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
本技术属于隧道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袖阀管注浆法是由法国Soletanche基础工程公司于上个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注浆工法,又称Soletanche法;袖阀管注浆工法由于能较好地控制注浆范围和注浆压力、可进行重复注浆、发生冒浆与串浆的可能性很小等特点,被国内外公认为最可靠的注浆工法之一。袖阀管注浆法中采用袖阀管进行注浆,袖阀管结构主要由Ф48mmPVC外管、橡胶套、堵头、接头、盖帽、6分镀锌注浆链接管、注浆器止浆圈等组成。黄土是指在地质时代中的第四纪期间,以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黄土湿陷系数(也称湿陷系数)是评价黄土湿陷性的力学参数,指在一定压力下,黄土湿陷系数是指土样浸水前后高度之差与土样原始高度之比。黄土湿陷系数是评价黄土湿陷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可由试验直接测出。根据黄土湿陷系数不同,黄土分为湿陷性黄土和非湿陷性黄土。其中,非湿陷性黄土是指在自重和外部荷载作用下被水浸湿后完全不发生湿陷或黄土湿陷系数<0.015的黄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沟谷浅埋隧道段所处施工区域的地层进行超前加固的注浆加固结构,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为所施工黄土隧道(1)中位于沟谷内的一个隧道节段,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所处施工区域的地层为被加固地层(2);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和被加固地层(2)均呈水平布设,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为直线形隧道,所述注浆加固结构为采用袖阀管对被加固地层(2)进行注浆加固后形成的加固结构;所述被加固地层(2)沿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隧道纵向延伸方向布设,所述被加固地层(2)的纵向长度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纵向长度相同且其宽度大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开挖宽度;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沟谷浅埋隧道段所处施工区域的地层进行超前加固的注浆加固结构,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为所施工黄土隧道(1)中位于沟谷内的一个隧道节段,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所处施工区域的地层为被加固地层(2);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和被加固地层(2)均呈水平布设,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为直线形隧道,所述注浆加固结构为采用袖阀管对被加固地层(2)进行注浆加固后形成的加固结构;所述被加固地层(2)沿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隧道纵向延伸方向布设,所述被加固地层(2)的纵向长度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纵向长度相同且其宽度大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开挖宽度;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为穿越黄土地层(3)的隧道,所述黄土地层(3)为位于岩层(4)上方的淤积土地层,所述黄土地层(3)与岩层(4)之间的分界面为土石分界面;所述被加固地层(2)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被加固地层(2)的上表面高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拱顶,所述被加固地层(2)的底面位于所述土石分界面下方;所述被加固地层(2)内开有多排供所述袖阀管注浆用的注浆孔(5),多排所述注浆孔(5)沿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后向前布设,每排所述注浆孔(5)均包括多个呈竖直向布设且均位于同一隧道横断面上的注浆孔(5),前后相邻两排所述注浆孔(5)中的注浆孔(5)呈交错布设;所述被加固地层(2)内所有注浆孔(5)呈梅花形布设且其呈均匀布设,所述被加固地层(2)内相邻两个所述注浆孔(5)之间的间距为1.8m~2.2m;所述注浆孔(5)为呈竖直向布设且从地表由上至下钻入至岩层(4)内的圆柱形钻孔,每个所述注浆孔(5)的孔底均与被加固地层(2)的底面相平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5)底部位于岩层(4)内的孔段高度不小于0.5m。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5)的孔径为φ100mm~φ120mm。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加固地层(2)内所有注浆孔(5)分多列进行布设,每列所述注浆孔(5)均包括多个沿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后向前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的注浆孔(5);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的隧道中线上布设有一列所述注浆孔(5)。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袖阀管注浆的黄土隧道超前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加固地层(2)内位于所述沟谷浅埋隧道段左侧的左侧注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波,刘德兵,李瑛,常运超,李世军,王存宝,张博,魏军,何精伟,李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