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飞轮造雾自动降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5944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井下飞轮造雾自动降尘装置,包括粉尘浓度传感器、蜂鸣报警器、主控箱、风机、水管、自动混合加液器、电动球阀、飞轮、轴承、皮带、电机、风向调节板、水槽、支架。粉尘浓度传感器固定在工作面巷道壁上,蜂鸣报警器位于粉尘浓度传感器下方,主控箱位于粉尘浓度传感器左侧,风机连接降尘装置进风口,水管加装自动混合加液器连接降尘装置水槽,飞轮固定在水槽上方,电机固定在水槽下方利用皮带连接飞轮轴承,风向调节板固定在降尘装置出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时监测井下工作面的粉尘浓度并及时喷雾降尘,喷雾方向可调实现工作面全覆盖;高速飞轮卷起水雾,水滴雾化程度高;水中添加粉尘抑制剂,提高降尘效果并节省水源。

A kind of underground flywheel fog making automatic dust fal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飞轮造雾自动降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煤矿井下降尘
,尤其是一种井下飞轮造雾自动降尘装置。
技术介绍
在煤炭开采过程和掘进过程中工作面内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尤其随着综采设备的应用,开采强度和开采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工作面产尘量也相应增加。粉尘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威胁职工身体健康、造成设备磨损、降低工作场所可视度差等,此外,粉尘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爆炸,粉尘爆炸的后果往往会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对于降低粉尘浓度这一问题,制造一个合理的井下工作面喷雾降尘装置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井下采用喷雾降尘装置来除去或减少工作面中的粉尘,喷雾降尘装置主要依靠人工打开和关闭。有可能出现以下问题:1.一般的降尘装置是单独工作,没有实现统一的监控。2.喷雾装置未实现自动控制,喷雾和粉尘的产生不同步,从而降低了降尘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井下飞轮造雾自动降尘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井下飞轮造雾自动降尘装置,包括粉尘浓度传感器、蜂鸣报警器、主控箱、风机、水管、自动混合加液器、电动球阀、飞轮、轴承、皮带、电机、风向调节板、水槽、支架。粉尘浓度传感器固定在工作面巷道壁上,蜂鸣报警器位于粉尘浓度传感器下方,主控箱位于粉尘浓度传感器左侧,风机连接降尘装置进风口,水管加装自动混合加液器连接降尘装置水槽,飞轮固定在水槽上方,电机固定在水槽下方利用皮带连接飞轮轴承,风向调节板固定在降尘装置出口处。该井下喷雾降尘装置工作原理分为三个模块包括监测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信号输出模块,监测模块包括粉尘浓度传感器。信号处理模块为主控箱的单片机,信号输出模块包括蜂鸣报警器、风机、电动球阀、风向调节板和地面监测设备。优选的,所述的一种井下飞轮造雾自动降尘装置还包括:采用管道自动混合加液器混合水和抑尘剂,抑尘剂采用复合型水溶性抑尘剂。优选的,所述的一种井下飞轮造雾自动降尘装置采用飞轮橡胶表面为单导向花纹。优选的,所述的一种井下飞轮造雾自动降尘装置出口采用“百叶窗式”风向调节板,可进行上下摆动扩大喷雾范围。优选的,所述的一种井下飞轮造雾自动降尘装置采用的电机与风机为本安型电机与风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井下飞轮造雾自动降尘装置,有益效果在于:可实时监测井下工作面内粉尘浓度,可在粉尘浓度达到预警值时,及时降尘,达到报警值时发出警报;降尘装置出口设有自动调节板实现工作面喷雾全覆盖,降尘效果好;使用高速转动的飞轮与水摩擦,且飞轮橡胶表面为单导向花纹,增大飞轮与水之间的摩擦力加深了水滴雾化程度;水中加入粉尘抑制剂,提高降尘效果并节省水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子模块示意图。图中:粉尘浓度传感器1、蜂鸣报警器2、主控箱3、风机4、水管5、自动混合加液器6、电动球阀7、飞轮8、轴承9、皮带10、电机11、风向调节板12、水槽13、支架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以下所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参照图1-3,一种井下飞轮造雾自动降尘装置,包括粉尘浓度传感器1、蜂鸣报警器2、主控箱3、风机4、水管5、自动混合加液器6、电动球阀7、飞轮8、轴承9、皮带10、电机11、风向调节板12、水槽13、支架14。如图3所示,电子模块部分包括监测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信号输出模块,监测模块以粉尘浓度作为监测对象来判断是否开关喷雾,装置获得数据后进入信号处理模块,然后把信息送入相应主控单片机电路进行数据分析,通过算法将粉尘浓度传感器1监测数据进行整合处理,达到预警值开启喷雾,若超过设置报警值,则进行蜂鸣报警。粉尘浓度传感器1对工作面内的粉尘浓度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电线发送信号至主控箱3,主控箱3接收到的信息发送到主控单片机电路进行数据分析,然后对监测模块的结果与设置的预警值与报警值进行对比分析和分类,产生相应的异常报警信息,将报警信息传送至井上调度室,蜂鸣报警器2发出警报声,对附近的人员提醒。例如:达到预警值粉尘浓度为4mg/m3时开启降尘装置,达到报警值粉尘浓度为10mg/m3时开始发出报警信号。如图1-2所示,降尘装置工作时,粉尘浓度传感器1实时监测工作面内的粉尘浓度传至主控箱3,由主控箱3记录数据并上传到井上调度室,当工作面内粉尘浓度高于预警值,主控箱发出信号打开风机4、电机11和水管5的电动球阀7,自动混合加液器6混合水和抑尘剂持续向水槽13蓄水,电机11带动飞轮8高速旋转雾化水滴,风机4利用高压空气将水雾吹出排向出气口,风向调节板12在主控箱3的控制下进行上下持续摆动,将水雾喷洒至整个工作面。当工作面粉尘浓度达到报警值时,主控箱3发出报警信号,一方面开启蜂鸣报警器2,提醒工作面附近人员,另一方面将报警信号传至井上调度室,通过喷雾降尘后的工作面粉尘浓度低于预警值,随即关闭风机4、电机11和水管5的电动球阀7,停止工作面的喷雾。若在一小时之内工作面粉尘浓度持续高于报警值由井上调度室派人员到达该工作面利用局部降尘办法降低粉尘浓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飞轮造雾自动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粉尘浓度传感器、蜂鸣报警器、主控箱、风机、水管、自动混合加液器、电动球阀、飞轮、轴承、皮带、电机、风向调节板、水槽、支架;粉尘浓度传感器固定在工作面巷道壁上,蜂鸣报警器位于粉尘浓度传感器下方,主控箱位于粉尘浓度传感器左侧,风机连接降尘装置进风口,水管加装自动混合加液器连接降尘装置水槽,飞轮固定在水槽上方,电机固定在水槽下方利用皮带连接飞轮轴承,风向调节板固定在降尘装置出口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飞轮造雾自动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粉尘浓度传感器、蜂鸣报警器、主控箱、风机、水管、自动混合加液器、电动球阀、飞轮、轴承、皮带、电机、风向调节板、水槽、支架;粉尘浓度传感器固定在工作面巷道壁上,蜂鸣报警器位于粉尘浓度传感器下方,主控箱位于粉尘浓度传感器左侧,风机连接降尘装置进风口,水管加装自动混合加液器连接降尘装置水槽,飞轮固定在水槽上方,电机固定在水槽下方利用皮带连接飞轮轴承,风向调节板固定在降尘装置出口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玉双郑雅欣李博涛张欧娅毋洪飞李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