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带可转向的壁凸出部的内部饮料胆的自冷却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5802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快速制冷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容器,该容器具有一容器上端部、一带有在由一容器边缘为界的容器上端部的一容器开口的容器壁;一饮料保持内胆,该内胆延伸在该容器内,在容器与内胆之间限定了一环状致冷剂腔,该环形致冷剂腔含有液态致冷剂和致冷剂蒸气,该内胆包含了液体内胆内容物,该内胆的尺寸大小使它能至少部分配装通过容器开口,该内胆包括一相对于容器边缘被固定的内胆边缘和一包括至少一可转向的凸出部的内胆壁;一盖子,它密封固定于该容器边缘,并包括一开盖机构,该机构用于从内胆和容器释放内胆内容物以供耗用;该开盖机构包括一开盖机构启动机构,以用来在一选择的时刻及时自动打开开盖机构;以及,一致冷剂释放机构,用于将致冷剂从环形腔释放到该装置四周的大气中;该致冷剂释放机构包括一致冷剂释放机构启动机构,用于在一选择的时刻及时自动打开致冷剂释放机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的涉及饮料容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含饮料或其它食品的自冷却容器装置以及组装和操作该装置的方法。名称“内胆(vessel)内容物”、“食品”和“饮料”对于该申请的目的而言被认为是等同物,可以互换地使用。对于第一实施例,该装置包括一呈一罐头或瓶子形状的外部容器,该容器具有一传统的统一的底部和终止在下文被称作为容器边缘的一上方密封凸缘的侧向容器壁。在该容器里设置一内装饮料的第二内胆,该内胆包括一统一的底部和内胆侧壁,该内胆侧壁具有至少一个可转向的凸出部,该凸出部朝内突出,以在制造过程中使紧配合内胆插入容器中,在这样插入后,该凸出部可朝外凸出,以使饮料保存容量达最大,并增大内胆热传递表面积。该内胆具有一内胆密封凸缘,下面将其称为“内胆边缘”。该内胆边缘从内胆壁沿横向延伸,并座落在容器边缘的顶部上。在容器壁与内胆壁之间形成一窄的环状致冷剂腔,该腔内装一种致冷剂,如一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最好还设置几个可转向的凸出部。以前曾有一些用于食品的自冷却容器,这些容器包括具有间隔较大地设置的刚性容器壁的致冷剂容器。当需要冷却时该容器被打开和逐渐从其内释放出致冷剂,从内胆内容物吸取热量。这种结构的问题是该容器的费用较高、热交换面积未达最大,饮料容量未达最大。所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冷却容器装置,该容器装置包括一外部容器和一用来保存一种液体食物的内部内胆,在该容器与内胆之间限定了一具有较大的热交换表面积的致冷剂腔,并包括饮料释放装置和一环形致冷剂释放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装置,在该装置中的内部内胆部分的构形具有诸可转向的凸出部,以使伸入该内胆而可紧凑地插入外部容器中,并在这样的插入后向外伸出,以使饮料保存容量达最大并增大内胆热交换表面积。本专利技术还有一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装置,其中的致冷剂释放装置的使用简单而方便,在释放致冷剂前饮料释放装置不能手动操作,在倒饮料过程中它屏蔽了在其上流动着饮料的表面而防止了污染。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装置,在致冷剂被释放并最终的饮料冷却之后,该装置通过限定一内部内胆而用作一保温瓶,该内部内胆与外部容器之间被一空的环形致冷剂腔隔开,这样,未被立即耗用的饮料可保持于冷却状态,而该容器的外部可被舒适地维持在环境温度。本专利技术的最后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装置,它的制造相对较便宜些,并且使用安全,方便。通过对整个说明书的仔细阅读和理解可以确定本专利技术实现了上述以及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制冷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容器,该容器具有一容器上端部、一带有在由一容器边缘为界的容器上端部的一容器开口的容器壁;一饮料保持内胆,该内胆延伸在该容器内,在容器与含有致冷剂的内胆之间限定了一环状致冷剂腔,该内胆包含了液体内胆内容物,该内胆的尺寸大小使它能至少部分配装通过容器开口,该内胆包括一相对于容器边缘固定的内胆边缘和一包括至少一可转向的凸出部的内胆壁;一盖子,它密封固定于该容器边缘,并包括一开盖机构,该机构用于从内胆和容器释放内胆内容物以供耗用;该开盖机构包括一开盖机构启动机构,以用来在一选择的时刻及时自动打开开盖机构;以及,一致冷剂释放机构,用于将致冷剂气体或蒸气从环形液化致冷剂腔释放到该装置四周的大气中;该致冷剂释放机构包括一致冷剂释放机构启动机构,用于在一选择的时刻及时自动打开致冷剂释放机构。该盖子有一盖子内表面和一盖子外表面,开盖机构最好包括一盖子饮料口;一总的形状为一倒置的盘形的挡门,它具有一门内表面和一门外表面,其尺寸和位置设定得使能配装到盖子饮料口中,并具有一沿径向延伸、用于密封贴合于盖子饮料口四周的盖子的内表面的门舌片和一具有一臂转动支撑端(arm fulcrum end)并沿着盖子的内表面延伸到该臂转动支撑端的门枢转臂,该臂转动支撑端由门紧固机构连接于盖子;在此该挡门由支撑于内胆的致冷剂的压力至少部分地与该盖子保持密封关系,沿径向延伸的舌片压靠于盖子内表面,上述致冷剂的压力通过内胆内容物传递,以支撑于该门的内表面;以及,内胆内容物对于门内表面的压力的大小能防止在通过致冷剂释放机构释放致冷剂之前使用者容易打开挡门。该门紧固机构最好包括一在枢转臂上的杯子形臂凸出部,该凸出部压配合于一杯子形盖子凸出部,这样,设置了通过其逸散致冷剂的无铆接通过孔。该开盖机构最好另外包括粘性固定于挡门的外表面之上方并最好延伸在盖子之上在饮料口的附近的可拉长的消毒带子,在此该带子容易被拉长,以允许挡门被压入容器而阻力最小;这样,该带子允许使用者用脏手指打开该挡门,然后,当拆下带子和沉积在它上面的任何尘土之后,将饮料从一干净的挡门上倒出容器。致冷剂释放机构最好位于容器壁的底部的中心,该底部内凹得足以防止致冷剂释放机构与一容器支撑表面,如一台子接触。该致冷剂释放机构最好包括一在容器壁底部上的安装口,该安装口配装有一柱塞结构,该柱塞结构具有一沿纵轴线配装在该安装口内的柱塞圆柱部分和一密封延伸在安装口四周的容器壁底部的内表面之上的侧向柱塞径向凸缘,该柱塞结构具有一由一阻塞壁关闭的轴向孔;以及,一打孔结构,该结构包括一头部部分和一从头部延伸的管状针部分,该针部分具有一尖锐的针自由端,该自由端限定了一通过该头部的轴向致冷剂通道;在此针部分配合于轴向孔内并具有足够长度以致该针部分的尖锐的自由端能顶靠住阻塞壁,与此同时,盘形头部与柱塞圆柱部分间隔开;这样,有一使用者施加的手动压力将该头部朝向柱塞圆柱部分移动,并驱动针部分刺破阻塞壁,使液化致冷剂蒸发,形成的致冷剂气体通过该轴向孔逸散到该装置四周的大气中。该装置最好另外包括至少一沿纵向延伸的针部分导向键,该键滑动保持在一沿纵向延伸的圆柱部分导向内胆中。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快速制冷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容器,该容器具有一容器上端部、一带有在由一容器边缘为界的容器上端部的一容器开口的容器壁;一饮料保持内胆,该内胆延伸在该容器内,在容器与含有液体致冷剂和致冷剂蒸气的内胆之间限定了一环状液化致冷剂腔,该内胆包含了可流动的内胆内容物;一盖子,它密封固定于该容器边缘,并包括一开盖机构,该机构用于从内胆和容器释放内胆内容物以供耗用;该开盖机构包括一开盖机构启动机构,以用来在一选择的时刻及时自动打开开盖机构,其中,该盖子有一盖子内表面和一盖子外表面,该开盖机构包括一盖子饮料口;一总的形状为一倒置的盘形的挡门,它具有一门内表面和一门外表面,其尺寸和位置设定得使能配装到盖子饮料口中,并具有一沿径向延伸、用于密封贴合于盖子饮料口四周的盖子的内表面的门舌片和一具有一臂转动支撑端并沿着盖子的内表面延伸到该臂转动支撑端的门枢转臂,该臂转动支撑端由门紧固机构连接于盖子;在此,该挡门由对内胆的液化致冷剂和致冷剂气体的压力至少部分地与该盖子保持密封关系,沿径向延伸的舌片压靠于盖子内表面,上述致冷剂的压力传递到并通过内胆内容物传递到该门的内表面,以及,其中,内胆内容物对门内表面的压力的大小能防止在通过致冷剂释放机构释放致冷剂之前使用者可打开挡门;以及,一致冷剂释放机构,用于将致冷剂从环形腔释放到该装置四周的大气中;该致冷剂释放机构包括一致冷剂释放机构启动机构,用于在一选择的时刻及时自动打开致冷剂释放机构。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了一种快速制冷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容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制冷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容器,该容器具有一容器上端部、一带有在由一容器边缘为界的所述容器上端部的一容器开口的容器壁;一饮料保持内胆,该内胆延伸在所述容器内,在所述容器与所述内胆之间限定了一基本上为环状的致冷剂腔,致冷剂腔含有 液态致冷剂和致冷剂蒸气,所述内胆包含了流动的内胆内容物,所述内胆的尺寸大小使它能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容器开口,所述内胆包括一相对于所述容器边缘被固定的内胆边缘和一包括至少一可转向的凸出部的内胆壁;盖子装置,它密封固定于所述容器边缘,并包括开 盖装置,该装置用于从所述内胆和容器释放所述内胆内容物以供耗用;所述开盖装置包括一开盖装置启动装置,该装置用来在释放致冷剂之后,在一选择的时刻及时自动打开开盖机构;以及,致冷剂释放装置,该装置用于从所述环形腔释放所述致冷剂;所述致冷剂释放 装置包括一致冷剂释放装置启动机构,用于在一选择的时刻及时自动打开所述致冷剂释放装置,从而使所述致冷剂沸腾为致冷剂蒸气,并漏散到该快速制冷装置四周的大气中,从而冷却内胆内容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迈克尔M安东尼
申请(专利权)人:迈克尔M安东尼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