丝进入血管;(4)根据选择置入导管的型号选择小一号的刻度,将限位套滑动至该刻度处,并由锁紧螺母锁定;(5)打开锁止装置,并将钳体的钳柄撑开至限位套所在位置,扩开组织后,退出扩张器;(6)置入导管。上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技术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技术揭露的技术方案和
技术实现思路
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ECMO用的血管扩张器,包括由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铰接形成的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体呈Z字形,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钳头水平延伸,形成扩张臂,所述钳头的对接面沿扩张臂延展方向设有通槽,两个通槽对合形成导丝过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ECMO用的血管扩张器,包括由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铰接形成的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体呈Z字形,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钳头水平延伸,形成扩张臂,所述钳头的对接面沿扩张臂延展方向设有通槽,两个通槽对合形成导丝过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CMO用的血管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臂长度为8cm~12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CMO用的血管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过孔的孔径为0.8mm~1.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CMO用的血管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尾端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金龙,林兆奋,李文放,张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长征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