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854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属于康复机器人领域,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左侧通过第一轴销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底部均开设有螺纹槽,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表面均套设有第一滑套,第一滑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魔术贴,第一滑套的底部螺纹连接有第一旋钮,第一旋钮的顶部贯穿至第一滑套的内腔并延伸至螺纹槽的内腔。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螺纹槽、第一滑套、魔术贴、第一旋钮、定位盒、横向槽、电机、螺纹杆、螺纹套、限位块、活动杆、角度杆、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体积大、不方便携带的问题。

Upper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康复机器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
技术介绍
康复机器人作为医疗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研究贯穿了康复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机械力学、电子学、材料学、计算机科学以及机器人学等诸多领域,已经成为了国际机器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康复机器人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康复护理、假肢和康复治疗等方面,这不仅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发展,在这其中也包括一种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但是现有的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体积大,难以携带,由于现有的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体积大、难以携带的原因,从而使用者需要外出的时候无法对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进行携带,从而非常不利于使用者的康复训练。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具备体积小、方便携带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体积大、不方便携带的问题。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包括第一连接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包括第一连接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的左侧通过第一轴销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2),所述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2)的底部均开设有螺纹槽(3),所述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2)的表面均套设有第一滑套(4),所述第一滑套(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魔术贴(5),所述第一滑套(4)的底部螺纹连接有第一旋钮(6),所述第一旋钮(6)的顶部贯穿至第一滑套(4)的内腔并延伸至螺纹槽(3)的内腔,所述第二连接杆(2)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定位盒(7),所述定位盒(7)的底部开设有横向槽(8),所述定位盒(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包括第一连接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的左侧通过第一轴销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2),所述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2)的底部均开设有螺纹槽(3),所述第一连接杆(1)和第二连接杆(2)的表面均套设有第一滑套(4),所述第一滑套(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魔术贴(5),所述第一滑套(4)的底部螺纹连接有第一旋钮(6),所述第一旋钮(6)的顶部贯穿至第一滑套(4)的内腔并延伸至螺纹槽(3)的内腔,所述第二连接杆(2)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定位盒(7),所述定位盒(7)的底部开设有横向槽(8),所述定位盒(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的右侧贯穿至定位盒(7)的内腔并与定位盒(7)内腔的右侧活动连接,所述螺纹杆(10)表面的右侧套设有螺纹套(11),所述螺纹套(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2),所述限位块(12)的底部通过第二轴销活动连接有活动杆(13),所述活动杆(13)远离限位块(12)的一侧穿过横向槽(8)并延伸至定位盒(7)的外侧,所述活动杆(13)远离限位块(12)的一侧通过第三轴销活动连接有角度杆(14),所述角度杆(14)的底部通过第四轴销活动连接有第一限位杆(15),所述第一限位杆(15)的顶部与定位盒(7)固定连接,所述角度杆(14)的右侧通过第五轴销活动连接有第二限位杆(16),所述第二限位杆(16)的顶部与第一连接杆(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明程建张浩王迪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连云港市临床肿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