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右旋锚杆钢筋两线切分轧制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884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右旋锚杆钢筋两线切分轧制工艺,分为粗轧、中轧和精轧3个机组,所述粗轧机组6台轧机,编号为1H、2V、3H、4V、5H、6V;中轧机组6台轧机,编号为7H、8V、9H、10V、11H、12V;精轧机组7台轧机,编号为13H、14H、15H/V、16H、17H/V、18H、19H/V;粗轧孔型采用与各规格轧制通用的孔型;中轧采用“椭圆-圆—平”辊孔型系统;精轧中15H/V采用切分孔,通过切分孔轧出的并联轧件经过安装在该轧机出口的切分轮将轧件分成2根独立轧件,16H采用椭圆孔,17H/V采用圆孔,18H采用成品前孔;19H/V采用如附图7的成品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以解决单线生产右旋锚杆钢筋产能低、能耗大的问题。

A two-line splitting rolling process of right-handed anchor b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右旋锚杆钢筋两线切分轧制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右旋锚杆钢筋生产工艺,特别是一种右旋锚杆钢筋两线切分轧制工艺。
技术介绍
钢材的切分轧制,就是在轧制过程中利用孔型的作用,把一根大规格坯料轧制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形状的并联轧件,再利用切分设备或轧辊的辊环将轧件沿纵向切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根轧件。切分轧制通常要经过粗轧、中轧和精等阶段,将坯料逐渐轧制成并联轧件,再进行切分。切分轧制技术已有应用,但都是用在带肋钢筋或角钢的生产上,因带肋钢筋外观尺寸只要满足标准要求,对横肋是否对正不做要求,而右旋锚杆钢筋除外观尺寸满足标准要求外,上、下轧辊轧出的横肋旋向必须在保持相同的角度,以保证螺帽的套接。为保证右旋锚杆钢筋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和螺帽顺利进行套接,在生产过程中,都是采用单线轧制方法生产,因受设备能力影响,单线生产产能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右旋锚杆钢筋两线切分轧制工艺,以解决单线生产右旋锚杆钢筋产能低、能耗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右旋锚杆钢筋两线切分轧制工艺,全线共有19台轧机,全线采用无扭轧制,分为粗轧、中轧和精轧3个机组,所述粗轧机组6台轧机,采取平-立交替布置,编号为1H、2V、3H、4V、5H、6V;中轧机组6台轧机,采取平-立交替布置,编号为7H、8V、9H、10V、11H、12V;精轧机组7台轧机,采取平-立交替布置,内有3台采取平-立可转换轧机,编号为13H、14H、15H/V、16H、17H/V、18H、19H/V;粗轧孔型采用与各规格轧制通用的孔型;中轧采用“椭圆-圆—平”辊孔型系统;精轧中15H/V采用切分孔,通过切分孔轧出的并联轧件经过安装在该轧机出口的切分轮将轧件分成2根独立轧件,16H采用椭圆孔,17H/V采用圆孔,18H采用成品前孔;19H/V采用如附图7的成品孔。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中轧机组中最后一架12V采用控边孔;精轧第一架14H采用预切孔。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精轧机组18H采用成品前孔,凸度高度为0.4mm—0.8mm,圆弧半径为R20mm—30mm。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精轧机组的轧机间设计安装单、双通活套。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该工艺用于生产直径在以的下右旋锚杆钢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右旋锚杆钢筋两线切分轧制工艺,采用特殊孔型系统,并结合切分轮切分轧件实现右旋锚杆钢筋两线切分轧制,以解决单线生产右旋锚杆钢筋产能低、能耗大的问题,提高了生产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平辊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控边孔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预切孔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切分孔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椭圆孔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圆孔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品前孔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品孔;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右旋锚杆钢筋示意图。图中:b-横肋底宽;L-横肋螺距;α-横肋旋角;h-横肋高度;dh-内径高;dv-内径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阅图1-9,一种右旋锚杆钢筋两线切分轧制工艺,用于生产直径在以下的右旋锚杆钢筋,例如等规格,共有19台轧机,全线采用无扭轧制,分为3个机组,其中粗轧机组6台轧机,采取“平-立”交替布置,编号为1H、2V、3H、4V、5H、6V;中轧机组6台轧机,采取“平-立”交替布置,编号为7H、8V、9H、10V、11H、12V;精轧机组7台轧机,采取“平-立”交替布置,内有3台采取“平-立”可转换轧机,编号为13H、14H、15H/V、16H、17H/V、18H、19H/V。粗轧孔型采用与各规格轧制通用的孔型;中轧采用“椭圆-圆—平辊”孔型系统,平辊示意图如图1,其中,平辊中轧机组的最后一架采用如附图2所示的控边孔;精轧第一架14H采用如附图3的预切孔;15H/V采用如附图4的切分孔,通过切分孔轧出的并联轧件经过安装在该轧机出口的切分轮将轧件分成2根独立轧件;在精轧K5(15H/V)孔采用切分孔,切分出来的2根单独轧件经过16H、17H/V、18H、19H/V4道次轧制,轧出2根成品外观尺寸满足标准和螺帽直接套接的成品,成品前孔(18H)采用凸度高0.4—08mm,R20—30mm的特殊椭圆孔。16H采用如附图5的椭圆孔;17H/V采用如附图6的圆孔;18H采用如附图7成品前孔,所述成品前孔为带圆弧凸度的椭圆孔,凸度高度为0.4mm—0.8mm,圆弧半径为R20mm—30mm;19H/V采用如附图8的成品孔。坯料依次通过粗轧6架轧机;通过中轧6H、7V、9H、12V4架轧机(10V、11H为空过)轧出矩形轧件,在精轧机组经过14H轧出哑铃型轧件,经过15H/V轧出并联圆型轧件,经过安装在该轧机后的切分轮将并联轧件分成两根单独的轧件,后经16H、17H/V、18H、19H/V4架轧机轧出如图9所示的2根外观尺寸满足标准和螺帽套右旋锚杆钢筋成品。其中,精轧机组的轧机间设计安装单、双通活套。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右旋锚杆钢筋两线切分轧制工艺,全线共有19台轧机,全线采用无扭轧制,分为粗轧、中轧和精轧3个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轧机组6台轧机,采取“平-立”交替布置,编号为1H、2V、3H、4V、5H、6V;中轧机组6台轧机,采取“平-立”交替布置,编号为7H、8V、9H、10V、11H、12V;精轧机组7台轧机,采取“平-立”交替布置,内有3台采取“平-立”可转换轧机,编号为13H、14H、15H/V、16H、17H/V、18H、19H/V;粗轧孔型采用与各规格轧制通用的孔型;中轧采用“椭圆-圆—平辊”孔型系统;精轧中15H/V采用切分孔,通过切分孔轧出的并联轧件经过安装在该轧机出口的切分轮将轧件分成2根独立轧件,16H采用椭圆孔,17H/V采用圆孔,18H采用成品前孔;19H/V采用成品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右旋锚杆钢筋两线切分轧制工艺,全线共有19台轧机,全线采用无扭轧制,分为粗轧、中轧和精轧3个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轧机组6台轧机,采取“平-立”交替布置,编号为1H、2V、3H、4V、5H、6V;中轧机组6台轧机,采取“平-立”交替布置,编号为7H、8V、9H、10V、11H、12V;精轧机组7台轧机,采取“平-立”交替布置,内有3台采取“平-立”可转换轧机,编号为13H、14H、15H/V、16H、17H/V、18H、19H/V;粗轧孔型采用与各规格轧制通用的孔型;中轧采用“椭圆-圆—平辊”孔型系统;精轧中15H/V采用切分孔,通过切分孔轧出的并联轧件经过安装在该轧机出口的切分轮将轧件分成2根独立轧件,16H采用椭圆孔,17H/V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延胡友红吴俊王国祚游建熊天进马虎谢铁强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